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梅
在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历史非常长远,患者主要是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而染病,主要病变发生部位在肝脏以及结肠。在疾病的急性期,患者会出现发热、压痛、肝肿大以及排脓血便等;慢性期则会出现肝脾肿大;晚期则表现为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可以发展为巨脾以及腹水等。
1血吸虫病的概念
血吸虫病是指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或者是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肝脏周边静脉系统或者肠系膜静脉的血管中,并在相关区域产卵、排出毒素后所引发的寄生虫病。和其他血吸虫的产卵数量相比,日本血吸虫的产卵数量更大,每条雌性血吸虫每天产卵数量大约是1000~3500个。当血吸虫病逐渐过渡到晚期,病患的肚子将会日渐长大,因而部分地区将此病称之为“大肚子病”。
2血吸虫病的传播路径
患者或者患畜的排泄物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污染水源,例如在河边冲刷马桶,将厕所建设在河边或者江边,粪船对河水、湖水的污染,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被直接当作肥料使用,家畜散养在河水周边……此类行为均有可能引发水源污染的问题。人体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诸如插秧收割、防汛救洪、洗衣洗菜等,均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通常会发生在患者接触疫水后的两周到三个月之间发生,具体症状表现为多汗、咳嗽、畏惧寒冷、肝脏肿大等,情况严重者有肝功能损害以及腹水。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任何显著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腹泻、脓血便以及腹痛,同时还伴有肝脏肿大;如果到了晚期,患者将会出现肝硬化、结肠病变等。
3血吸虫病是否可以预防
血吸虫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即只要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管控措施,及时对患者提供必要诊治,有效处理血吸虫病疫区,血吸虫病便不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4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都有哪些
处于疫情区域或者是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员,应该尽可能避免接触到疫情区域的水。如果情况不允许,必须接触疫情区域的水,那么就有必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戴乳胶手套、穿高筒靴、穿好防护衣等,以此来尽可能地缩短和疫水的接触时间与频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下水之前,在即将接触疫水的位置涂抹相应的防护油,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受到血吸虫病的感染。
不直接饮用疫情区域的水源。如饮水,做到煮沸消毒处理,以保障用水的安全性。
接触疫情区域水源的1~2天以内,如果皮肤上出现红色奇痒无比的点状丘疹,或者是在两周的时间内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同时在一个月左右开始发生腹泻、发热、惧寒等症状的话,需要迅速前往周边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或者疾病防控中心做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部分抗洪救灾的过程中,常常有官兵需要多次进入到疫水中救助他人,在脱离接触疫水之后的5周,应该尽快前往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或者疾病防控中心做专项检查。如果发现检查呈阳性,应该迅速予以治疗。
为避免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暴发,可以采取前期预防的方式,避免疾病出现以及扩散。具体来讲,如果人群是首次接触疫水,并且时间已经经过四周,可预防性服用吡喹酮。
总之,血吸虫病向来都是极为严重的寄生虫疾病,这就要求大家做好前期预防工作。如果生活区域在血吸蟲病的流行区,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接触存在血吸虫病的疫水;如果有意或者无意接触到了疫水,则应该在短时间内迅速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接受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