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7月,河南郑州等地暴雨成灾,一名网友自发组织在线文档,帮助3000多人获救。本文剖析该在线文档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新媒体新技术参与社会动员和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以此论证在某些特定境况下,极简化沟通模式是信息传播的最优选择,科技向善背后的原始驱动力是人心向善。
关键词:在线文档;信息聚合;社会动员;极简化沟通;科技向善
中圖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142-03
突发事件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大幅提升,即使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所有有效、有用的信息都是稀缺资源。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移动通信装备提高了信息生产能力和传播速度,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增强了信息内容的直观性和画面感。与此同时,海量信息喷涌而出,一些信息裹挟自媒体的情绪宣泄,造成信源污染、信息噪音和传播污染。对此,政府、媒体急需阻击各种谣言给人民群众带来恐慌,及时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时代,如何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信息洪流中披沙拣金,快速聚合有价值的信息,是传媒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日,河南省郑州市等地突降暴雨,题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在线文档在网络上流传。经网友编辑和扩散,文档中的求助信息和施救方法越来越清晰实用,3000多人因此成功脱险,该文档被网友称为“救命文档”[1]。
一、“救命文档”如何救人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暴雨成灾,郑州市街头积水严重,洪水涌进隧道、地铁线路、地下停车场,无数人和车辆被困。一时间,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遍布求助信息。那时,21岁的在读大学生李睿身处河南家中,他为社交平台上真假混杂的信息深感揪心,于是使用腾讯文档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统计。
(一)第一阶段:汇聚求助信息,核实相关内容
7月20日20时57分,李睿以昵称“manto”创建文档,敲下第一行字——求救人员信息,救援人员信息。她把文档发送至“河南远程救援小分队”微信群,并发送“救命文档”的初始截图,启用“开放编辑”功能。李睿的同学、熟人和社群伙伴率先响应。30多人分工协作,分别开展信息搜集、整理,条目筛查、核实,微信群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他们从社交平台抓取热门信息,剔除重复内容,逐条输入文档。文档发送10分钟后,表格中出现了“地铁5号线”“5号线隧道”等求助信息。当信息累积至百余条时,他们做出特别标示,希望优先帮助孕妇、老人、小孩和生命岌岌可危的人。两小时内,表格更新了 23个版本,涌现出不少帮助核实消息的志愿者。
(二)第二阶段:增设救助栏目,提供解决方案
21日凌晨,也就是文档发送4小时后,表格增添子栏目——“可支援”和“漏电风险地区”。“可支援”提供夜不闭馆的图书馆、提供方便面的科技馆、提供水上器材的俱乐部等信息;“漏电风险地区”提醒人们不要出入存有漏电风险的场所。表格采用筛选功能,待救援的等级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强”“紧急”“高”“急”,以表明雨灾和汛情形势严峻程度。随后,又增设“官方救援队信息”和“民间救援队信息”两个子栏目,网友自发提供的避险地点超50个,民间救援队登记的信息超90条。与此同时,好消息纷纷传来,极大地提振了网友的信心。随着提供物资的信息越来越多,为便于求助者查寻,志愿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子项,将划皮艇、制氧机等归入“物资援助”栏目。
(三)第三阶段:专业力量加盟,发展成大型信息中转站
文档发送12小时后,参与编辑的志愿者仍在持续增加,200多人同时在线填写求助信息。针对编辑人数达到上限,腾讯文档的产品团队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紧急扩容。志愿者中的医生们自发建立线上问诊群,提供自救自卫医疗知识。比如,针对产妇无法前往医院时,如何在家中完成分娩,孕妇生产指南大字版更新了2.0版本,将注意事项等全部加粗标红,设置在首页。此外,新服务“郑州可充电地点”也随之诞生。可以说,该文档已发展成一个大型信息中转站。
(四)第四阶段:救助指南精准,线下救助有序展开
文档发送18小时后,网友们组建的微信群越来越多,还增设了企业微信互助群,表格更新速度稍有减慢,但表内格式被调整得更加清晰。求助信息中,有的反映小区断电断水断网,有的急需排水和救援,有的缺少物资食物。救援信息中,有人愿意提供便携式净水壶、女性用品等,有人可提供16吨随车吊,避险地点增至近100个。此外,表格增设了新功能“互助信息快速反馈通道”,反馈更多获救消息,助力线下救助有序展开。
7月22日,文档再次扩容,除郑州市区外,新增了安阳、焦作、卫辉等地的求助信息。至此,“救命文档”的辐射面超出郑州市。数据显示,24小时内,该文档以250多万次的访问量、超30万人次的参与修改量,创下腾讯文档单个文档的访问量纪录。
二、全程直播与社会动员
一位非专业人士发起组织的文档,最初只是一份普通的需求表格,经网友扩散和编辑后逐步丰富内容、扩展功能,成为竞相传播、影响广泛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该文档从线上信息汇聚到线下社会动员,不仅集中反映了互联网精神的实质——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还生动彰显了互联网的最初设计理念——对等、开放、容错、共享、去中心、自组织、非商业。以自组织的视角观察《待救援人员信息》,既便于剖析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也有助于领悟新媒体新技术参与社会治理的外化路径。
(一)自发组织:百万网民“共同在场”
1.多元化主体参与。最初,《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呈现自发、有组织两大特点。文档由李睿自动发起,组织起32人的团队。随着参与者自动加入,编辑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有组织行为成为自组织现象。这些志愿者与求助者、救助者交流互动,每个人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协同完成救援。
2.跨空间信息生产。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不同行业、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地域的人可以相聚在同一网络空间。中青报记者曾采访一位参与文档编辑的网友,这位网友居住在北京,与李睿团队素不相识,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社交账号自发成为文档志愿者。他连续20多个小时坚守在电脑前,关注最新的求助消息,在千里之外为信息供需方搭建桥梁。
3.碎片化资讯发掘。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发掘功能,扎根基层打捞最细微的资讯,汇聚碎片化的社会资源,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资源的垄断权,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许多求助者并不知道“救命文档”的存在,但他们的信息已被填入表格。比如,有个女孩曾在小区业主群发布求助帖,她的信息被志愿者收集编入表格。后来,她的家人脱险,她在原来的业主群中发布消息后,依然接到了不少热心人的帮助电话。
4.即时性动态传播。自文档创建后,救助信息就进入直播状态。通过大量的求助信息,人们可以了解暴雨汛情和危险程度;通过各方提供的救助信息,反映出救助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救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通过一条条报平安的信息和大量危急信息逐渐被删去,人们可以获悉救助取得的可喜成效,每一条被删去的危机信息都意味解除警报,意味着越来越多人成功脱险。这种动态直播形式体现出信源的即时性、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播出时段的限制。
(二)自主升级:协同文档自我更新
1.及时补强短板。由于信息量增长过快,《待救援人员信息》技术性短板逐渐暴露。当同时编辑的人数接近200时,文档就会发出接近人数上限的预警。对此,腾讯紧急调动产品技术资源,组织近30人的技术团队加快更改配置,将同时协作人数扩容了两倍,以便更多人同时编辑。与此同时,技术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第一时间响应文档需求,确保产品的稳定使用。
2.持续更新版本。协同编辑的功能加速版本更新,部分志愿者根据救助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性处理,增加表格内容、增设子项,增加了“避险地点”“漏电地区”“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给河南加油”等20个分表格,甚至衍生出英文版本。不仅如此,网友还为文档设计了独立首页,升级文档功能、界面。截至7月22日19时,文档已经自发更新至第270多版。
3.协同治理秩序。大多数志愿者虽彼此陌生,以昵称参与其中,但在协同编辑期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文档在线期间,表格格式得到及时维护,当求助信息涉及数千人、超过500条时,有志愿者担心信息过载,用大字提示非河南地区的人不要再进行编辑。这不仅显示出网络世界自我纠偏的自治能力,也体现出面对突发事件,大多数人都团结协作、守望相助,自觉维护秩序,净化网络空间。
(三)自动匹配:社会资源高效配置
1.数据资源实时刷新。在信息海量生产的网络时代,“多”不一定代表好,“少”和“准”才是信息含金量的表征。《待救援人员信息》实时更新信息,动态清洗数据,真实反映现实。协同文档中的大量工作为数据核实,志愿者在微博话题“河南暴雨互助”“河南暴雨”以及郑州东站等定位地點收集信息后,分门别类填写至文档,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核实求助人是否得到救援。待数据核实后,再在表格中标注“已救援”,以便将救援力量留给其他需要救援的人。这种实时更新确保了数据的高效利用,压减了文档容量,大大节省了浏览者的时间成本。
2.供需资源理性对接。文档上线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则“待产孕妇生产指南”信息,在该孕妇成功分娩后被立即删除。而新增设的“漏电塌方绕行地区”栏目,经纬度细致到小数点后6位,部分程序员还自发制作了地图小程序,对救助地点和避险区域加以标示,便于求助者查找。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档就像一个信息指挥中心,上面的每一个小方块都如同一个个指挥棒,驱动人们以全程、全息、数据化的方式去核实、引导和救助,从而避免救援工作盲目无序。
3.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在文档编辑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发挥了节点作用,尤其是专业人士贡献了无数智慧和力量。其中,一名医生浏览了文档中的需求后,立即同多名医生在企业微信中组建起咨询群,为群众科普自救知识、提供10余种危急情况处理方案。此外,一些志愿者连线专业机构,发动社会资源,形成了快速响应、接力援助的强大合力,极大地缩短了实施救援和自救的链接路径。
三、科技向善背后的人心向善
河南省郑州市暴雨期间,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大量新媒体产品。7月20日晚,仅腾讯公司就上线了33个救灾模板。一款普通的办公产品为何从诸多新产品中脱颖而出,极简的表格文档何以大显身手?虚拟空间如何融入现实生活,科技向善背后的驱动力何在?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一)极简化实现效率最大化
1.表格化形式直观、简明。《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源于一款支持多人协作、同步编辑的办公产品,允许设定查看和编辑权限,在云端实时保存。文档为一份表格,以数据化界面形式呈现。在表格顶栏处,分别列有求救信息描述、地理位置、高德地图具体位置、求救人员联系方式、求助信息是否核实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每条求助信息的前面都标注了该求助信息的需求等级,分为强、紧急、高、急四个级别。经志愿者编辑核实后,表格内的部分版块用不同颜色作为底色,表明显著程度,有的信息用大写字体凸显出来,提醒各方面特别关注。这样的形式直观、简明,让人一目了然。
2.数据化界面实用、便捷。互联网时代,信息是基础性生产要素,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信息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信息连接的顺畅程度决定了处置效率和治理效能。相对而言,腾讯文档的技术性能较为成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志愿者组织用它构建志愿服务链条,很多社区、学校、企业等也用它进行相关登记。也正因在实践中显示出的功能优势,腾讯文档才会在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更容易被想到、被运用。在分秒必争的救援中,文档作为促进信息流转的关键枢纽,发挥即时、共享的信息资源汇总功能,让信息提供方和对接方实现高效、畅通的连接。
3.文字形态便于公众参与。融媒体语境下,图片、音视频等形象生动、即时性强的传播方式比单纯的文字更吸引人。但最炫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适用的。在紧急救灾情况下,相比视频的冲击力、语音的即时性,简洁明确的文字更易保存,更能表达人的特定需求和客观境况,也更便于人群参与,实现高效传播和有效沟通。尤其是在停电或网络信号弱的情况下,文字文档的优势更加明显,其对信号没有太高要求,也无须大量流量和电量,体现了以求助者为中心、最有利于求助者的善良传播逻辑,因为每多一个程序都可能为绝境中的人制造求生门槛,求生、救命,需要极简[2]。
(二)让科技释放最大善意
近年来,新技术更新迭代,社交形式日新月异,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尤其是对私人空间的渗透和干预,引发了不少批判性反思。如今,科技中立论成为话题,技术乐观主义有所退潮,脸书、推特、谷歌、亚马逊等国际互联网巨头饱受诟病,国内互联网公司也频频出现负面新闻,互联网行业面临道德危机。
在河南省暴雨最危急之时,《待救援人员信息》协同文档搭建求助者和施救者的信息通道,为“科技可以向善”提供了一个鲜明例证。在网络空间里,人们摆脱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容貌标签,力所能及地给陌生的求助者施以援手,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英雄”。在这场分秒必争的救助战中,陌生人的善意在互联网上汇聚成强大的救命力量。
在文档构建的特殊空间里,微小的情绪也能得到重视和舒缓。一位参与文档编辑的志愿者说:“协作光标像SOS那样闪,能把人看哭。”滞留在郑州东站的一名旅客在文档最下方留下一段沮丧的文字,这一细节被网友们捕捉到,他们在这条留言的附近写满了“加油”,并涂上粉红色块。表格拉到最下方,有人用大字留言:“要挺住!全国人民都在擔心你们!”
科技价值是中立还是向善,这个话题还在延续。科技虽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却不是关键,关键是应用。人心向善驱动科技向善,这是受惠于“救命文档”获救者的切身体会。换句话说,互联网既是工具箱,也是倍增器。用好这个工具,人们就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在信息洪流中增强自身免疫力,让孤立无援者瞬间拥有坚实依靠。这,就是科技释放的最大善意。
四、结语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观点,价值理性用来确定目标,工具理性则通过理性计算,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优手段。在暴雨如注、人命关天的紧急关头,时间和效率极其宝贵,工具理性以效率优先,极简化沟通模式无疑是信息传播的最优选择。而在互联网信息过载、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的情势下,人们心底最原始的善意可以赋予网络平台以价值理性,即“一切为了救人”这一最高价值。暴雨灾情已经过去,亲历者的生活逐步恢复平静,但《待救援人员信息》留下的启示值得思考,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一个救命文档的24小时[DB/OL].光明网,https:// mp.weixin.qq.com/s/cDGnzUuGjOuYKp6CHS_EXQ?,2021-07-22.
[2] 曹林.文档救命,陌生人的善意极简连接[N].中国青年报,2021-07-23(05).
作者简介:郭玲(1982—),女,天津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