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紧跟社会需求,培养高品德修养和高能力素质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新常态。在学校以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小班制教学改革中,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夯实基础、突出职业,重点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开展导师制活动和加强俱乐部建设十分必要。一方面,根学生培训经历、阅历、学历的差异化和自身特点,就可通过导师快速深入了解到每个个体,了解并教育指导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电子俱乐部是导师制活动的拓展和升华,开展电子俱乐部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能够更好的推动电工电子课程内容方法的优化及学生学法的改革优化。
一、导师制活动实践思考
随着2021年项目任务式教材的编写开启了又一轮的教学改革。通过集体研究,教学组认为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仍然是大力贯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导师制活动正是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开展导师制活动时,导师将起到纽带作用,在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桥梁。这一方面督促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更加透彻的理解教学的实质和内涵,促进教师具有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导师制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做好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导师可以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协助配合做好教育管理的同时便于及时了解学情。导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一个导师只应对一个班中的几个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心理上的困惑,人生职业上的迷茫等方面给予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导师的智慧之光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并照亮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二是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专业发展。目前学生的生源具有多元性,有高中,初中、有中职等不同类型的学生,且學生的入学成绩相差悬殊,这就决定了学生对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整体来看,学生的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学习不得法等问题。通过导师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专业领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训练,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甚至是“绝活”,为将来就业奠定扎实基础和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重点服务的即是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需求,同时更要关注课程的相关领域的发展,不能使课程与社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校培养的各个环节质量的保证,而实施导师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可以大大加强师生的联系,有利于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之间的责任感,形成“教师想教,学生想学”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培养出真正适应部队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对于构建“学徒制”式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俱乐部建设思考
每年电子课程开始之前,教学组会从学生中遴选出一批热爱电子技术的学生,组建电子设计俱乐部。电子俱乐部采用由多名教学骨干来指导选拔优秀的学生,采用导师制管理的方式,让俱乐部成员达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化学习,使那些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动手实践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更好的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尤其是针对优秀学生开展多导师指导的模式,采用多名老师带一名学生,真正的实现了精英教育理念。由此,通过俱乐部竞赛的方式,全面检验和增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并为参加省级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选拔人才。
通过近几年开展俱乐部的教学,教学组体会到:一是在学生层面:通过俱乐部活动,以及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分工协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及今后步入社会,都是很大的竞争优势。二是教师层面:由于俱乐部对标电子设计大赛,除了使学生脱颖而出外,还使指导教师受益匪浅。由于竞赛命题范围广,设计涉及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补充,使得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的很快,这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俱乐部活动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俱乐部建设还应在人力、物力以及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上加大投入,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师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要让师生在“宽松、和谐、给力”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愿的提高自己,从而收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俱乐部的实验能力基于日常的实验教学,但在俱乐部活动中,教师往往感到学生的基础能力不足、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在常规实验中加强夯实学生基本能力的力度。一方面,将探究实训活动和俱乐部的相关培训活动有机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人才培养的效益。应让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学生多选择一些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实验项目。可根据自己的俱乐部讲授内容或理论课的学习情况、以及感兴趣的领域选择合适的时间重新进行创新探索和设计。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为俱乐部所需要的技能和思维能力做好铺垫和过渡。另一方面,加大实验室的建设的投入,采用智能化管理的方式,将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实训报告提交及教师评阅情况以及进入实训室的时间等分类归档管理,既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方便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建立网上预约实验或考核的方式。教师也可定期在网上发布测试题,及时发现并订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智萍.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历史演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大卫·帕尔菲曼.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M].冯青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