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分析

2021-10-14 07:24
甘肃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肢体依从性住院

王 琼

(临潭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临潭 747502)

儿科患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尚未形成自主化的认知系统,通常无法将自身需求与不适感正确表达出来,主要表现为烦躁、好动、哭闹等,护理难度较大。常规的语言宣教无法起到良好效果,患者护理治疗配合能力差,不依从行为严重。临床报道显示[1],儿科是护理投诉、护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如何与患儿进行良好沟通,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肢体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包括体态语言倾听技巧、护士仪表等,已被纳入心理学范畴。对于患儿沟通能力差的特点,肢体语言沟通强调护士在掌握护理技能的同时,需要在掌握与患儿沟通的直译语言沟通技巧。相关研究指出[2],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童病房护理中的占比高达65%。本研究中小儿患儿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患儿157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79 例,男/女为44/35,年龄2-11 岁,平均(5.02±1.41)岁;体重10~33kg,平均(22.64±3.68)kg;疾病类型:肺炎27 例,腹泻19 例,过敏性紫癜14例,高热11 例,川崎病8 例。对照组78 例,男/女为46/32,年龄2-10 岁,平均(5.13±1.36)岁;体重11~35kg,平均(22.86±3.79)kg;疾病类型:肺炎24 例,腹泻21 例,过敏性紫癜13 例,高热10 例,川崎病10 例。2 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12 岁,住院时间>3d,患儿主要监护人知晓研究详情并签署同意书;②无精神障碍、智力发育低下;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②需要进行隔离;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安抚患儿情绪,遵医嘱进行其他护理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肢体语言沟通,①仪容仪表:护士穿着干净、整洁,不化浓妆,在首次接触患儿时面带微笑,安抚患儿及其家属情绪,给患儿及其家属留下温暖的印象;在站立保持腰板挺直,行走时保持姿态稳定,坐位时保持端正,不跷二郎腿或耷拉双肩,保持大方得体姿态,使患儿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与高度责任感。②眼神交流与倾听:在与患儿进行接触时,利用眼神与患者交流,如赞赏、开心的眼部神态,使患儿感受到被重视、被鼓励,拉近距离,减轻患儿陌生感;在患儿恐惧时用眼神告知患儿要勇敢;鼓励患儿表达自己情绪,护理人员耐心倾听,配合微笑、点头动作,使患儿及其家属感受到信任。③安抚: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保持动作轻柔,如抚摸发烧患儿额头时;听诊患儿时避免强硬粗暴,若患儿有恐惧感或情绪激动可通过轻抚患儿身体,帮助其缓解恐惧;患儿在护理操作时感受到疼痛时身体会出现应激反应,情绪变得烦躁不安,此时护理人员应握紧患儿双手,轻声安抚、鼓励患儿,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与无助感。④与患儿互动:了解患儿喜欢的事物如玩具、动画片、游戏等,设计问题与互动环节,通过提问方式满足患儿答题后的成就感,如引导患儿模仿动画片中人物,并进行鼓励与支持,为表现优秀的患儿发放小红花进行鼓励。

1.4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ieen for chi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评定,由Birmaher 修订[3],并经王凯等人[4]于2002 年确定中国常模,该量表共包括5个维度,即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躯体恐惧、学校恐怖、社交恐怖,共计41 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评定时间为入院时及出院前1d。

②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根据患儿接受度及配合度对患儿依从性进行评价,共分为4 个等级,完全接受: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所有治疗与护理操作,无哭闹表现,能够克服恐惧情绪;部分接受:无哭闹情绪或哭闹情绪较轻微,部分出现抵触情绪,但不影响治疗与护理操作;部分抵触:存在哭闹情绪,不愿主动配合,恐惧情绪较重,经安抚后能够完成治疗及护理操作;强烈抵触:哭闹情绪严重,导致治疗及护理工作无法继续开展。

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2 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护理路径变异、拒绝治疗、强制治疗/护理、要求更换护士/医生、护患纠纷等发生情况。

④观察并记录2 组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以例数、发生率(%)描述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如患儿依从性采用秩和检验。以(±s)描述SCARED 评分、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护理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23.0 处理。

2 结果

2.1 2 组不良情绪比较

入院时,2 组SCARE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2 组SCARED 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不良情绪比较(±s,分)

表1 2 组不良情绪比较(±s,分)

2.2 2 组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依从性比较 例(%)

2.3 2 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护理路径变异、拒绝治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强制治疗/护理、要求更换护士/医生、护患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 2 组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 组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表4 2 组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3 讨论

小儿患儿在临床诊疗期间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而由于其语言系统尚未形成,表达能力欠缺,通过哭闹、抗拒表达的需求不易被理解,治疗期间依从性不佳,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负性影响。相关调查显示[5],小儿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强烈抵触发生率15%左右。肢体语言沟通为心理学范畴,即运用身体各个部位表达自身想法。临床研究表明[6],人体语言传递中55%来自肢体语言。因此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内容。

本研究中将肢体语言沟通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结果显示,研究组SCARED 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提示肢体语言沟通可减轻患儿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原因可能在于,肢体语言沟通中对患儿微笑、抚触等亲密性动作,可拉近与患儿的距离,从而减轻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焦虑,依从性得以改善。护理技术操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娴熟的护理操作可提高患儿舒适度与护理质量。针对患儿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保持动作轻柔、大方得体,多与患儿进行眼神沟通,表现出对患儿的关爱、鼓励,从而分散患儿注意力,提高其耐受性。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是影响患儿治疗期间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身体仪态,站立、坐姿、行走方面均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稳重大方的姿态,有助于增强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感与安全感[7]。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护理路径变异、拒绝治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肢体语言沟通可通过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研究指出[8],肢体语言帮助护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本研究中护患纠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中研究组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肢体语言沟通有助于病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可减轻患儿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病情好转。

猜你喜欢
肢体依从性住院
妈妈住院了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