吴露露 张益云
【摘 要】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48例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余4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患儿护理有效性及护理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护理有效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且两组护理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以及黄疸消退時间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黄疸护理过程中,以精细化护理作为护理模式可以满足患儿护理需求,所以可推广到临床。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在目前儿科研究中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1]。很多患儿在发病之后会表现出比较显著的临床症状,所以这种情况下应该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以便于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帮助患儿控制黄疸症状[2]。以精细化护理作为患儿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儿护理指导针对性,对患儿病情的控制及干预有一定帮助,所以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精细化护理推广到新生儿黄疸护理过程中[3]。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48例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余4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6d~8d,平均年龄(7.52±1.25)d,对照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6d~8d,平均年龄(7.56±1.36)d。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儿童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儿童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做好护理方案设计,完善各项护理流程。同时以护理指导为基础,做好患儿护理评价,提高患儿护理干预能力。实验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①精细化护理方案设计,从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顺序着手,做好患儿的精细化护理方案,提高患儿护理干预方案设计科学性。②精细化护理措施,定期为患儿进行水电解质平衡矫正,并且间隔25min为患儿翻身,做好抚触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显效表示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其日均下降值高于35μmol/L。有效表示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日均下降值低于35μmol/L但是高于25μmol/L。无效表示患儿治疗后效果无改善,指标无变化。其中,总有效=显效+有效/n×100.00%。②护理指标,以血清总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三项对比为主,分组录入数据,然后求和均值化计算,用于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有效性对比 两组患儿护理有效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指标对比
两组护理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以及黄疸消退时间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病症,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很多患儿在发病之后会表现出比较显著的临床症状[4]。所以为了帮助患儿缓解症状,应该在护理过程中完善患儿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患儿护理质量[5]。本研究证实,以精细化护理作为患儿护理模式可以满足患儿的护理要求,对患儿护理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护理过程中,以精细化护理作为患儿护理方案的指导意义是相当高的,不仅能够提高患儿护理质量,还能在患儿护理过程中突出患儿护理特色,所以能够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婷婷,陈晓敏.延续性护理干预策略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71-374.
[2] 刘芳.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0,12(22):102-103.
[3] 刘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商情,2020,2(13):101.
[4] 杨志敏.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8):129-130.
[5] 高多红.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