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利 刘文丹
摘 要:步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接受先进文化知识和系统专业教育的一份子,青年大学生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激发、践行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高校加强以“四史”教育培植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措施,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在阐明“四史”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重要影响的基础上,以期结合高校实际提出针对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具体化、常态化、长期化的现实举措。
关键词:“四史”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65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基于常态化和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高校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步入新时代以来,新的历史定位要求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投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由此,如何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长远效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各高校不断探索的热点课题。“四史”教育的提出,既为开拓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大学生明晰自身发展方向提供了引导。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夯实大学生专业教育的育人成果,通过持续性的开展“四史”教育与学习,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积极上进、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前进动力,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添砖加瓦。
1 “四史”教育对大学生培植理想信念的积极影响
“四史”从整体上来看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发展谋大同的实践史,它既深刻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也生动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发展历程中的责任与担当。高校结合“四史”内容开展思政育人的工作时,要注重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理论性、价值性。就政治性而言,即树立大局观念,明确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观。就理论性而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辩证发展和联系的观点充分认识到“四史”虽然指代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彼此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价值性而言,即通过开展“四史”教育与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不断汲取先进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自身奋斗指明方向。总的来说,“四史”教育的开展对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端正自身态度,明晰努力目标
当今时代是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已深深嵌入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与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平台活跃充斥着各类观点和信息,比如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价值观不成熟,极易被不正确的思潮流派所误导,进而伴生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学习“四史”中鲜活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真切体悟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悟伟大祖国取得当前成就背后举国的付出与努力。以“四史”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激发大学生内心的红色基因,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精神境界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繁荣至今,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央,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通过学习“四史”,广大青年学生更能深刻体会何为“文化自信”、如何坚定中国自信。尤其是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大学生更要通过“四史”的学习充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基因,身体力行,积极革新,争做新时代发展浪潮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代言人。
1.3 树立远大理想,追求价值实现
伴随着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安于现状、缺乏远大理想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如何通过思政育人来引导大学生群体在精神层面树立崇高理想成为各高校当前探索的方向。“四史”生动反映了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同发展阶段的奋斗历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对应的代名词,比如牺牲、忠诚、奋斗等。通过开展“四史”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体悟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并获取动力和正能量,比如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抗疫精神等,进而改变其观念和行为,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当大学生自身的远大抱负同“四史”学习的精神相互融合,这一群体也将逐渐脚踏实地的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 以“四史”教育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途径分析
2.1 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的引领作用
高校思政课堂是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主阵地,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注重将“四史”的相关内容与开设的各门思政课程内容相融合。切实立足于大思政格局,在育人观念、实施路径以及育人平台方面不断进行革新,构建思政育人新体系。充分利用鲜活案例和实际事迹,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歷史观、文化观,将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 有效调动学生党支部的教育作用
学生党支部作为入党人员培育和思想教育的主阵营,要把握好学生思想关,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四史”内容教育,将“四史”教育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广大党员能思想上受洗礼、行为上做表率,全面发挥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起“四史”教育与学习及其精神贯彻传、帮、带的有效桥梁。
2.3 全力带动校园文化网的宣传作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推广线上加线下的“四史”教育专题学习活动,创建相应的网络平台或公众号,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四史”内容的学习,并组织专题沙龙进行讨论与分享,夯实学习效果。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校园展板、宣传栏等向学生推荐“四史”学习的相关书籍、影片,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宣传氛围下将“四史”学好、学通、学透,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3 结语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以及伟大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必须牢固树立坚定且远大的理想信念,以“四史”教育和学习为切入点,析今知明,领悟“四史”所表达的深层次内涵,结合专业实际,不断修正奋斗目标、锤炼过硬本领,在知、行、意、情各方面自觉践行中国精神,筑牢中国自信,以乐学好学、扎实奋进的作风争做新时代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学习强国: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EB/OL].https://www.xuexi.cn/(2020-09-22)[2021-02-14].
[2]谢俊.学习“四史”需要把握的三个维度[J].党政论坛,2020,(11):12-13.
[3]李妙婷.“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分析[J].丝路文化,2020,(10):110-111.
[4]李馨雨.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2):7-8.
作者简介:刘俊利(1991-),男,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北方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文丹(1990-),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