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

2021-10-13 02:00曹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心脏

曹莉

(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15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多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疾病、持续性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提升,不仅降低生活质量,更危害着生命安全[1]。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其中一种急性严重的疾病,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成功关键是在最佳时间内打通被堵塞的血脉,尽早恢复心脏供血,完整可行的急救护理方案对提高血栓再通有着重要辅助意义[2]。集束化护理集合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处理难治临床疾患。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集束化护理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血栓再通产生的影响,报道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支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 例。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治疗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与其家属同意参加研究,并在知情书上签字;③年龄超过18 岁。

1.1.2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并发症;②有系统性疾病;③有恶性肿瘤疾病。对照组内,男患者27 例、女患者23例,平均年龄48.2±15.1 岁,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和/或正后壁心肌梗死、下侧壁心肌梗死、高侧壁心肌梗死分别为22 例、13 例、8 例、7 例;实验组内,男患者30 例、女患者20 例,平均年龄48.9±15.8 岁,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和/或正后壁心肌梗死、下侧壁心肌梗死、高侧壁心肌梗死分别为21 例、14 例、8 例、7 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此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在接诊后尽快确定患者病情,同时第一时间准备好救治药品、仪器等,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对患者进行检查、连接心电监护仪、开通静脉通路等,按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

1.2.1 护理质量改进

针对符合治疗指征患者制定程序化护理表格,严格按照制定计划实施护理,每完成一项需做好标记,针对没有完成项目应详细标明未完成原因。

1.2.2 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采用逐级半卧位,以改善心脏机能、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病情恶化加重。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电图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1.2.3 压力与心理护理

因病情严重,再加上救治有着一定难度,因此患者情绪不稳定,负性情绪致使交感神经应激性兴奋,从而增加心脏负担,病情越来越严重。播放舒缓音乐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通过聊天等方式帮助患者找到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疏导。

1.2.4 多学科查房

由影像科、急诊科、心内科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查房中,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护理计划,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完成首次心电图时间、溶栓开始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诊疗效率(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器械时间);比较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应用

所有计数资料皆以例(n)、率(%)的方式阐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9.0,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不同组患者各项时间差异的对比

实验组患者完成首次心电图时间、溶栓开始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组患者各项时间差异的对比()

表1 不同组患者各项时间差异的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不同组患者诊疗效率比较

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器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疗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诊疗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不同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实验组患者有1 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有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有2 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0%);对照组有心肌缺血3 例,心律失常7 例,心力衰竭3 例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6.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急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3]。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对救治疗效、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经研究显示,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心血管疾病中,时间就是生命,集束化护理有着时序性、规则性、预见性特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规范并明确了急救护理流程,保证了急救工作有效性、准确性。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理念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结合了以往临床护理经验,将时间作为轴所展开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主要取决血栓再通,在发病后因为剧烈疼痛、环境氛围紧张,导致患者情绪极不稳定,不良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应激性兴奋,心脏负担加重[5]。

集束化护理不仅优化了急救护理流程,更让护理工作变得规范、清晰,在治疗前疏导患者的情绪,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将患者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更利于治疗的实施,虽然治疗后会发生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但是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可降低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6]。此外护理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掌握了集束化护理理念,可灵活的将其应用到临床中,熟悉护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护理关键点,提高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集束化护理规范了急救护理流程,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治疗质量,利于提高患者一体化诊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肌梗死心脏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思考心电图之174》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