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问?痹论》之“不通”“不仁”探析麻木的治疗思路

2021-10-14 05:40张会择朱毅赖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麻木素问

张会择 朱毅 赖宇

【摘要】《素问·痹论》提出痹证病久,气血亏耗,荣卫行涩,肌肤失于濡煦,而出现麻木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历代医家注解,提出麻木病机为气血虚衰,神气虚羸;或邪痹经络,神气游行受阻,导致神不至肤。治疗应坚持整体观,表里兼顾,通补兼施,引神至肌肤,麻木可逐渐改善。

【关键词】《素问·痹论》;不通;不仁;麻木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23-0005-03

麻木又称不仁,或麻木不仁合称,是临床常见的一个主观症状。麻木是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痹证”范畴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亦常见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脚气病等多类别、多系统疾病[1]。麻与木为两种有区别的肌肤感觉异常,《杂病源流犀烛》明确指出两者的区别点:“麻,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小虫乱行,或遍身淫淫如虫行有声之状,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之状。木,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之厚。”“麻”指肌肤蚁走感或触电感或微针乱刺感,“木”指感觉丧失[1]。中医学认为麻木为各种病因导致不荣或不通,肌肤失养所致,有医家认为气血不足是病之本,风痰瘀阻是病之标[2]。现代研究[3]提出麻木应作为一个独立疾病辨证治疗,并有学者提出“麻木痹”的概念,丰富了痹证理论。探讨麻木病因病机、治则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素问·痹论》是研究痹证专篇,提出痹证后期常出现不痛、不仁表现,因此梳理历代医家对该篇中“不通”及“不仁”的注释,归纳总结相应原则,对麻木类病证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1 麻木

《素问·痹论》云:“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不通”在《甲乙经》及《太素》中均作“不痛”。《素问经注节解》曰:“此不痛,是顽木不知痛痒,即是不仁,故不痛与不仁兼言也。”故“不通”与“不仁”可概括为痛痒冷热不自知的感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的临床表现。经文表明痹证后期,久病必虚,经络气血空疏衰少,荣卫运行涩滞不畅,皮肤失养,故而麻木。

2 历代医家注解

《黄帝内经太素》曰:“仁者,亲也,觉也。营卫及经络之气疏涩,不营皮肤,神不至于皮肤之中,故皮肤不觉痛痒,名曰不仁。”认为经络之中营卫涩滞亏虚,皮肤失于气血之荣养,以致神不至肤,神不与形俱,故皮肤不仁。人之“神”在中医学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广义之神是人整体生命活动状态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此处应属狭义之神,即人的感觉、知觉功能。

《类经》曰:“疏,空虚也。荣卫之行涩而经络时疏,则血气衰少,血气衰少则滞逆亦少,故为不痛。”张景岳此注观点新颖,认为经络气血衰少,全身脉道少见气血运行涩滞状态,气血运行反可相对流畅,即所谓“通则不痛”。

李中梓与张景岳观点相近,《内经知要》云:“此言病则营卫涩而必痛,其不痛者经络有疏散之时,则不涩,故不痛也。皮肤之间,无血以和之,故不仁也。”经络不涩而相对流畅,故不痛。肌表皮肤无气血之濡养温煦,则不仁。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言:“病久入深者,久而不去,将内舍于其合也。邪病久,则荣卫之道伤而行涩。邪入深,则不痹闭于形身。而经络时疏,故不痛也。荣卫行涩,则不能营养于皮肤,故为不仁。”张志聪认为病久邪气深入,由形身五体内舍于其相合之五脏,由五体痹已进展为五脏痹。

《素问直解》曰:“其痹之不痛与不仁者,痹病久而邪入深,病久则荣卫之行,失其常度而涩矣。入深,则经脉络脉,时疏于外矣。荣卫行涩,经络时疏,血气外而不内,故不痛。其不仁者,皮肤之血气,不营运于通体,皮肤不营,血气内而不外,故不知痛痒而为不仁。”痛则血气神犹能周流于体表,即《灵枢·周痹》所言:“痛则神归之”。若血气壅涩于内而不能周流于外,通身体表无血气之周流,神无以至肤,则不知痛痒。

诸家注释不尽相同,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痹证不仁的产生机制。一是荣卫亏虚或涩滞,导致神不至肤;二是病邪深入五脏而为五脏痹;三是经脉相对畅通,通则不痛。上述观点均有合理性,对麻木治疗具有启示意义。

3 麻木治法启示

3.1 补益气血,引神至肤 杨上善“神不至肤”指出麻木病位在周身皮肤肌表,病机为“神不至肤”。《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均揭示血与神的紧密关联,即血以载神。《素问经注节解》言:“无血气则神无所依。”因此气血是人体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气血之盈亏直接决定着神的盛衰。气血行于脉中,灌溉四末,周流全身,滋润营养,感觉正常,气血所至之处即神功能正常发挥之所。“神不至肤”与心功能失常最为相关,涉及肺脾。《素问·刺禁论》曰:“心布于表。”其意义为心主血脉与神志的功能活动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作用方向趋向于肌表。因心属火而象火,火曰炎上,為阳中之太阳,升腾外散,主血脉而运送气血布达于周身肌表,神随气血至于皮肤,则感知如常[4]。心阳充沛而鼓动有力,神以至肤,若心阳虚损,鼓动乏力,则气血无以达表。脾为中土,脾主四肢,转输精微,布散气血,灌溉四末,赖精微气血而发挥功能的神聪灵爽慧,则感知如常。肺主宣发肃降,“输精于皮毛”,将“上输于肺”之精微气血布散洒陈于周身肌表,以发挥肺主皮毛之功,通神于玄府。《证治准绳》曰:“皮肤间有麻木,此肺气不行也。”肺气不足或郁闭,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肤麻木。以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益气养血增强神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温心宣肺健脾增强神气游行的动力,则使神至肌表,麻木可改善。

3.2 祛邪通络,蠲痹除滞 高世栻认为麻木与“血气内而不外”引起气血“不营运于通体”有关,而血气“内而不外”的原因是邪痹经络。营卫亏虚,易受邪侵,风寒湿热邪气杂合而至,导致经络气血运行阻滞。《医级》言:“痹非三气,患在瘀痰。”痰瘀在痹证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丹溪心法》言:“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湿痰死血。”《医林绳墨》亦记载:“遍体懵然无所知识,不痛不痒而麻木者,此属气虚湿痰死血之为病也。”痰瘀痹阻,营卫涩滞,经脉气血不能营运于周身肌表,致血气内而不外,则神亦内而不外,故四末失血气神之润养,则麻木无知。通过祛风散寒除湿,并以双合汤解痰瘀之痹阻,可使经络畅通,气血畅达,神以至肤。对于顽麻久木,可选用虫类药搜剔经络中胶着之痰瘀,使肌肤得神之灌溉。

3.3 通补兼施,补而不滞 张景岳和李中梓则从血气衰少引起的“滞逆亦少”“疏散”“不涩”阐释皮肤不痛的病理机制,强调气血虚少的状态下经脉中气血运行反可更加通畅,脉道相对而言反不涩滞,即通则不痛。针对“血气衰少”,应治以补益气血,而随经脉中气血的逐渐充盛,脉道易出现气血壅滞之状态,即经脉“滯逆”而出现疼痛。此处之“滞逆”强调了在补益气血时保持经络运行通畅的重要性,启示在补益气血的同时应补通兼施,以补而不滞。在麻木治疗过程中,针对气血虚滞,应施以通补法,寓通于补,寓补于通,以恢复气血之流畅,使气血和调,周流皮表肌肤[5]。黄芪桂枝五物汤[6]、补阳还五汤[7]、当归四逆汤[8]在治疗麻木时均体现了通补兼施的治则。

3.4 整体观念,表里兼顾 张志聪指出病久邪气稽留肌表五体而不去,且正气渐衰,邪气日盛而不易速祛,则由肌表之五体循经络侵入在内之五脏,邪气“不痹闭于形身”,则在表之五体气血运行畅通,故不痛。此时虽“不痛”,但在里之五脏邪气痹阻,影响脏腑功能,病情却为深重。如痹证后期,“痹聚在脾”,脾运失常,气血乏源,肢体失养,“淫气肌绝”,肌力常有减退,甚则肢体活动不利,即“脾痹”之“四肢解堕”,此时宜从调理脏腑功能着手,以补中益气汤健运脾胃,气血化生,有助肢体功能改善,活动如常。病久邪痹于五脏,肌表不为痹闭而脏腑功能失调,应注重脏腑功能的调节,考虑五脏特点和人体整体营卫状态,以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的优势。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的整体,从整体观出发认识痹证后期的病位、病性,审察疾病之表里浅深,里之脏腑与表之肌肤兼顾,恢复机体营卫和谐状态。

4 小结

综合诸家论点,麻木病机为气血虚衰,神气虚羸;或邪痹经络,神气游行受阻,导致神不至肤。神不至肤与人体气血或虚或滞的病理状态相关。人之气血宜盈不宜虚,宜通不宜滞,如张仲景所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气血充盛流畅,则健康无病。若各种病因引起气血虚衰、涩滞之状态,“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虚则补之,增强神所仰赖的物质基础,滞则通之,畅通神气游行的通道,因此“通补兼施”的治则应贯穿于麻木治疗的全过程,补通结合,则气血畅盈,神气运行无碍。麻木病位虽在肌肤,但根本在脏腑,坚持中医整体观,从全局把握人体表、里不同层次气血之盈虚通滞状态,不仅应通荣经络肌肤之表,还应注重调节里之脏腑功能失调,或温心宣肺健脾,增强气血布达至肌表之动力,终使肌表气血充盈流畅,则感知功能渐趋恢复。通过分析注家论点,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麻木的病机,并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证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蒋萃.古代文献中“麻木”的证治规律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2]李建香,过伟峰.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4):328-329.

[3]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麻木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4):50-55,72.

[4]陈维铭,王馨然.论《内经》心部于表”与“肺主皮毛”[J].四川中医,2013,31(9):20-21.

[5]吴振起,王贵帮,王雪峰,等.从“气血流通”探析通补理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2):381-383.

[6]王万袒.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麻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1994(6):279.

[7]李海宁,尤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肢体麻木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7):994-995.

[8]赵丹.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30例[J].吉林中医药,2006(4):28.

(收稿日期:2021-04-10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麻木素问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浮生一记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寒热”“形气肿痛”探析
麻木先生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