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学生骨干角色行为规范化路径探索

2021-10-14 18:20李宗霖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9期

摘  要:学生骨干是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如何在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实现学生骨干的角色行为规范化,是当前高校思考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体系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就学生骨干在实际工作中角色行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如何规范学生骨干的角色行为,从思想观念更新、体系机制建设、制度优化和人文关怀等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完善学生骨干角色行为的系列标准,实现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学生骨干;角色行为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55-03

一、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概述

危机预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危机干预工作向主动化、积极化、专业化的模式不断转变,构建有序的高校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1]。

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是指在高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中,将“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个不同层级的主体联系起来,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反馈机制。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一方面满足高校学生心理发展趋势的特点和要求。因为同龄人的年龄相仿,所以他们所接触、体验、感受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当出现问题时,他们更希望与同龄人交流,这为学生骨干提供了便利。本研究根据每学期的心理普测,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但不需要进行专业心理治疗;极少数学生有中重度心理问题,必须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干预。根据普测结果,本研究对学生“愿意采用的心理咨询方式”进行了调研,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立即向周围的学生和朋友寻求心理帮助,极少数学生认为应该直接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2]。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向周边同龄人咨询心理问题,寻找社会支持。

四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机制能有效缓解当前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短缺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高校心理咨询制度,明确规定设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组织机构,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这种措施通常适用于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学生骨干作为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其他学生年龄相仿、构成基数大、分布范围广等优势,通过学生骨干等朋辈群体疏导解决学生相关问题,对于缓解当前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短缺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骨干参与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作用

(一)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

基于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依托学生骨干,宣传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日常心理辅导资源手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倾听他们的诉求,缓解心理矛盾,为学生解决日常心理困惑增权赋能。

学生骨干参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防控工作,填补了院校两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的空白,将传统“自上而下”的监管扩展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更广泛的心理辅导[3],普及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大学生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推动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预警防控工作的开展。

(二)有助于其自我成长

学生骨干作为需要心理援助学生的朋辈群体,是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向他人倾诉,情绪得到释放,获得了来自朋辈的社会支持,学生骨干也可以利用自身经验为其他同学提供恰当的帮助,成为他人的有效支持系统。学生骨干还能不断学习专业、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识别心理危机的意识和水平,从多个层面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三)有助于实现“助人自助”

学生骨干采用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为周围他人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有利于学生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转变。一方面,助人自助是学生骨干在心理危机干预时对求助者一种价值支持,学生骨干本着坚信求助者领悟力、自决力和创造性的原则,引导求助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自救自助”;另一方面,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包办代替,更不是教训他人,而是发掘求助者的主观意志,激发他们的独立性,为学生自主决策增能。

三、學生骨干在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的角色行为现状及问题

角色行为要相对固定,就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当前高校学生骨干角色定位较模糊,甚至有时面临冲突的角色。要明确学生骨干的角色行为,首先必须明确学生骨干在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的地位,划分好学生骨干角色行为的边界[2],实现学生骨干角色行为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扬长避短。本文结合角色理论中角色学习、角色期待、角色认知、角色实践、角色冲突等概念,分析了学生骨干角色行为现状及问题。

(一)角色学习专业化程度低,工作能力不足

学生骨干(院级心理辅导站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在担任职务前都需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包括但不局限于学习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骨干的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及实用性技术等[4]。一方面,学生骨干通过前期的选拔和培训,具备了一定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深入周边同学中,但是另一方面,受到专业和时间限制,学生骨干学习和培训的层次不高,自身领悟能力也有不足,在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常常没有能力为求助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二)角色期待不一致,角色冲突表现明显

学生骨干的角色期待源于学校各层级的不同人群,例如学校各级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辅导员老师、班主任、其他班委等,当这些对象对学生骨干期待不一致时,学生骨干就会陷入角色冲突。学生骨干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常常扮演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者、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现者、同学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角色,但是他们作为社会成员,还是他人的子女、学校的学生。在高校,学生骨干的主体社会角色是学生,承担的主体任务仍是学习。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骨干无法合理宣泄他人带来的负面情绪,学生骨干个人发展与助人行为发生冲突等问题屡见不鲜。

(三)角色认知不明确,角色实践方式单一

学生骨干的角色认知来自其对自己的作用和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只有在角色认知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扮演自身角色。准确的角色认知要求学生骨干知道布置给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但是学生骨干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求助者询问某些敏感问题时可能提供某些不恰当的解决方法,甚至激化求助者矛盾;准确的角色认知要求学生骨干知道不同的任务和期望之间的优先顺序,但是现实中,学生骨干常面临质量和数量的困境;准确的角色认知还要求学生骨干知道完成任务的首选方法,但受到经验、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骨干处理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时,会出现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

学生骨干在角色期待、角色认知或领悟的基础上,在自己所处组织中表现其社会角色,也是正式行使学生骨干在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日常职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骨干往往遵循前人经验和范式,缺乏自己的思考,无法因地制宜地提出可行性建议,甚至有的学生骨干在角色期待或角色认知阶段出现问题,导致角色行为偏差出现。

四、学生骨干在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角色行为规范化培养路径

(一)统一各方思想,改变固有观念

高校要提高社会各界对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作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统一各方思想和行动,牢牢把握学生骨干在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彻底打破外界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对学生骨干的“质疑论”“片面论”“虚体论”等,为提升学生骨干引领功能建立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二)完善体系建设,创新防御机制

加强高校学生骨干在心理危机四级预警体系中的角色行为规范化,必须从顶层设计抓起。一是全部覆盖,配齐队伍。学校和二级学院要指导各院心理站、班级和宿舍选拔和推荐优秀学生骨干,构建德才兼备的专职人员队伍,实现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全覆盖。二是完善制度,考培并举。高校应按时为不同层次的重点学生提供课程培训,引进相关技术,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高校定期考核相关学生骨干的专业技能,包括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在此基础上,举办各种心理专业主题活动,促进学生骨干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为求助者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以“互帮互助”为准则,在校内营造人性化的服务氛围。

(三)优化选拔制度,提升工作能力

选拔合适的学生担任心理危机干预学生骨干。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成为心理危机干预学生骨干,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素质,要兼具耐心、爱心、责任心、热情等,可以做到及时觉察周围同学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因此,在选拔学生骨干的过程中,高校要从个人信念、性格品质和专业能力等三方面综合考虑。在个人信念方面,心理危机干预学生骨干的角色认知要明确,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可以依托优势资源,为他人提供帮助。在性格品质当面,学生骨干要有大爱和无私的利他主义精神,以帮助他人为目的,自觉自愿地为他人解决困难,乐于助人,耐心细致,高效严谨,学生骨干还应有积极乐观的性格,能和周围同学形成良好的朋辈关系[5]。在专业能力方面,学生骨干还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及时觉察他人异常行为或异常情绪,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6]。高校应借助以上三个要素,尽可能地选拔出真正适合参与心理辅导的学生骨干。

(四)关爱重点骨干,强化责任担当

关爱学生骨干中的优秀成员,建立“一对一”联系,重点培养。高校应在学生干部群体中树立关键少数标杆,充分发挥这些人在其他干部中的号召力和示范引领作用。二级学院要优先从有心理干预经验或知识的学生干部中进行筛选,通过实践和考察,最终确定相关学生骨干人选。通过示范效应,发挥榜样力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便于动态管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二级学院心理站中的学生骨干主要为所在学院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3],班级学生骨干主要为本班同学提供心理辅导,比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学院举办的心理健康相关活动等,多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将问题严重的同学及时上报给班主任和学院心理专项负责教师。宿舍学生骨干重点关注宿舍内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宿舍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对重点关注对象要按時上报其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诉求和困难。高校各级单位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心理危机预警和防御过程中,赋予学生骨干应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以点带面、科学指导、合理规划,全面提升学生骨干队伍的角色认同感、获得感、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最终实现高校心理危机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学生骨干的角色行为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第2版[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6.

[2] 陈会昌.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M].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11-212.

[3] 詹启生. 心理委员角色行为规范化探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学科版),2012(01):93-96.

[4] 杨婉晨. 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体系在高校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0):64.

[5] 蔡丙丙, 四级体系模式下的高职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73-75.

[6] 杨婉晨,张向强.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设与创新[J]. 时代报告,2020(07):164.

(荐稿人:杜苇,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学生骨干角色行为规范化探析”(项目编号:2020zsszsx049)。

作者简介:李宗霖(1994—),女,硕士,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