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鲈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2021-10-13 13:04李燕华康升云王梦杰马本贺李左宏余连渭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4期

李燕华 康升云 王梦杰 马本贺 李左宏 余连渭 王海华

摘要:2021年4月对选留的攀鲈亲本进行驯化和强化培育,同时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引进攀鲈亲本在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后,雌雄亲本的成熟度达到90%以上;分4批次进行人工繁殖,均繁殖成功,繁殖成功率100%,抽样统計受精率75.0%,孵化率88.9%,总计出苗5.5万尾;经过30天培育,苗种成活率91%;夏花苗种充氧打包在室内静置模拟运输,24小时存活率95%以上。

关键词:攀鲈;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苗种运输

中图分类号:S961.2  S962.2       文献标识码:B

龟壳攀鲈(Anabas testudineus)俗称攀鲈、过山鲫,属鲈形目、攀鲈科、攀鲈属(Anabas),因其善攀爬而得名。生活水温在18℃~35℃,最适生长水温25℃~30℃,繁殖旺盛期5~6月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为热带淡水经济型鱼类。攀鲈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及推广价值。2020年,攀鲈引进到江西养殖获得成功,2021年对其开展了亲本保温越冬、强化培育、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与苗种运输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供同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来源

2020年海南引进攀鲈夏花,年底从养成的成鱼中选择亲本50 kg,选择标准为肥度丰满、体质健康、体表无损伤的个体,规格在200 g/尾以上。

1.2  保温越冬

越冬期攀鲈亲鱼保温池水温稳定在15℃,选留亲本保温越冬至2021年3月下旬,开展亲本强化培育。

1.3  强化培育

亲本强化培育在规格4.9 m×1.6 m×0.8 m(长×宽×高)的水泥池内进行。池水缓慢加温,每天升高2℃,至25℃后保持该水温。每天投喂颗粒饲料(蛋白含量36%)两次(早晚各1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每天开增氧机2小时,微流水刺激。经过1个月的强化培育,抽检攀鲈亲鱼的成熟度,分批次进行人工催产。

1.4  人工催产

亲本催产采用胸鳍基部注射,16:00后开始注射。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地欧酮(DOM)混合使用。混合浓度为DOM 3~5 mg/mL、A2 8~10 mg/mL、HCG 500~800 IU/mL,雌鱼注射0.2~0.4 mL/尾,雄鱼用量减半。然后将雌雄亲鱼按2∶1比例放入网箱内,水温维持在28℃以上,当天晚上雌鱼就会开始排卵。随机选取500粒以上的卵,收集起来然后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其中孵化率为出苗数与受精卵数之比。

1.5  苗种培育

待亲鱼产完卵后,将亲本收集移开,受精卵继续孵化。孵化时间与水温有着密切联系,在28℃时孵化时间约为30小时。2~3天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口摄食,此时将苗种放入苗种培育池继续培育。主要投喂煮熟的蛋黄,蛋黄加水经筛绢过滤后全池均匀泼洒,每天投喂3~5次,有条件可适当辅以添加轮虫,效果更佳。经过30~50天培育,鱼苗可长至2~3 cm,此时改投喂粉料。投喂时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注意观察水色,微流水效果最佳。

1.6  苗种运输

攀鲈苗种运输主要采用充氧塑料袋打包运输,2 cm左右苗种的活力强、相互残杀能力弱、规格小耗氧相对较低,有利于保证运输的成活率。试验采用充氧打包在室内静置模拟运输,试验鱼苗规格为体长2.5 cm的夏花苗种。试验前1天停食,将鱼苗按3个密度组放入10 L充氧打包袋中,在室内静置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最后统计存活率,期间保持室温25℃。

1.7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汇总,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越冬成活率

选留攀鲈亲本50 kg,因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损耗约50%,剩余25 kg进行强化培育。

2.2  亲本成熟度

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90%以上的亲本达到性成熟,而经过40天的强化培育,成熟度达到100%,结果如表1所示。

2.2  人工繁殖

2020年5月初开始,分4批次进行人工催产繁殖,4次繁殖均成功出苗,繁殖成功率100%,共计出苗约5.5万尾。随机选取卵粒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经计数总数为516粒,其中受精卵数387粒,受精率54.1%;孵化出苗数344尾,孵化率88.9%。结果如表2所示。

如图1所示,刚出膜仔鱼通体黑色,还不能自由游动。此时仔鱼不需要投喂,完全依靠自身卵黄囊吸收营养,在水温28℃左右时,2~3天后开口摄食。

2.3  苗种培育

攀鲈水花经过30天的培育,苗种规格达到1.5~2 cm,经过50天培育,规格为3 cm左右。此时可分批转塘养殖,经统计苗种培育池共有攀鲈夏花苗种约5万尾,成活率达91%。

2.4  苗种运输

攀鲈充氧打包室内静置模拟运输的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24小时存活率均在95%以上,72小时存活率平均在83%以上。

3  讨论

研究发现攀鲈成鱼(400 g以上)的第二性征不明显,在分辨雌雄时较为困难。虽然有文献提出各种雌雄分辨的方法,但主要仍是依靠养殖者经验来判断,在实际情况中易发生性别判断错误,使雌雄搭配失衡,影响繁殖效率。建议在人工繁殖时通过扩大亲本数量,降低容错率,以便提高繁殖成功率。

攀鲈的最适繁殖水温要在25℃以上,孵化时间与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28℃时,攀鱸受精卵出膜时间约在30小时左右。人工催产一般选择在下午进行,等到晚上亲鱼即开始产卵。在第二天早上要及时将亲鱼和受精卵分开,以免受精卵被亲鱼吞食。

运输2 cm以上的苗种时,要至少停食24小时,并进行拉网锻炼。停食的目的是由于运输密度较高,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排泄物污染水质。拉网锻炼能增强苗种体质,在拉网的过程中,鱼苗能提前适应高密度、高应激的环境,以便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损耗。必要时,可在运输前几天进行多次拉网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梦杰,李燕华,王海华,康升云,马本贺,魏华. “稻田-攀鲈”生态种养试验[J]. 江西水产科技,2021(03):21-23.

[2]李燕华,王梦杰,马本贺,李左宏,王海华. 3种常用渔药对攀鲈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 水产科技情报,2021,48(02):94-98.

[3]杨喜书,章群,余帆洋,吕金磊,底晓丹,邵伟军,黄镇宇,卢丽锋. 华南6水系与澜沧江-湄公河攀鲈线粒体ND2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南方水产科学,2017,13(03):43-50.

[4]谢俊,谢丽玲,张振霞,邹湘辉,查广才,朱兴彪,郑玉忠. 龟壳攀鲈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J]. 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30(02):106-111.

[5]PKhushvirSingh, SukhamMunilkumar, NarottamPrashadSahu, ArabindaDas, G. ArunaDevi. FeedingHUFAandvitaminC-enrichedMoinamicruraenhancesgrowthandsurvivalofAnabastestudineus(Bloch,1792)larvae[J]. Aquaculture,2018,500(500):

[6]梁松. 攀鲈的人工繁殖与种苗培育[J]. 科学养鱼,2004(11):6-7.

[7]陈祈辉,陈一通,王好镇. 攀鲈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初探[J]. 福建水产,2003(02):36-38.

[8]梁松,杨大伟,马海駸. 攀鲈鱼养殖技术[J]. 中国水产,2002(09):42-43.

[9]梁松,杨大伟,杜永宁. 攀鲈池塘高产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0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