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林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紫砂的历史不是很久远,但是却更好地迎合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紫砂矿料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决定了人们要想真正地了解和走进紫砂,必须来到宜兴实地查探,最好是住上一段时间,才能够充分地了解到紫砂器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买田阳羡,希望在这里安享晚年,东坡提梁壶的故事也深刻地影响着这里的人们,直到今天,苏东坡依然是这座城市非常著名的代言人,正是得益于紫砂艺术的不断完善和薪火相传,才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之中,能够使用紫砂壶冲泡一壶香茗,在不断的把玩和摩挲之中,感悟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流年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紫砂“树瘿壶”,也是非常著名的龚春根据千年银杏树树瘿形态制作的仿生器,其中除了把树木的形态和褶皱纹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外,更重要的是把岁月这一抽象的概念,融入到欣荣交替的树木之中,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这把壶的壶身同样也是把树木的纹理和褶皱就这样粗放型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尽可能地把紫砂的质感表现出来,壶身扁圆墩实,壶底一捺收拢,端庄稳重,壶嘴胥出于壶身,出水非常爽利,与之相应的壶把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则是嵌入设计,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则是两颗灵芝的形态,焕发出勃勃生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壶壶身、壶嘴、壶把等等部位上面,都是采用了比较明显的树干纹理和分布不均匀的树节来装饰其上,非常具有特点。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流年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希望通过植物树木的纹理变化,来反映出岁月的流逝和流年的更迭,其出色的仿生技巧和高超的制壶技艺,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紫砂不仅仅实用性能良好,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内心的共鸣和思想的震撼,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内涵。
在现实的生活之中,时间,其实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快速地流逝。不仅仅是我们,古代的大诗人们对时间的感慨更是多情,东晋著名文人、隐士陶渊明就在《杂诗》中写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流年,这么抽象的概念,如何具体地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就需要我们借助于实际存在的物体,其演变的过程,就是时间的痕迹。历史上的“供春壶”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紫砂鼻祖”,除了开创了仿生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文人雅士们感悟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是“流年易逝”,我们需要珍惜时间,于是在许多的诗词歌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紫砂艺术的身影。宜兴的紫砂艺人也通过老树虬枝、纹理褶皱等等形态,来更好地展示岁月留在上面的印记。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流年壶》就是通过比较规整的器型设计,在壶身加入了纹理、树节的元素,通过草木的四季变化来反应时间的交替流转。当我们上手细细把玩这件作品的时候,还会发现作者独具匠心地把灵芝的形态也融合进来,灵芝有着延年益寿、对抗时间的功效,正是在这一思想的作用之下,作者巧妙的构思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这也是和供春、灵芝相结合的壶形有着历史的渊源,也希望我们从古人那里延续而来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传统能够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结语:紫砂艺术之所以迷人,除了本身的冲泡茶叶的实用功能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欣赏,非常符合我们国人的艺术审美。低调内敛,内涵丰富,正如同我们欣赏的生活方式和品味一样,紫砂就是在忙碌的日子里面,让我们的内心可以得到片刻的安静和从容,在过去的时光之中,品味流年往事,追忆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