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俐平
【摘 要】目的:浅析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应用持续性阶段护理)与乙组(应用常规护理)各50例,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轻度疼痛占比高(P<0.05)。结论:临床针对剖宫产产妇给予持续性阶段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
【关键词】护理;剖宫产;疼痛;舒适度
当前随着临床围产医学与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剖宫产是一种手术辅助分娩的方法,手术切口会产生疼痛刺激,可能影响产妇康复进程。现代研究已将疼痛纳入“第五生命体征”,临床认为疼痛刺激会诱发负性情绪,不利于产后泌乳与产妇身心康复,也可能影响休息与睡眠,因此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意义重大[1,2]。文章纳入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评价持续性阶段护理效果,现作以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应用持续性阶段护理)与乙组(应用常规护理)各50例。甲组均为女性,年龄27岁~31岁,平均年龄(29.4±2.0)岁,孕周38周~39周,平均孕周(38.5±0.5)周;乙组均为女性,年龄27岁~31岁,平均年龄(29.9±1.8)岁,孕周38周~39周,平均孕周(39.0±0.5)周;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应用持续性阶段护理:①术前指导:护士评估产妇实际情况,分析产妇个性化特点、心理情绪现状,术前为产妇分析剖宫产术式的优势、手术过程、术后疼痛、切口护理现状及恢复进程,增强患者心理建设,做好思想准备,提升依从性。②术后持续护理:协助产妇取自由术式体位,定时协助其翻身,促进胃肠道蠕动速度,术后第1日积极鼓励产妇自主翻身,如条件允许可协助其离床活动,使用束腹带绑住腹部减轻震动,保护手术切口,拔除尿管后督促产妇离床活动,降低并发症風险。指导产妇进食流食,规避诱发产气的食物,嘱咐家属为产妇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为切口生长创造条件,增加泌乳量。护士密切监测产妇阴道分泌物性状,警惕产后出血征象,提供切口压迫等措施。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指导产妇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护士主动与产妇分享产后形体恢复的科学经验,拉近护患关系,评估切口疼痛与恢复情况,给予护理指导,确保产妇掌握自身产后恢复进程,护士给予积极指导,提高产妇安全感与信任度,转移产妇注意力,改善疼痛表现。
1.2.2 乙组应用常规护理,护士为产妇提供健康教育,介绍剖宫产术式、过程、护理要点等,安全护送产妇进入产房,做好清洁与消毒措施,术后监测体征,给予切口护理与生活护理,鼓励产妇早期离床活动,提供饮食与母乳喂养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为 0分~10分,0分无痛;1分~3分轻微疼痛;4分~6分中度疼痛;7分~10分重度疼痛[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价疼痛情况:甲组轻度疼痛占比高,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大部分产妇主观意愿上倾向于选择剖宫产以规避自然分娩伴随的疼痛刺激,但剖宫产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术后也可能出现组织损伤,同时腹部手术切口与子宫收缩均会加重产妇疼痛感受[4]。
疼痛感觉是一种不愉悦的体验,剖宫产术后产妇合并疼痛感觉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抑制机体分泌催乳素,导致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轻度疼痛占比68.00%,高于乙组36.00%(P<0.05);分析原因发现,乙组给予常规护理,护士普遍认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均忽略了疼痛刺激可能对产妇的负面影响,未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措施,影响护理效果。甲组给予持续性阶段护理干预,护士根据剖宫产围术期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护理干预,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与认知能力,给予健康教育,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解答患者关于手术的相关疑问,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术前护士即宣教剖宫产术后疼痛刺激现状,带领患者进行心理铺垫,提升产妇依从性,减轻心理负担与压力,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术后积极评估患者疼痛现状,给予镇痛干预,同时结合心理疏导转移产妇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提供体位护理改善患者身心舒适度,改善疼痛反应。护士给予饮食指导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为产妇分享剖宫产术后身心恢复的个人经验,缩短护患距离,提高产妇信任度,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心健康,积极面对产后生活,更加快速地进入母亲角色,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剖宫产产妇给予持续性阶段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熊文宇.基于循证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3):143-144.
[2] 白丹.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2):299-301.
[3] 徐建英,双小群.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仪联合综合性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1):145-147.
[4] 聂晶晶.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9):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