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晏
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绵阳 621000)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内科危急重症,即使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也会遗留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导致偏瘫[1]。在偏瘫状态下,患者长期处于卧病在床的状态,运动功能受到损害,此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缓慢,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风险较高。DVT会引发患肢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开展科学的行为护理,可降低脑梗死偏瘫后DVT的发生率[2]。气压治疗仪利用气囊挤压按摩下肢,加快下肢静脉的血流流速,可有效预防血液凝结,达到防治DVT的目的[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DVT预防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偏瘫病程1~4周,平均(2.12±0.34)周;年龄50~78岁,平均(61.66±1.25)岁。观察组男23例,女26例;偏瘫病程1~3周,平均(2.10±0.32)周;年龄51~77岁,平均(61.65±1.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为单侧偏瘫;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高度配合研究;生命体征稳定;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感染性病症;下肢出现感染、有大面积溃疡性皮疹或发生出血;已发生DVT。
对照组采用行为护理。(1)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仰卧位良肢位摆放,每2 小时变换健侧与患侧卧位,防止褥疮。(2)按摩护理: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从远到近依次按摩下肢腓肠肌、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30 min/次,2次/d,适当配合关节被动训练;选择下肢内外膝眼穴、照海穴、昆仑穴、承山穴以及涌泉穴依次进行按摩,在按摩间隙可让患者活动下肢,进行伸展运动,30 min/次,2次/d。(3)生活护理:患者的饮食以高蛋白、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为主,要求患者多饮水,饮水量维持在1 500~3 000 ml/d。(4)下肢被动训练:护理人员将患者患肢抬高,并在足跟下垫一小枕,让小腿与床面呈30°夹角;护理人员握住患者前足做踝关节屈伸运动(30次/min)及足内外翻运动(30次/min),15 min/次,2次/d;护理人员辅助患者伸直小腿,并用力崩紧维持10~15 s后放松,反复进行,15次/组,3~4组/d;护理人员对患者下肢膝关节做屈伸、伸直动作,20次/组,4组/d。(5)主动移位训练: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从床上移动至轮椅上,再从轮椅上移动至床上,训练患者独立站立的能力,待能独立站立5 min后搀扶患者缓慢行走,全程陪伴在患者左右。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PC-600A)干预,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患者腿径选择大小适合的充气腿套,套好套筒后连接主机,使用双排气管,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设置静脉治疗模式,设置充气腿套压力为35~45 mmHg(1 mmHg=0.133 kPa),按脚踝、小腿、大腿的顺序依次进行充气和放气,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依据患者耐受阈值对压力参数进行调整,30 min/次,1次/d。
两组均干预4周。
(1)在干预前(T0)、干预2周后(T1)、干预4周后(T2)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东芝TosHiBA-6000型)测定患者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2)对两组干预期间DVT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T1、T2,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T0,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间DVT发生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P=0.036)。
脑梗死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脑部血管性病理改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甚至引发相应的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加之,在重力因素的作用下,正常静脉循环的维持作用丧失,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大大增加了DVT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故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行为护理通过实施生活护理、治疗护理、训练护理等措施,能有效防止患者下肢长期处于制动状态,利于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提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起到预防DVT的效果。但行为护理对患者的配合要求较高,患者的耐受力及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对护理效果的影响较大,单一实施行为护理仍存在不足,需辅助更高效的干预措施。气压治疗仪通过反复充放气能对下肢组织施加循环压力,有效减轻血液淤积,发挥预防血栓类疾病的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T1、T2,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T0,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期间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气压治疗仪联合行为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能有效提升股静脉血流峰速,降低DVT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气压治疗仪利用多腔气囊对下肢进行反复挤压、按摩,促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从患者肢体远心端回流至近心端,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联合行为护理后能有效提升股静脉血流峰速[6]。气压治疗仪在进行增压、减压的过程中,能有效增强纤溶系统活性,避免血液凝固因子聚集,联合行为护理后能更好地降低DVT发生率[7]。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实施行为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可加快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减少DVT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