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模式融合高职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0-14 05:35陈喜林
高教学刊 2021年29期

陈喜林

摘  要:数学专业课程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内容枯燥难学,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将其应用到空间解析几何课程中,旨在提高数学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以期为高职师范类数学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导学;向量式参数方程;几何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40-04

Abstract: Mathematics major courses mostly adopts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content is boring and difficult to lear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oint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micro-lesson guidance" and applies it to the course of "Spatial Analytic Geometry",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mathema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micro-lesson guidance; Vector Parametric Equation; Geometry quality

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类的专业课程理论性强,枯燥难懂,教师多运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也会像公共数学教学那样偏向于计算和运用结果,一些数学定义的讲解、定理的证明、解题过程的演绎处理得比较随意,这都不利于数学师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甚至是未来的从教能力提升和后续深造。《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2018)指出师范院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中小学课程研读内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教师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因此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作者从2014年开始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授课,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做法,譬如将“微课导学”应用到数学理论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即“微课+导学”,它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微课”与“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研学案”(又称自主学习任务单)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教师紧跟导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导与学的活動做出预期的、全方位的策划活动。“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模型如图1所示,“微课导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第一、高效。通过“微课”与“导学案”教师可以有效分解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对学生而言也能快速熟悉学习内容,找到自己的薄弱点,从而将时间花费在难点上。对师生两者而言均节省了教学成本,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和“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对新课要用到的旧知识和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提前复习和学习,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协作或请教老师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将更加深刻。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第三、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在“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路人。教师组织教学始终以激发学生独立学习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形式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更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智能;第四、利于反复研学和推广。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在课前花费的精力较多,但是这些教学资源在课后可供师生重复使用,还可向其他同类院校推广,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二、应用“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原则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运用的重点在于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研学案”,提供有效的“微课”视频,将三个环节的方案做好整体规划。

1. 设计“研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其导学功能,不仅要关注知识点,更要解决知识结构和拓展延伸的问题,尽量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切不可把“任务单”简化成“习题集”,一定要有学法上的指导,帮助各层次学生有效学习。

2. 为协助学生快速完成“研学案”所给任务,教师需要提供匹配、有效、充足的微课视频和学习资源以支撑学生课前预习。在选择或制作微课时,首先要对其精准定位,其次在内容上要突出知识点的提炼,精华部分尽量在一页内显示,要形成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要举例说明以强调知识点的应用性。

3. 要充分利用“微课导学”双层优势将课前、课中与课后衔接起来。在课前预习阶段,突破口在于如何设计“导学案”,到了课中教学阶段,要把突破口放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无需满堂灌,对于个别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单独解答,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同时,由于学生课前的学习侧重于单个知识点,比较零散,课中教师要串珠成线,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