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亮
9秒95,这是苏炳添在全运百米比赛中圆梦金牌的成绩,与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9秒83奇迹,相隔不足两个月。决赛8名选手全部进入10秒30以内,这是全运会百米史上的一次井喷,其中有一半是00后选手。
这是苏炳添的第十个破10 成绩,也是今年的第五个。如今的苏炳添,跑进10秒已成习惯,就像推开门回自己家一样,如此举重若轻,的确让人欣喜,也带来了中国短跑的春天。要知道10秒30,在以往历届全运会上,都是一个可以登上领奖台甚至获得冠军的成绩,因此说本届全运会的百米决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不为过。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一众黑人运动员的包围下,闪电般的刘翔一骑绝尘冲出重围,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110米栏冠军,他兴奋地喊出了“中国有我,亚洲有我,黄种人有我”,的确,那个夜晚属于整个黄种人,因為世界田径赛场短距离项目,从来就不是黄种人的领地,刘翔作为一个另类,其很长时间以来的标签就是“天赋型选手”。
然而苏炳添呢?站在决赛起点的他同样被一众黑人选手包围,而他只有1米72的身高,并不是典型的短跑选手的身材,无论如何也无法被标签为“天赋型选手”。当2015年在美国尤金大奖赛上跑出自己第一个破10的成绩9秒99时,被大多数人认为这或许是一次灵光乍现,是中国人或者黄种人,在田径赛场短距离项目上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接近于极限的成绩,要想保持或者更进一步,比登天还难。田径的大多数项目,尤其是需要爆发力的短距离项目,一直都被认为是黑人运动员的天下,他们天生就有着适合田径的身体素质,而且田径史上历次比赛的成绩和名次,也证明了黑人运动员与生俱来的优势,而黄种人站在田径短距离决赛的起点,多数时候是一种奢望。
很多年前采访过一次关于田径人才选拔的会议,当时与会者中,就有业内人士提出,鉴于田径短距离项目的巨大影响力和关注度,中国人要想站在世界大赛决赛的起点,就应该特别留意寻找“中国的黑人运动员”。这种说法当然指的是,在选拔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时,要寻找那种身体素质、肌肉类型接近于黑人运动员的类型,实质上就是寻找“天赋型选手”。很长时间以来,这也是中国乃至亚洲体育界的一种普遍认识,认为黄种人但凡能在百米比赛中达到世界前八的水平,多半靠运气,碰到了一个天赋秉异的人才,就像中国人评价当年的朱建华、刘翔等一样。以致于像苏炳添这样,身体条件并不突出的百米选手,自己也觉得很难有更大幅度的突破,而在2017年全运会未能夺金后,一度曾萌生退意。
恰恰这一年就成了苏炳添的转折点。在张培萌、苏炳添、谢震业等百米选手整体成绩强势的带动下,中国的4X100米接力在几次世界大赛上表现出色,带来了巨大社会影响力。于是国家队田径队下决心狠抓接力,要打造一支人才储备6到7人的高水平短跑群体,为国家队请来了美国著名短跑教练兰迪·亨廷顿,建立了一个中外复合型教练团队。既能结合中国人自己的身体特点,也有国外先进的训练手段和理念,同时还有很多中外结合的高科技辅助设备和科学监测评估方法,从细节入手,从短跑项目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入手,逐一打磨,逐一改造,严谨而科学。加之苏炳添自身的勤奋和努力,终于有了他今天的成就,也有了中国短跑集体的巨大突破。
好风须借力!人类百米极限在哪里?没有人知道,黄种人的百米极限在哪里?同样没有知道。本届全运会百米比赛最大的惊喜是,苏炳添之后,数位00后选手,像陈冠锋、严海滨等,在18岁左右的年龄,就已经具备了10秒10左右的水平,难道不是我们一直挖空心思想要寻找的“天赋型选手”吗?
走出“人种论”误区,珍惜人才,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最为关键的是一定要坚持科学训练,苏炳添不是不可以复制,中国人百米破10也会是家常便饭,黄种人也会在田径赛场上创造更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