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的研究

2021-10-13 10:34陈建生
职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三化红色文化

陈建生

关键词:红色文化 客家文化 工匠文化

课 题: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实践探索”(课题编号:ZB2019087)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的有效落实,职业院校生源得到了保障,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0-2021中国职业发展教育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报告》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学生人数超3 500万,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突破600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兴文化,育新人。”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龙岩技师学院清醒地认识到,要大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适应经济发展的核心职业素养,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养成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自觉,对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树立理想信仰、塑造良好人格、调试心理状态、养成良好习惯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现状

(一)多元文化间的融合不够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体现中华民族伟大传承的民族文化,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体现新中国创建过程中艰苦卓绝历程的红色文化,以及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工匠特色文化,其各自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单一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过程中简单地就某一文化进行宣传教育始终无法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三观”。个别职业院校并未深入挖掘所在地域优秀的地方文化,并将其融入育人过程中,如果能做好各种文化的融合教育,在深刻领会其各自文化内涵的同时,通过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产生叠加效应,可以更好地相互促进,全面提升育人实效。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紧密

目前,各职业院校大多是通过团学部门开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虽然形式多,但是内涵少,创新元素不多,教育效果较差,且大多没有将优秀文化融入课堂当中,没有建立科学的优秀傳统文化课程体系,文化育人的课程资源较为单一,未能提炼出文化精髓,仅用身边的案例和浅显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难以入脑入心,文化育人浮于表面。

(三)育人举措和学生特征未精准衔接

职业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接收新鲜事物和理念的速度比较快,适应能力强。职业院校应该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通过有效地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地方文化来教育引导他们,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信念,用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的内涵

龙岩是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7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盛誉,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龙岩也是汉族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龙岩市有5个县(区)是客家县,有200多万客家人,占全市人口的75%,客家文化氛围浓厚。闽西这片火热的土地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孕育了祖祖辈辈的客家工匠,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多种优秀文化的相互交融,在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具有其特有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育人作用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校园红色文化育人的主要意义就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于创新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其职业素养中融入“爱国爱乡、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红色精神。

(二)客家文化的内涵及育人作用

客家精神是指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勇于革命、溯本思源、怀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克勤克俭、崇尚文化、聪明好学、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和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

通过弘扬客家精神,传承客家优秀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故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在育人环节中加入客家文化的传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

(三)工匠精神的内涵及育人作用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在职业院校中宣传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正确价值观。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且将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实践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三、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的途径

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闽西红色文化、具有区域特色的客家文化以及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工匠文化,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中,抓住学生树立价值观和学习专业技能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与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育人的渗透性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龙岩技师学院坚持“根植红土、服务发展、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办学理念,以恪守立德树人“初心”,坚守扎根红土“丹心”,固守精益求精“匠心”,以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以客家文化传承优良传统,以工匠文化铸就匠人匠心。

第一,紧紧围绕闽西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育人实践,组织学生到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旧址等地开展现场学习活动。

第二,在校内建设了“匠心堂”“初心湖”“丹心桥”等景观设施。

第三,建设党史展馆和闽西红色广告展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打造了具有学院特色的“三心铸匠”党建品牌和“红土工匠”德育品牌。

第四,围绕客家传统文化推出了闽西非遗传承进校园系列活动,如将连城拳引入课堂、通过“一菜一故事”将客家饮食文化融入烹饪专业教学中等。

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工匠精神教育、技能文化月、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技能竞赛、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方式传承工匠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学院通过深入挖掘闽西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各个育人环节中,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育人的渗透性,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构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二)突出課堂主渠道,强化文化育人的引领性

文化育人离不开课堂教学主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引领性作用需要进一步突出课堂主渠道作用。龙岩技师学院在思政课堂中进一步强化文化育人理念,将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一是将《中国共产党简史》《闽西红色故事100篇》等经典红色文化教材纳入思政课教学,以诗文书画创作、情景剧、微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展示。编印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工匠文化校本教材,并应用于学院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思践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二是将闽西客家爱国志士、非遗传承匠人的故事等融入思政课程中,做好课堂思政的延展。将锡器制作、雕版印刷、客家山歌、客家土楼营造、连城拳等客家文化融入工业产品设计课程、艺术设计课程、幼教课程、建筑课程、体育课程等不同专业课程中,在各专业实习实训中融入企业文化,推行“7S”管理,在各实习实训课、专业理论课融入三种文化,着力提升“三化”育人实效。

三是通过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在师资培训中加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内涵培训,提升实习实训课、专业理论课等教师文化育人水平。

(三)扎实开拓第二课堂,实现文化育人的广泛性

充分依托学生组织,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育人。

结合“十一”国庆节、“七一”建党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纪念日以及清明、端午等“我们的节日”,通过组织开展红色观影、红色实践、技能文化展、红色研学、“立大志、跟党走‘七个一”等系列团学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定期开展文艺体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和技能雏鹰、校园工匠、最美学生等评选活动,组织开展迎新晚会、书评大赛等,将三化育人融入各类文体活动中,并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扩大文化育人的参与面。

同时做好活动计划和经费保障工作,每学期初根据学院中心任务制定活动计划,确保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每班有“声音”,加大活动投入,确保团学活动顺利开展。

四、小结

在近几年的育人实践中,龙岩技师学院通过打造融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实现技能的提升。

(一)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通过闽西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浸润,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开展教育,强化了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学生对闽西这块红土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提升,更多的学生留在本地就业,为家乡产业发展服务。

(二)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效提升

近年来,龙岩技师学院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2块金牌3块银牌13块铜牌,5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人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三)学生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在“爱国爱乡、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红色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引领下,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目标更加明确。龙岩技师学院学生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学生大多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学生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务实肯干,企业对龙岩技师学院学生的满意度很高。同时 在“三化”育人的体系的作用下,龙岩技师学院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环境正在形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综上所述,龙岩技师学院通过构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体系,有效增强了文化育人实效,对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秋月,郭亚苹.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及促成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

[2]薛琳钰,孟宪平.中国共产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自信精神的方法论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6).

[3]李保靓.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J].青海教育,2019(11).

[4]李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8(2).

[5]何东平.思想政治教育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及实践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0(11).

[6]李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 (4) .

(作者单位:龙岩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三化红色文化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