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模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劳模精神具有时代性,时代内涵由“革命型”到“老黄牛型”再到“创新型”的转变,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劳模精神;理论渊源;价值;
2012年以来,习大大对劳动、劳模精神等相关内容做出了一系列阐释和论述。他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首次把“弘扬劳模精神”写进党的报告。深刻表达了劳模精神的价值遵循。当前,在新起点、新阶段创造新的时代伟业、铸就新的辉煌具有浓厚的意义
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理论来源
劳模精神不是无水之源,无土之木,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审时多度的现实逻辑。
(一)溯源经典,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为劳模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渊源。马克思說:“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充分肯定了劳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文明初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深受自然影响,通过劳动将自己从自然界分离出来,获取生产、生活资源,满足自身生存需要,逐渐开始脱离自然的“控制”,经过几次工业革命,劳动的形式逐渐由体力劳动慢慢演化为脑力劳动和技术劳动,努力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劳模精神作为一种在劳动中的文化特质,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是其表现形式,以劳动为媒介,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优秀营养,并不断完善和补充,由此可见,劳动价值观是劳模精神的理论起点。
(二)创新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劳动是创造的前提,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新表达。中华文明源于劳动,发展于劳动,兴于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劳动文化。“盘古开天辟地”、愚公移山”体现了古代人民想要通过辛勤劳动,征服自然、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夙愿;“女娲炼石补天”、“神农尝百草”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激励;此外,“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指出人们一旦勤劳起来,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不会挨饿受冻。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提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强调了劳动的悠然自得、自娱自乐。。。。。。中华儿女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闻名海内外,在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过程中跨过了一座座大山,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劳动精神却永不褪色。
(三)审时度势,立足于中国革命和改革建设
劳模精神具有时代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和要求,但有共同的使命和追求。劳模精神产生于革命年代,这个时期的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后,在借鉴苏俄劳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的大生产运动,先后在中央苏区举办“劳动生产队”和“革命竞赛”,评选出了以吴满有、赵占魁为代表的劳动模范和人民的领袖,形成了大公无私、一心奉献的“革命型”劳模精神。建国伊始,为了巩固政权,恢复生产,为此毛泽东深情地指出:“生产运动不但过去要,现在要,将来还是要,这是生产运动的永久性的根据。”一方面继承了革命时期的经验和优良作风,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广大人民身份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一时期,产生了王进喜、孟泰等一大批人尽皆知的劳模代表。形成了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老黄牛”劳模精神。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大方针,新时代以来社会矛盾的变化,劳模精神开始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管理型”转变,这一时期产生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科学治沙的带路人”王有德等拥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模范。形成了淡泊名利、勇于创新的“创新型”劳模精神。为劳模精神注入新内核、新要求。
二、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劳模精神为发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增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模精神是“兄弟”的关系。从渊源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营养,经过千百年的凝炼、磨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经过几代人的实践的产物。劳模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以劳模为载体不断演进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每段历史时期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与其在实践方面相融相通。作为公民,把“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作为为实践要求;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道德规范;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理想信念,从“小我”中实现“大我”的价值。
(二)劳模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动力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习大大在强调劳动价值的同时,着重凸显了人民群众的努力,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与每一个劳动者息息相关,需要每个人在劳动中有开拓进取、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时代底色,需要淡泊名利、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大批劳模和先进英雄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韧劲。全体公民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梦依靠每一个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奋力追求,新时代劳模精神也需要每个中国人民的添砖加瓦。
总之,劳模精神作为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阶段、新征程下,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推波助澜,为实现中国梦加油添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473.
作者简介
王建超(1995.0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