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2021-10-13 11:45许承保徐晓丽史文韬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南京农业大学立体化学生党员

许承保,徐晓丽,史文韬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高校党校的纲领性工作,也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重要工作。尽管很多高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训,但是仍然存在覆盖的“空白点”和管理的“宽松软”等问题:一是目标设立单一,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单一的党的性质、宗旨、职能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党史国史、世情国情、时事热点等内容的设计有所忽视[1];二是党的基础理论教育未能厚植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使命教育的沃土中,教育培训内容与学校专业特色、学生学习生活的链接较弱;三是教育培训主要通过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单向灌输,未能形成良性的互动,教学设计亟待优化。

如今,国内国际形势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党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高校如何在传播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紧跟时事发展,顺应新时代步伐,融合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是高校党校工作的新方向,对培养可靠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农业院校是国家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肩负重任。南京农业大学作为部属重点农业院校,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了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合的重要性,自2017年以来,逐渐探索突破传统单一的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了学生党员“立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致力于教育培养出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乡村振兴人才,此举对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典范作用。

一、 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及原则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的指引下,探索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的新出路,针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计环环相扣的教育培训内容,将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层层引向深入,不仅要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要不断夯实人才培养的实效,让党旗在乡村振兴的一线高高飘扬。

(一) 开展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着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和农科教育的“离农化”等多重困境,乡村建设主体缺位、内在动力不足。农村籍大学生是有浓厚的乡土背景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其返乡回流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思想观念、公共服务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面临着“回不了乡”“站不住脚”“出不了彩”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2]。而来自城市的农科学生,他们往往是因为志愿调剂而被迫选择涉农专业,既欠缺学农初衷,又欠缺对“三农”的真实体验,涉农就业意向较弱[3]。

应对乡村振兴的发展困境,高等农业院校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紧密相融,立足乡村振兴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引导教育大学生要学农懂农爱农,在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的具体实践中,加强“爱农情怀”的宣传教育和精神激励,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促进其务农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成为“有情怀扎根基层”“有使命振兴农村”“有能力建设乡土”的卓越农林人才。

(二) 开展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的原则

首先,在宏观层面,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工作,要始终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建成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重战略任务,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凶险,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潮冲击,高校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渗透于学生细胞血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

其次,在中观层面,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工作,要把握价值观教育这一精髓。将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赋予时代新内涵,融入时代新精神,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与农业使命教育相贯通,将“四史”教育与农业农村发展史、学校发展史相贯通,引导学生党员将个人事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到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大我中去,为新农村培养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提供服务与支撑[4]。

再次,在微观层面,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工作,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这一关键。“00后”大学生的精神诉求越来越趋向于个体化和个性化,必须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为主线,强调教育方式的渗透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灵状态,激发大学生自觉省悟、体察,努力成为一个有追求、积极上进的个体,最终实现知识获取和价值建立的双轮并驱[5]。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确保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 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框架内容

体系构建是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根据工作内涵和原则,自2017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探索和构建完善“立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从多个维度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外向维度融合新农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践行“党性为先、文化育人”的教育培训理念,形成农业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特色文化;横向维度贯穿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的五个阶段,即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发展对象教育、预备党员教育和正式党员教育;纵向维度打造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此为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和输送可靠的新农接班人。

(一) 践行“党性为先、文化育人”的教育培训理念

农业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文化的形成,以党性教育为先,融合新农科教育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兼具人文精神与知识范畴的科学素养基础上拥有思考力、行动力、创新力以及全球胜任力的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6],南京农业大学在构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在诚朴勤仁、强农兴农校园文化的感召下,以学校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为向导,一方面,重视校本建设,将党性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血液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史、校情教育的熏陶作用,将学校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典型案例、典型故事作为生动鲜活的党课教材,引导教育大学生从爱校爱农开始升华为爱党爱国,将使命传承内化为自觉,怀瑾握瑜勇立时代潮头,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实干兴邦。

(二) 持续性开展党员发展各阶段的教育培训

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该是一个持续开展、逐步升华的连续性工作,但很多高校并没有将培养、发展和再教育的理念贯彻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阶段基本都有分层分类的教育内容,但是入党启蒙教育是被普遍忽视的环节,预备期和转正后的持续教育更是没有被足够重视。2017年以前,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目前已将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发展对象教育、预备党员教育和正式党员教育这五个阶段融会贯通,从大学生入校起到毕业前,对大学生开展持续渐进性的全程化教育培训,各发展阶段既相互独立又横向联动,形成了一个纵横结合、分层分类教育的循环机制[7]。(图1)

入党启蒙教育阶段,是入党教育的开端,遵循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的原则,以丰富多彩的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有机嵌入入党启蒙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新生了解入党程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阶段,主要引导大学生要端正入党动机,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主流是端正的,但是确实有少数人夹杂了功利主义的思想杂质,特别是随着考公务员、招录选调生等往往与党员身份挂钩,造成部分大学生从现实和眼前利益出发申请入党[8]。所以要坚持将政治标准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首要标准,合理控制入党积极分子数量。

发展对象教育阶段,以提高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为重点,以引导发展对象树立党员意识和规矩意识为着眼点,引导党的发展对象讲党性、懂规矩、守纪律、作贡献[9],进一步促进其从思想上入党。

预备党员教育阶段,将继续教育与预备党员培养考察有机结合,重点强化预备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通过党支部定期考察、开展民主评议等形式,跟踪考察预备党员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

正式党员教育阶段,重点放在过好组织生活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引导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 打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党员全过程教育培训的阶段性目标要求为基准,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南京农业大学在基础理论教育、内化和实践阶段,结合校史、联系实际,运用系统性思维打造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完整链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感悟和体验中,逐渐深入地完成知识的获取和自身价值体系的建立(图2)。

1. 打造“网上党校”,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线上教学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多元性、开放性的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史”教育等相关理论知识要点,根据党员发展五个阶段的培训目标,设计成不同的学习专题纳入“网上党校”在线学习平台,学生不仅可以随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便捷有效的自我学习,还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强化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信。2017—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网上党校”共计培训大学生17440余人次(图3),提升了学生受教育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明辨是非以应对多元社会和多样思潮的能力,强化了学生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理想信念[10]。

2. 遵循“三贴近”原则,设计线下教学专题

线下教学紧密围绕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的根本原则,遵循“三个贴近”,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层层深入,设计严谨而生动的培训内容。首先,贴近时事政治,主要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开展“新时代的召唤”教学专题的设计,加强学生党员对党和国家发展规划的了解。如围绕全国两会、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内容分别开展了相关课程教学;其次,贴近农业高校实际,主要围绕校情、校史等开展“新农人的使命”教学专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党员对校情、校史的了解,重点突出农业使命感教育。如围绕南京农业大学百年发展史、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内容分别开展了相关课程教学;再次,贴近学生生活,主要围绕端正入党动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开展“党旗下的青春”教学专题的设计,与大学生重点探讨“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入党组织”“加入党组织以后该怎么做”三个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3. 加强实践锻炼,高效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效延伸,突破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在空间上的局限,且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内容形成有效呼应。挖掘、整合和优化学校、社会等多方学生党员教育资源,将教育培训搬进历史博物馆、红色基地和社会生活等场所,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理想信念之间架起一座现实的桥梁,把精神熏陶、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贯穿到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有的分党校紧扣红色文化传承和南京地缘特色开展“缅怀雨花英烈”“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的分党校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开展“小草大产业,陪你看世界”“普惠金融知识,防止上当受骗”等系列社会服务活动;有的分党校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系列活动。通过此类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党员身临其境地接受思想洗礼,并从中学有所思所获,提高认识、深化理解,自觉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最坚定的接棒人。

三、 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的保障系统

要推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真正向立体化、实效化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措施来推进教育培训体系的具体实施。南京农业大学以“立体化”的工作框架为基准,完善协同推进组织机制、制度规范、教学队伍、平台载体四大保障系统。这四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组织机制是基础,只有校院联动才能调动党员教育培养的最大力量。制度规范则是依据,是党员教育培训各项活动开展的可循章法。在具体实践中,组织机制和制度规范都需要一定的教学师资力量和平台载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和形成合力。

(一)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协调联动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党员教育培训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校在整个培训体系中的主阵地作用,形成学校党校、分党校、基层党支部的共同合力。学校党校负责统筹全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战略设计,各分党校重点抓好各阶段培训的落实和对基层党支部的具体指导。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植物保护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强化学院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障等作用,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党建体系完善、支部活力提升、一流学科建设、卓越人才培养五大工程,努力建成“领导班子好、工作机制好、党员队伍好、师生反映好、工作业绩好”的“五好型”党组织。特别是在党员教育管理层面,依托分党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具有推广意义的一套经验。

(二) 建立系统的制度规范

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手段,南京农业大学非常注重制度化的规范和落实,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科学规范、务实管用、指导性强的制度文件,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例如,修订了《中共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党校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党校建设,明确了各级党校的组织机构和职责任务;修订了《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党员培训体系实施办法》,明确了党员发展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学校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系列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性建设,保障各项培训活动的高质量落地。

(三) 建立科学的教学梯队

教师队伍是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主体,也是培训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党员教学培训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不仅需要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业基础,还需要过硬的党性修养。南京农业大学坚持人才强校的思路,开展了以下工作:其一,建立党校兼职教师师资库,通过“特聘+聘任+选聘”的三级聘用机制,聘任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其二,以师资库为强有力的支撑,组建了一支由“牵头专家+马院教师+党政干部+管理人员”的教师梯队,作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开展集体备课、授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其三,通过党建思政课题的立项,提升师资队伍的研究能力,深化对党校建设的理论和党员教育实践的探索。通过这些举措,南京农业大学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养高的师资队伍。

(四) 建立完善的平台载体

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立体化”特质需要借助线上下线的平台和载体来实现。在线上,南京农业大学主动适应“互联网+”新形势,通过微信、网站等网络媒介建立理论学习平台,实现了线上教育教学、信息互通的快速高效。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总体要求,学校党校通过“网上党校”圆满完成了3800余名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在线下,通过打造“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建立了思想宣讲平台,将校内和校外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了实践学习平台,切实保障了“立体化”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精准落地。

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学院、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还需要进行过程跟踪和及时反馈,对于构建长效机制和日常模式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期待这样的培训体系能够帮助当代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建立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最终能够投身到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事业中去。

猜你喜欢
南京农业大学立体化学生党员
宿迁市打造立体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关键要点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