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然 白毫银针 鱼贝贝 贵宝 朱公
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闭幕。全运会已走过了62年春秋,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气象。关于全运会,体育迷们想说的有很多。
作为中国水平最高的运动会,全运会汇集了中国体育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的已登上世界体坛的顶峰,有的初露锋芒,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尽管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但他们的存在也为中国体育增添了生机。
多少健儿,站在全运会的起跑线上,眼中憧憬的是世界顶级赛场的领奖台。这一份期待与渴望,赋予了全运会最富有灵性的存在感。而孕育这份期待与渴望的,是中国体育深厚的根基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全运会的舞台让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找到了归宿,目睹了成长与过渡,写就了华丽转身的序章。这里尽管有残酷,但从这里走出的都是中国体育的传奇。这里的每一份荣耀,都是对中国体育的诠释。
全运会上有蓄势待发的雄心,也有功成身退的背影。苏炳添职业生涯中第十次打开10秒大关,以9秒95的成绩创造了全运会纪录,用一个完美的结局向全运会告别。苏炳添说,这不会是他的最后一场比赛。有更多人相信,这不是全运会上的最后一个中国飞人。苏炳添把荣耀留给了昨日,把期待留给了未来。
全运会不仅是中国体育的纪念馆,也是精神的殿堂。像苏炳添一样,全运会浓缩了中国体育不同的黄金时代,将中国体育的实力拉向新的高度。那些创造过辉煌的英雄们虽然不再出现,但他们的背影不会远去,而是会一次次转身招手,激励着后人。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更多的年轻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创造。现在我开一个先河,让他们知道在32岁也可以跑得很快”,苏炳添在全运会上的这番话感动了国人,让人情不自禁为他的全运会谢幕献上掌声,这掌声也是对全运会的礼赞。
苏炳添用打破传说的方式,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多少年之后,没有见识过苏炳添的孩子们,或许就会在这段话的激励下继续前进。他们在全运会的平台上或经历,或见证。而一代代的体育人,也传承着世代延续的体育精神,让中国体育永远生辉。
全运会,一次次雄壮的开始,一段段美好的传承,永不休止。
杨倩点燃十四运主火炬。
孙颍莎
本届全运会,河北省乒乓球队多点开花。孙颖莎斩获银牌,这是自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以来,河北省选手离女单冠军宝座最近的一次。作为河北人,我心中也颇感欣喜。大概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乒乓球情结,除了观战,还有亲身参与这项运动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我最早的乒乓球记忆,一份是邓亚萍,另一份是天津世乒赛,而后者是我平生首次关注祖国的乒乓球运动。那时的我还小,世乒赛在印象中是一场盛事。在我看来,那届世乒赛激发了河北青少年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对于孩子来说,对一届赛事的持续关心能带来巨大的沉浸感与荣誉感。现在想来,那是懵懂岁月中的竞技启蒙。
我家在河北青县,距离天津很近,因此对那届世乒赛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一有时间,我就锁定天津体育频道,平滑的球台上穿梭着一闪即过的凌厉线条,这种视觉冲击力令我着迷。那几日,父亲从天津出差回来,带给我一件金黄色的世乒赛挂件,我爱不释手。
不久后,我有了自己的球拍,很廉价,至今忘不了红色拍面上那股淡淡的胶皮味道。没有球台,我像很多小朋友一样,对着墙面击球,就像堂吉诃德单枪匹马挑战风车一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难以自拔。每一次都玩到满头大汗,直到不小心将球踩坏,才不得不停下。
在学校的球台上蹭到些许时间,这在小时候是不敢想的。所謂的球台,就是四五个由石灰砌成的露天台面,中间用几块砖头当做球网,雨雪天气时无法使用,天气转好后又满是积水。多数时候是四个人一起打,打不了几个回合,我就被别的同学赶下去。那时整个县城也找不到一个教乒乓球的老师,我们胡乱挥拍,往往几个人轮番上阵才有可能发好一个球。即便如此,课间或放学后,校园里还是充满乒乒乓乓的脆响。
某一次,在班上和同学拿着球拍隔空比划,不小心被班主任发现了,不仅没收了球拍,还开班会批评了我们。事后班主任让写检查,要求阐述一个问题:世界冠军是如何养成的?我已忘了当时写了些什么,但通过写检查明白,世界冠军不是比划出来的。
之后的很多年,我对乒乓球的兴趣被足球、网球所取代,比赛看得也少了。转眼间,儿子也到了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年龄。我带他来到一家乒乓球馆,那里面有各年龄段的孩子,在一排崭新的球台边挥汗如雨。四周洁白的墙面上悬挂着一代代世界冠军的大幅照片,每一张中国面孔都有同样的专注与坚韧。教练耐心指点每个用心练习的孩子,室内同样是不停息的乒乒乓乓声,但更有律动,更加持久。
篮球场上,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杨舒予短发造型干练清爽,加上出色的球技,完美诠释了美的多样性;田径场上,夏思凝、陆佳雯等身材好、颜值高,总是带着自信笑容的选手令人如沐春风。在攀岩、冲浪、霹雳舞等新项目的比拼中,参赛选手也为运动之美加盖新的烙印。
在汗水和拼搏中,西安全运会向大众尤其向青少年展示了一种健康的美,一种开朗阳光、质朴坚毅的美。这正是体育的美,也是体育独有的精神内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审美也在不断多元化。体育健儿在赛场内外展现出的运动之美、健康之美,也以多元的方式走进手机屏幕前青少年的心。奥运会、全运会这样的赛事正是运动之美集中展现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运动员不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他们展现人类天然的力量与美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健康之美通过体格展示,但绝不局限于体格。体育带来的健康之美,更有其精神内涵。运动员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告诉人们,拼搏的样子最美。24岁的闫美玲是女子橄榄球运动员,长期训练和比赛让她皮肤黝黑,她说:“这体现了我们刻苦训练的成果,是专属于我们特殊的美。”22岁的胡宇说:“伤疤也是一种美,记录了我们的进步与成长,也见证了我们的失败与成功,是属于我们的特别勋章。”
有梦想的样子最美。巩立姣在东京夺冠后说:“希望大家多看看我们这些胖胖的女孩。”女子举重奥运冠军李雯雯也说:“每个胖女孩都有自己的梦想,不要放弃自己。”全运会上,她们再接再厉,继续摘金,让甜美的笑容绽放在古都的蓝天下。
陆佳雯
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无论是温柔可爱的首金得主杨倩、震惊世界的苏炳添,还是剑胆仁心的击剑冠军李豪、百折不挠的铁人三项选手王家超,他们登上热搜、成为网红,在这个夏天掀起运动之美的热潮。
在全运赛场,这种令人感动、震撼的场景也一再上演。全运会能向孩子们释放更多正能量,走下领奖台的新一代体育明星和我们并无二致,一样刷微博,一样讨论哪里的美食地道,一样喜欢组团“吃鸡”。他们无障碍地和青少年沟通,也提供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23岁的张雨霏能吃苦,又懂事,有人感叹:“看到她那么强大还那么努力,忽然有点惭愧。”
惭愧大可不必,健康之美却是一定要追求的。体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孩子性格和品格的养成也会产生很大作用。让我们的孩子投入自然,投入运动。体育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风气,带动未来中国人的强健。
邓书弟
十四运已经闭幕,代表中国体育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们,有胜利之后的喜极而泣,有失败过后的黯然神伤,有为梦想拼搏的坚韧,也要面对告别的不舍。有一群老将,他们饱经比赛的洗礼,战绩显赫,也尝透个中滋味。每一届全运会都是一批老将的谢幕,这一次,轮到了他们。
东京奥运会创造历史的苏炳添在全运会赛场上继续着辉煌,摘下两枚金牌。他说:“四年太远了,如果我年轻几岁,真的会考虑下一届,但现在我的年龄很难再坚持。”虽然苏神作别全运会令人叹息,但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还可以看他继续飞驰在田径场,仍是满怀欣喜与敬意。
十四运花样游泳女子双人自由自选决赛中,在东京奥运会夺银的黄雪辰、孙文雁搭档摘金。夺冠后,黄雪辰和孙文雁深情相拥,她们知道,这一次的拥抱和配合,或许便是绝唱。对于黄雪辰这位奥运会四朝元老,很多人都表示十分不舍。这枚金牌也是她职业生涯最后的荣光,她表示,无论如何,自己都将在全运会之后告别国家队,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东京奥运会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冠军庞伟,收获了十四运10米气手枪团体赛冠军。已是第五次出战全运会的庞伟,将这个赛场视作后辈成长的必经之路。庞伟说:“ 希望更多年轻人通过这届全运会得到历练,争取以后能为国家多有贡献。”未来,他不会离开射击。这是他最热爱也最擅长的领域,他想继续发挥自己的能量。
34岁的颜妮是中国女排队中年龄最大的球员,早在里约奥运会夺冠后,颜妮就有过退役的念头,后来在郎平的劝说下才继续坚持。在中国女排遗憾止步东京奥运会小组赛后,颜妮曾在微博发文:“感谢中国女排这个集体伴我载梦而行,在披荆斩棘的路上有教練和队友们的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全运会的赛场上继续努力拼搏。”对于伤病缠身多年的颜妮,十四运会几乎是她的最后一届全运会了。
贵州选手邓书弟以14.860分在十四运男子自由体操决赛中获得银牌,这位曾获世锦赛男团冠军的老将结束了自己的全运会征程。赛后,他恋恋不舍地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他说:“这可能是我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最后一个成套动作了,我不想留遗憾,也向支持我的人表示感谢。”第四次站在全运会赛场上的他显得更加放松,也更加享受。
老将们还有很多,他们将最好的岁月献给了赛场。他们转身离去,留下的是属于自己与中国体育的光辉。如果再见不可改变,那就让重逢成为下一次再见;如果重逢遥遥无期,那就让再见成为最后的相聚。致敬老将,祝福他们拥有美好的前程。
蒙古族摔跤
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蒙古族摔跤,在广袤的草原上围成一圈,男女老少人声鼎沸。他们的勇士在圈子中央甩开膀子抱成一团,双方喘着粗犷的气息,透出凌厉的目光,在扭打中僵持周旋,最终有一个人被狠狠地摔到地上。胜利者接受围观者的欢呼,仿佛那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这种民族性的竞技带有草原的豪放,让人分不清是狂热的娱乐,还是像蒙古人的祖先拼杀在战场上。
像蒙古族摔跤、赛马、射箭这样的少数民族传统运动还有很多,都有深厚的民族底蕴,也是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刻印记。中国早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涵盖了很多少数民族运动,但是关注度不高,受众不广。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希望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运动能够走上全运会的舞台,在国内最高的竞技赛场上,展现不同民族的运动魅力与精神风貌。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国学不是“汉学”、“儒学”的国学,而是集全国56个民族文化财富于一身的“大国学”。那么全运会的发展,就应该将各个民族重要的竞技项目都涵盖进来,既要办成全民运动会,也要办成全民族运动会,掀起全运会赛场上的民族风。
在我看来,这样做意义深远,又好处多多。少数民族能够借助全运会的舞台推广特色运动,展现不同民族的运动文化和赛场风姿。他们可以穿上民族服饰,以民族特色的行为方式,展示这个民族最高的竞技水平,令人心驰神往。而且,全运会可以用荣誉、汗水、情义搭建出各民族交流的舞台,意义远超竞技本身。各民族欢聚一堂,赛场上“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赛场外“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大家手牵着手共同弹唱起舞,加深友谊。
以我个人的经验,运动是让生活舒适惬意的重要方式,运动会是一场运动的狂欢节。运动本身不仅强身健体,也在精神领域中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以竞技为载体,利用全运会的广大平台,激发各民族的运动激情,在活泼奔放中相知相容、互敬互爱,让这一份激情与感动通过电视、网络传遍祖国各个角落,这不只是向往,而是各族民众共同打造的盛事。
如您所见,呈现在您眼前的这块“吧主”是《新体育》在新的一年里仍然保留的特色栏目之一,此版块的建立只为更好地和读者互动交流。每一期会遵从部落成员们的兴趣所致,推出不同的主题,玩转各类体坛项目。请关注《新体育》微博http://e.weibo.com/xintiyu 并与之私信联系,欢迎观点交锋。
栏目中文章应为原创,本刊无暇逐篇甄别作品是否存在抄袭、剽窃,希望作者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