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沈霞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具体举措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 以往所实施的一些模式的重复。“1”是指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获得学历证书,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果;“X”是指若干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等级证书,该项举措是顺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实施主体、以企业为推动力的特点。职业教育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梳理和改革,深入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必由之路。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合作的新方向,在这一模式下,加强校企沟通和协作,在满足学校借助企业增加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锻炼的同时,也能切实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养从学生到员工零过渡的人才,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只有平衡好校企双方的利益,才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长久地开展下去。关于“1+X”证书新形势下的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
“1+X”证书制度于2019年开始试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独特性。“1+X”证书制度下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创新,体现了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完善了职业教育,拓宽了培训体系,深化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一条与时俱进的途径。
“1+X”证书制度下多方协同育人的目的,是通过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从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政策也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作出了指引。当前,我国正在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本校电子商务专业2018级有84名学生,12名参加考证;2019级有93名学生,59人参加考证,58人通过;2020级有139名学生。为了了解校企合作中各方的真实态度以及目前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见解,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从本地几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4家校企合作企的业角度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学校领导的访谈了解到,近年来,学校在不断实践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有企业打算开设订单班的意向。2019年国家开始试点“1+X”证书制度,我校是网店运营与推广项目试点学校,因此2020级课程设置做了相应调整。关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校学习两年基础知识后,第三年会集中安排顶岗实习。
学校的校企合作主要是一些房地产、电商公司等服务型企业,这些企业愿意招聘实习生,原因是实习生工资较低,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这些企业一般不需要参与教学活动,学校与企业没有共同开设校企合作课程,还是由学校的专业老师负责理论课、实训课教学,不过在每学期会邀请企业中高层来开展系列讲座。
在与专业课教师、班主任交流中发现,目前顶岗实习最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短、企业岗位的商业机密和安全性等因素,学生难以接触到真实的一线资料,专业能力提升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进一步提高学历,对实践型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效果。此外,还有另一种倾向:唯大赛论。由于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推荐转本等的重要参考指标,教学内容倾向于技能大赛内容,有的学生甚至停课专门训练,也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的组织。
对学生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问卷共发放316份,其中一年级139份,二年级93份,三年级84份,问卷回收312份,回收率为99%,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问卷表
本问卷第1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年级情况,因为“1+X”证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影响不一样;在第2题中,学生反映专业课教师课堂上采用PPT展示的占90%;第3题中,66.25%的学生表示理论课更多;认为在第4题中,课程设置合理的学生只占12.5%。总体而言,目前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有待改善和提高。
第5~8题主要针对实训实习情况的调查;12%的学生对学校实训机房非常满意,认为一般满意的比例最高为38.5%;对实训老师满意度,38.13%的同学比较满意,26.88%的同学评价一般;13.75%的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不太满意,非常满意的只占6%;对学校规定的实习制度满意度,53.13%的学生选择一般,关于实训实习情况,绝大多数学生反映一般。学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第9~10题为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以及校企合办的专业活动情况。71.88%的学生很少或者偶尔参加学校或者学校与企业组织的专业比赛等活动。
第11~19题主要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对能力的影响。87%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但有接近50%的比例和本专业不相关;94.9%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对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有提高;94.8%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对未来工作是否有帮助;75.63%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实习机会或者课程实践机会;8.75%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相符;70%的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所需的工作技能在课堂上学过;通过实习,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的占89.47%;在实习时注重锻炼个人能力、薪资报酬占比最高为85.65%。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但是和专业相关度偏低。学生认可实践对自己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希望学校多提供机会,但在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和专业的相关性上,只有很少的同学满意。此外,学生在实习中关注最多的是收入和能力的提高。
第20~22题主要是调查“1+X”证书对学生社会实践或就业的影响。17.59%的学生对考取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证书不关注,86.62%的学生认为考取“1+X”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证书对找社会兼职或者求职有影响。调查显示,“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但目前考技能证书只是以鼓励为主,没有强制性规定,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积极。
4家合作企业表示,在招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时,要求应聘者要有熟练操作Word、PPT、Excle等办公软件应用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为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学生毕业后,不能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学生还是需要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而考取了“1+X”网店运营与推广证书的同学,他们在进行网店营销推广的岗位时过渡期会短很多。
某校企合作负责人谈到,无论从为国家和学校培养人才,还是从企业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企业都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希望学校增加实践课教学的比例,侧重于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一小部分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没有责任感,经常迟到早退,纪律性差,和学校沟通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希望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
有的服务型企业如房产中介,看中实习生工资较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主动和学校联系进行校企合作,有的企业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校主动伸出橄榄枝,但在合作过程中涉及到学生实习薪酬、实训实习场地设备成本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使得专业更对口的有知名度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近年来,跟随政策导向,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很多教师缺乏企业背景和实战经验,不具备相关职业技能,更谈不上将职业技能渗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兼职教师比例较少,很多教师上专业课时大多数仍然是传统的PPT展示,实践演示教学较少。
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不太满意,希望增加实践课教学,对学校实训设备和实训老师满意度一般,一部分学生很少参加专业知识竞赛活动。
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在校期间的理论课学习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学生只要简单复习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参加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时,考核方式更为简单,主要是写实习日记、报告等文字内容,不能真实体现学生掌握技能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考取职业等级证书。
很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较少,实习单位和专业相关性不大,但实践锻炼和实训实习对就业有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学生愿意主动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对“1+X”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证书认可度较高。
关于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比较积极主动,而企业多数是被动接受。学校每年会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但企业未必会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能,久而久之,教师也只是因为到企业挂职锻炼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而走过场,企业也是敷衍了事。校企合作更多只是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层面,没有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的重整、教学内容的重塑、考核方式的重组,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校企合作会陷入名存实亡的状态。
对于校企合作,政府不宜通过行政手段干涉太多,而行业协会这个相对中立的组织,具有深入协调学校和企业关系的能力,它们具有非盈利的特点,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校企合作,然而,我国很多行业协会都没有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政府可以建立校企沟通机制,让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的信息更加透明与公开。通过建立校企信息网络平台,政府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资质保障,企业为专业对口的学校提供服务,学校掌握最新市场与行业需求,各方都便于收集资料和管理。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减免税优惠。对于成果显著的校企合作案例或者有实效的模式可以加大推广力度,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引导学校和企业建立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反馈共评的机制。在“1+X”证书制度推广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展开调研和研讨,不断更新证书的种类。
在“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下企业锻炼与培训要与“1+X”证书制度相互对接,针对“X”证书的标准,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部不仅包括证书考核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加深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程度,提高教师课证融合的能力。另外,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可以大幅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设置课程体系时,要了解行业和岗位最新的发展动态,结合企业需求,以工作任务为引导,以课程融合为手段,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提高为目标。一年级学生课程设置应主要集中于学习专业大类的通用知识,因为无论专业知识如何与时俱进,都离不开通用知识做基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应根据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企业需要来重新设置并根据“1+X”证书的考核内容随时调整,在课程设计中结合“1+X”证书的标准,做到课证融合。此外,如果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也可以通过选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三年级学生课程是综合性课程,主要形式是实训、顶岗实习。
在“1+X”证书制度新形势下,可以把教学内容与职业等级证书的内容相融合,实现“课证融通”,课程考核方式可以“以证代考”。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采用过程化考核,根据企业要求制定专业能力考核标准,学校和企业可以按比例分别对指导教师、学生进行考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基地,然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变化,都不应该是高职院校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政府、学校、行业及企业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发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1+X”证书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提供相关的宏观政策支持,学校积极推广试点、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实现“课证融通”,企业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深化校企合作,行业协会起到协调的作用,共同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1+X”证书制度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高水平职业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