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腹部等大创面的手术中,如何有效避免组织粘连,促進创面愈合,防止切口疝形成?日前,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苏课题组研发出一种基于双溶剂相转移原理的微流控纺丝新技术,构筑的高强度螺旋纤维编织成的人造皮肤,实验室显示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近日,该研究成果被《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刊发。
研发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具有广谱性制备高强度螺旋纤维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聚己内酯、聚乙烯醇缩丁醛等多种聚合物的制备,打破了传统方法原材料的局限性。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微流控芯片内相出口内径及芯片倾斜角度,可实现螺旋纤维半径、螺距及幅度的精确调控。论文通讯作者陈苏表示,经过物理化学相转化过程,能够有效地制造可拉伸、柔韧和生物相容性的螺旋微纤维,双向拉伸强度均超过14MPa,约为同类型静电纺丝纤维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