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映月
摘 要:营养学专家指出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均衡的饮食是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儿童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基于其生理特点,要在保护其胃肠道的基础上又保证科学合理的饮食,就必须分阶段进行科学喂养。一般来说儿童科学喂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六个月到两岁之前的初始阶段,二是两岁之后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科学喂养原则及方法,本文就主要对这两个阶段的科学喂养原则及方法进行具体论述,供广大家长朋友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科学喂养 儿童 健康成长
儿童科学喂养的关键在于适应儿童的生理结构特点。儿童从婴幼儿时期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的个体生活,那么其营养来源就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在母体之中主要是靠母体的血液来进行营养供给,当婴幼儿脱离母体之后,就要开始独自的适应胃肠道的消化过程,需要调动胃肠机能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但是儿童的肠胃普遍比较脆弱,如果喂养不当,不仅会导致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还会使儿童营养失衡,影响儿童的成长发育。[1]要想使儿童能够蓬勃而健康的成长,科学喂养至关重要,在进行科学喂养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就儿童的大脑、骨骼、肌肉等生长发育特点来看,需要分阶段研究科学喂养的营养搭配,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不同特点来合理安排饮食,循序渐进完善儿童膳食结构。下面就主要针对儿童科学喂养的重要性,以及阶段性科学喂养原则及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 科学喂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却增加了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少家长不懂得对儿童进行科学喂养,再加上现在的儿童零食品类繁多,这些零食或者是垃圾食品当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香精、色素、防腐剂以及铅等的元素,这些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正常的钙离子、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等的吸收,进而导致儿童出现一些营养性的疾病。[2]就比如一些食用色素采取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正处在关键发育时期的儿童来说,这些物质的摄入就会干扰体内正常的代谢和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如果过多的食用使这些物质蓄积在体内就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儿童不健康饮食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儿童经常高糖饮食,就会导致茶酚胺等神经递质不足,从而导致多动症。此外,如果不注重对儿童的科学喂养,很容易导致儿童体内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缺失,儿童缺钙就会影响正常的骨骼发育,严重者会出现缺钙性佝偻病;儿童缺铁则会出现典型的缺铁性贫血,使儿童经常食欲不振,而且还会伴随呕吐和腹泻等的症状。研究表明如果儿童体内长期缺乏铁元素,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不利于幼儿的智力水平发育;儿童缺锌会导致食欲不振,严重者还会出现小儿厌食,进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3]要想避免这些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可以从饮食调节角度入手,通过科学喂养使这些营养物质得以补充。
2 儿童科学喂养的原则及方法
2.1 辅食阶段的喂养原则与方法
伴随著科学喂养理念的提出,辅食添加的概念已经被许多家长所接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婴幼儿时期的辅食添加呢?研究发现,我国婴幼儿在6个月之前其生长指标是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并不逊色于发达国家的婴幼儿。但是6个月之后,婴幼儿的生长指标却开始逐渐下降,婴幼儿专家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科学喂养所造成的,也就是不注意辅食的添加。[4]那么要实现对儿童的科学喂养,就必须要抓住6个月至两岁这个初始阶段,均衡并且及时的给儿童添加辅食。适当的辅食添加,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吞咽能力和胃肠道消化能力。
辅食添加阶段科学喂养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辅食品种要从一种到多种,对于刚刚接触辅食的婴幼儿来说,也就是6个月左右的儿童,其辅食添加要以乳类和谷薯类为主,乳类可以是功能性奶粉,谷薯类可以是一些含铁、钙等元素的米粉和谷粉,到7~9个月就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蔬菜泥、水果泥,到10~12个月都可以增加一些动物类和豆类的食品,比如蛋黄、豆腐等,注意到满一岁到两岁之间可以逐步的在儿童辅食中加入植物油和盐,但是要注意量的控制,植物油不要超过10g,盐必须要小于1.5g。二是辅食添加的质地要做到由稀到稠,在儿童刚刚适应辅食的阶段要选择一些肢体比较细腻和顺滑的食物,比如米粉,造成质地较稀的黏糊状,方便孩子进行吞咽。到10~12个月这个阶段则可以交实物切碎成小的碎块,方便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三是针对儿童辅食添加的量要做到由少到多。儿童在刚开始接触辅食时,比如谷薯类米粉一次就喂1~2勺即可,这样既能够让孩子尽快的适应新食物,也以防万一儿童出现过敏反应能够及时补救。四是儿童辅食的制作应当坚持由细到粗,儿童科学喂养并不提倡精细化的饮食,一开始为了方便儿童吞咽可以选择一些细腻食物,但伴随着儿童咀嚼和消化功能的完善,提倡进行一些粗制食物的摄入。
2.2 2~6岁阶段的喂养原则与方法
儿童科学喂养以两岁为一个临界点,两岁之后大部分的儿童都已经断奶,这时的科学喂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两岁之后的儿童就可以吃家庭餐桌食品,这是儿童和成人膳食结构接轨的重要起点,因此做好这一阶段的儿童科学喂养指导,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科学喂养原则及方法基本就是围绕平衡膳食来展开的,也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应当吃什么?如何吃?何时吃?要做到营养均衡和平衡膳食,广大家长朋友就必须要走出对健康饮食的误区,不少人认为只要让孩子吃有营养的好东西,就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样东西再有营养,这一类食物也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营养元素,这样不存在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5]因此科学喂养最重要就是膳食食物结构的平衡。调整膳食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全面和均衡的营养,同时还能够让儿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平衡膳食阶段科学喂养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个原则是多样化原则,要做到食物摄入营养元素的多样化和全面化,就必须要對食品进行分组。一般来说我们把营养性食品分为5组,针对儿童科学喂养的多样化饮食就需要涵盖这5组食品中的食物。第1组就是谷物组,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主食,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玉米、红薯等等,这一类食物主要给我们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族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第2组就是水果蔬菜组,提倡只要儿童不过敏所摄入的水果蔬菜种类越多越好,水果蔬菜能够供给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等等,同时水果蔬菜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于肠道发育是非常有帮助的。第3组动物性食品组,主要就包括肉、蛋、奶等,这一类食物能够给我们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是我们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第4类是豆类食品组,主要包括各种豆类以及豆制品,比如豆腐等,这一类食物能够给我们人体提供优质的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天然钙质。第5类是油糖组,主要就包括一些食物中的调味品,2~6岁的儿童已经有了比较敏感的味觉,在饮食上也开始出现一些偏好,家长在进行科学喂养时,注意不要以成人的口味去衡量孩子,仍然要以少油、少盐和少糖为主,食用油应当多选用一些植物油,比如核桃油、橄榄油以及椰子油等,糖也尽量选用天然蔗糖。这样既能够给儿童提供身体所必需的热量和脂肪酸,又不会加重儿童的身体负担,能够有效的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
第二个原则是食物均衡原则,在保证食物摄入多样性的同时,还要对每个食物组中的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比如荤素搭配、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粗粮和细粮搭配等等。如果搭配的比例不够协调,同样不能达到很好的营养效果。就拿主食组的搭配为例,就要按照粗细搭配的方法,扩大主食的品种,注意一些粗粮和杂粮的摄入,比如高粱、玉米等。并且还要控制好主食和豆类之间的比例,以10:1为最佳,通过粮豆搭配可以更好的帮助儿童摄入蛋白质。[6]再比如荤素搭配,蔬菜和肉类的比例最佳为1:1,而且可以适当的增加蔬菜比例。
第三个原则是适量原则。在对儿童进行科学喂养的过程中,家长必须要注意过犹不及。虽然我们提倡粗细搭配,建议让儿童多吃一些粗粮,但是并不是说粗粮摄入越多越好,如果粗粮摄入量过高而会影响体内钙铁锌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再比如我们提倡让儿童吃一些动物的内脏,动物内脏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元素,如猪肝等,可以有效的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但是动物内脏的摄入量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胆固醇,加重儿童的肾脏负担,反而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因此家长在对儿童进行科学喂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适度、适量的方法原则。
3 结语
通过科学喂养来调节儿童饮食结构,不仅能够达到营养的全面和均衡摄入,能够纠正一些儿童挑食、偏食和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广大家长要掌握科学喂养的原则和方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威辰.幼儿发展与膳食健康管理研究——评《婴幼儿膳食指导手册》[J].中国酿造,2020,39(08):233.
[2] 杨淑云.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66-67.
[3] 代涌.宜宾市3岁以下儿童喂养及生长发育情况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02):17-19+26.
[4] 李迎春.科学喂养对婴儿体格生长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2-3.
[5] 李雪梅,周晓军,周文正.重庆市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2):218-220.
[6] 刘颖,林尧,梁仲齐,邢增才.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54-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