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菇凉
1
我出生在贫困农家,身为长女,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他们下地干农活儿时,我的主要任务是照看弟弟。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喜欢古诗词,初中毕业那年,中考发挥失常,没能考进吃饭不要钱的师范学校。我再也不想花父母的钱读书了,想找事做,为家里挣钱。正巧,村小学招一个代课老师,每月有120元的收入,我应聘并被任用。
有收入,还能照顾家,好得简真不能再好了。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村小学合并到乡中心学校,我一臨时老师,只能下岗。那年我刚满16岁,带着弟弟放羊,成了我的新“工作”。
8岁的弟弟长了脑瘤,疼痛发作时,满地打滚,使劲撞墙。那种疼让弟弟变成一头小公狮,充满攻击性。我只能拼命抱住他,像与狮子在搏斗。弟弟累了,没力气了,躺平了。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就给他背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一边哭一边背,弟弟居然能安静下来。
山坡、羊群,一对姐弟,这可能是别人眼中的远方,却是一对少年有些残酷的现实。弟弟或看着羊,或昏昏欲睡,我就沉浸在那些古诗词的意境里。许多次,等我从诗境中抬起头时,弟弟和羊都不见了,只有远处的残阳,孤零零地悬在天际。
有了这份诗心,生活的苦似乎变淡了。
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人生虽然已是寒天,但我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时辰,痛苦也很美丽。”
农闲季,父母可以照顾弟弟和羊,我决定进城打工,先是当小保姆,后到镇上一家木材厂,再后来,又去了一家食品厂。春种秋收,农闲时就打工,日子过得飞快。
一天,我感到鼻子不舒服,挺了几个月,开始流鼻血,这才想到去医院。辗转多地检查,从县里到市里再到省城,最后在北京得到了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那年夏天,北京异常热,我拿着诊断书,浑身却冰凉。23岁的花季,就摊上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日子将怎么过?我,还有未来吗?
2
除了想方设法活下去,我别无选择。父亲粗大骨节的手和母亲布满皱纹的脸,让我没勇气放弃自己。痛苦的化疗开始了,每月一次,每次10天。为了省钱,我5点就起床,步行一个小时到乡里,坐上去县城的班车,到县城换乘到市里的公交,再换车到火车站,登上开往省城的列车。
6个小时,我才能赶到省城医院。其实,村里有一辆大巴直达省城,只要两个多小时,但车票是45元。而我一站一站地倒车,可以省下24元。钱都用来交医药费了,我住院期间就吃从家里背来的挂面。每天,把鸡蛋放到开水里反复烫两次,再配上水挂面,滴点香油,就是三餐。
8个疗程的化疗,每次十几个小时的来回车程,到医院排队挂号,办理住院出院手续,就像一场场战争,我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历经艰辛。
住院期间,一个下午,不用输液,我去医院周围转了转。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诗词名句鉴赏辞典》一书,花10元钱买回来,躺在病床上翻看。这一看便一发而不可收,带着弟弟一起牧羊的记忆,被重新激活。
病友来来往往,生离死别的哭声让我难以入睡。每当这时,我就拿起这本书,走到住院部的天井小院,就着路灯看。“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既然我命必有此劫,那就积极面对吧。”读着读着,另一个世界被打开了,我忘记了病痛和现实的诸多难题,沉浸在千年积淀的诗意和哲理里,内心异常丰沛。
亲友借遍,花了20万元,炼狱一样的一年化疗结束了,我看了一眼省城,这个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头也不回地登上了返乡的火车。远山,田野,向着身后飞快地退去,我提起了笔,写下这首《江城子》:“病行京广又三遭,似衰茅,逐风飘。千里求医,来往独思寥。只为堂前双白发,长思量,且煎熬。也曾难忍痛终宵,暗神凋,爱难消。心系家中,几多亲情绕。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
3
我想马上出去打工,父母不同意。这个破洞百出的家,在高危状态时,居然呈现出一丝希望和暖意。我的病被控制住了,弟弟的脑瘤也被控制住了,最欣喜的莫过双亲,他俩说,你们能平平安安地在我们身边,就知足了。
我做起扎塑料花的零工,一天能挣7元钱,还能帮母亲干农活儿,兼顾操持家里的柴米油盐。弟弟上学,父亲在县城当了保安,每月收入2300元。风暴过后,一家四口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我继续读诗,杜甫的“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让我产生了强烈共鸣。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又让我鼓起勇气,积极面对倒霉的人生。
省电视台筹备推出一档关于古诗词的节目,类似于CCTV的《中华好诗词》。我偶然知道节目组有个诗词爱好者群,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在那里,我和群友交流、分享,一起玩“飞花令”“射覆”游戏。慢慢地,我会的诗词越来越多,对诗词的体悟也越来越深。
群友鼓励我参加电视台的活动,我放不下手头的活儿,不想参加。母亲说:“你不是总想着去工作吗?就把这当成机会吧,万一呢,你夺了冠军,还愁找不到合适的活儿吗?”
这话虽是天方夜谭,但让我心头一热。到底是亲妈,总是把女儿的心思放在心上。没错,这确实是个机会,一来准备的过程即是梳理归纳的过程,只有好处没一点儿坏处;二来竞争的过程即是职业历练的过程,也只有好处没一点儿坏处。认清这两点,就等于想明白了,我决定参加。
所谓资料,仅是那本《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我扎花时背,操持家务时背,放羊时背,下地做农活儿也背。群友大力帮助我,发现好的诗句,就一字一句地写在群里;有好的感悟,马上发送语音。他们专递来纸张和碳素笔,让我在上面尽情地写,在心里使劲地背。
终于站到了竞争台上。主持人问:“你得了这么重的病还参加,能说说理由吗?”我说:“我要给家人和一直支持我的人做个榜样,也给自己打气,我还不到30岁,我要用这种方法证明自己跟病魔战斗过,并把它打败了。”
我没能进入决赛,但正如妈妈所说,这是个机会。一家民营幼儿园向我发出入职邀请,于是,我带着《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成了一名幼儿古诗词教师。当然,要想成为合格的幼教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走。但我启程了,“任风雨,路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