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霞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强调打破结构的封闭性、稳定性和绝对性,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构主义(déconstruction)的主张。首先,解构主义所要解构的对象是西方哲学里的“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二元对立,即否定任何客观事物都具有某种结构,拒绝在整体结构中分出中心和边缘,抨击中心具有绝对权威,边缘处于次要地位的二元对立主张。其次,德里达创造différance(延异)一词,认为意义处于不断更迭、替换、更新,意义永远只能是延异作用下的即时意义,并不存在一种确定的永恒终极意义。除此之外,由于“延异”的作用,文字处于永无止境的“游戏”之中,intertextualité(互文性)概念便应运而生:一部作品的意义之产生与升华离不开与其他作品的对照比附等交互作用。
三者看似各自独立,仔细揣摩便不难发现其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首先,二元对立被打破之后,原文译文不分主次,作者译者也可以平等对话。同一原文可以由不同性别译者进行翻译,译文便在不知不觉中被赋予了主体性的因素。因性别等原因,译者可能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这也为不同性别译者实现平等对话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在延异作用下,意义不停地变化更新,性别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正是延异给予了译者主体性作用下的不同译文以合理性。再次,互文性可以被看作前两项达到的结果。二元对立被消解,让意义在延异中有了流动的可能性,而不停变化的意义,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空间的对话,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借鉴中彼此影响,共同升华。笔者看来,延异作为连接“消解二元对立”和“互文性”的桥梁,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将différance(延异)作为本文重点分析对象。
德里达创造“延异”(différance)一词,他认为意义在不断地变化、替换、更新,意义永远只能是当下的意义,并不存在一种确定的一成不变的终极意义。本文就不同性别译者面对同一原文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进行讨论,试图论证在翻译活动中,不同性别的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译者的主体性是影响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将许渊冲与胡品清法译唐诗进行比较,浅析性别因素对文本意义的影响。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描写宫女在深宫里的凄苦生活。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色的蜡烛忽明忽暗,烛光随着缕缕微风轻轻摇曳着,随烛光跳动的烛影与屏风上安静的画作一动一静,于动静对比中更平添几分幽冷孤寂之感。此时,一位宫女舞动着扇子,百无聊赖地轻轻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古人说腐草化萤,萤火虫一般生在荒郊野外等寂静无人之地。皇宫本应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的,宫女却有心思扑打萤火虫,显得十分无聊,这侧面反映出宫女孤独、寂寞、冷清的宫廷生活。宫女手中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是夏天用来取风纳凉的,到了秋天,气温转寒便用不上了,闲置的“轻罗小扇”折射出宫女终将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夜深了,寒意逼来,本该回屋歇息的宫女们却仍然坐在阶梯上遥望着牛郎和织女星,迟迟不愿离去。该诗反映出封建时期女性的悲惨生活,饱含悲剧色彩。
以下是两个法文版本的译文。
许渊冲版:
Soird’automne
Du Mu
Dans la lueur des bougies le paravent se noie,
On prend des lucioles d’un éventail de soie.
Au palais le froid comme l’eau tombe des cieux,
On pleure à voir les deux astres se dire adieu.
胡品清版:
Un soird’automne
Du Mu
Des bougies dans un candélabre d’argent,l’automne,le paravent peint,Vêtue de soie,une dame de cour attrape des lucioles avec un éventail.
Devant les perrons royaux,la nuit est froide comme l’eau,Assise,elle contemple les étoiles légendaires“Berger et Tisseuse”.
面对同一首诗,两位译者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给出了不同的翻译版本。许渊冲是男性译者而胡品清是女性译者,两位译者是怎样从性别上体现其译者主体性的呢?
首先,原诗的标题没有主语,但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在中文诗中,主语缺失现象屡见不鲜,而在法语诗中很少出现无主语的句子。面对原文中的主语缺失现象,许渊冲和胡品清两位译者使用不同的词进行增译。许渊冲两次使用法语中的泛指人称代词on(意为“人们、大家、有人”等),而胡品清使用une dame de cour(意为“宫女”)和elle(意为“她”)。众所周知,on作为泛指人称代词(pronom indéfini),其意义是泛指的,即没有明确指出该人的具体身份。换句话说,这个代词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至于其具体指向的意义,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该中文诗描述的是宫女的生活。因此,如果我们在法语译文版本上明确加上主语une dame de cour,而不是给人以模棱两可感觉的泛指人称代词on,笔者认为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何许渊冲先生在明知性别的情况下,依然在译文中采用了on作为主语,而胡品清女士直接使用unedame de cour、elle这些直指性别的词呢?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和两位译者的性别有关,许渊冲先生没有在译文中明确指出人物性别,而是采用了模糊的翻译。他明确知道泛指人称代词on的含义,也深知主语对于句子的重要性,却依然没有清晰指出人物性别。然而,作为女性译者,胡女士明确使用unedame de cour填补原文中主语的空白,这一做法表现出其强调女性角色和立场的鲜明态度。由此不难看出,译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译者性别因素的影响,而性别影响反映出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其次,在第二句中,动词“扑”(battre)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宫女拿着扇子追逐扑扇萤火虫的场景。为了将动词“扑”翻译出来,许渊冲先生使用的是prendre而胡品清女士使用了attraper。这两个动词均属于常用词汇,而prendre比attraper的使用频率更高。通常来说,prendre使用范围更广,其中文解释超过三十个,可以在不同场合被广泛使用,然而,意义的多样性却使得其特性不够凸显。也就是说,许渊冲先生在处理翻译细节时更加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数男性灵活、不拘小节的性别特征。至于动词attraper,其意义远少于prendre.Attraper»对动作的形容更加具体、细致、到位,这体现出多数女性细腻的处理方式。简而言之,面对同一动词“扑”,作为性别不同的译者,许渊冲和胡品清使用了不同的动词prendre和attraper。换句话说,一个中文词被译为两种不同的法文版本,这正体现了意义的不稳定性和变化性,即“延异”。
最后,第四句诗中,许渊冲将动词“看”(regarder)翻译为pleurer,而胡品清将其翻译为contempler。Contempler的主要意思是“凝视”,若逐词翻译,笔者认为contempler 与原文更加贴近,毕竟在原文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pleurer(哭泣)意义的词。Pleurer一词体现出女性的脆弱和感性,作为男性,许渊冲先生可能认为女性是敏感的,感性的,容易动情的,因此他将“看”翻译成pleurer。面对孤独寂寥的生活,面对令人心生艳羡的牛郎织女的爱情,宫女一定会哭泣吗?就笔者看来,这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带有性别主观性的色彩。毕竟,面对不幸的生活,宫女也可以选择坚强,不轻易流泪。
基于以上分析,译文或多或少地承载着男性译者或女性译者的主体性因素,以上翻译的不同建立在文本意义的延异(即变化)之上。正是延异,给予了不同性别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暗含的主体性以合理性支撑,这种无意识的延异存在于译者有意识的主体性翻译活动中。这看似矛盾的有意识与无意识,正是对人类复杂思维活动的精彩诠释。
注释:
①Jacques Derrida.The personal is the political:justice and gender in deconstruction [J].Economy and Society,1999,28(2).
②Roland,Theuas S.Pada.The Paradox of Ipseity and Difference:Derrida's Deconstruction and Logocentrism [J].Kritike :An Online Journal of Philosophy,2007,1(1):32
③Janez,Vodičar.Upbringing Between Distanciation and Différance(Ricœur-Derrida)[J].Synthesis philosophica,2006,21(1) .
④Louis,Hébert.Trois problèmes de sémiotique théorique et appliquée:Cohérence,genre,intertextualité et structure ontologique.à propos et autour de Sémiotique et Littérature de Jacques Fontanille [J].Semiotica,2003,2003(146):473-498
⑤许渊冲.Trans.中国古诗词选:汉法对照/ «Anthologie des Poèmes Chinois Classique».北京:海豚出版社,2013.9 (许渊冲文集;15):215.
⑥胡品清,Trans.唐诗三百首«trois cents poèmes des Tan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