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研究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

2021-10-12 01:44严惠娥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素养信息信息技术

严惠娥

摘要:基于“学生研究”的理论,参照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笔者从教与学的实例研究出发,从根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探寻利于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研究教学设计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的发展,信息素养这个词更加被人们所关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版)》更是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作为课程的总目标。然而,怎样来衡量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呢?学生可以恰当而娴熟地应用所学的全部信息技术知识来处理生活及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正是学生所具备的信息素养的表现吗?简言之,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可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显现出来。然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呢?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分析,具体如下:

一、初中生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1.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来看

初中7、8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①信息技术基础(7年级第1、2、3、4、5、6、7章和8年级第1章),②算法与程序设计(8年级第4章),③特联网技术(8年级第2、3)。

然而,从调查数据来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相关内容所受学生喜爱程度的百分比为:信息技术基础占41%,算法与程序设计占22%,“电脑维修”方面知识仅占4%,还有39%的学生仅喜欢“娱乐”方面的知识。

由此可知,学生们并不是非常喜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

2.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来看

依据操作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有9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很有把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排版文字、处理表格等)达标的却只有50%左右。

由此可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达标率也不是很理想。

综上所述,无论是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还是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都有待提高。基于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为达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总目标,结合“学生研究”和“教学设计”这两个概念,从初中7、8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堂出发,笔者试图通过改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来实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素养的目标。为此,笔者展开探寻基于学生研究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这一课题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二、基于学生研究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

1.有利于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在制定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如果可以巧妙地加入利于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案设想,那么所要学习的内容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只要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那么对于展开教学步骤,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的环节,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实施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奠定了教与学的轻松愉快、学有所得的基础。

【案例1】笔者在参加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有幸学习了实验初中王老师关于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第6章《加工与制作图片》的第2小节“图片制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在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以引导学生当一回室内设计师,制作一张装修效果图为主线展开各环节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作为喜欢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初一学生,不难想象,当他们听到能够体验一把室内设计师的职业,这定是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虽然他们对于具体的工作还比较陌生,但肯定都是十分好奇的。因此,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就喜欢上本次课的知识内容。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为了能够达成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素养的目标,在展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我们何不抓住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喜好出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学生喜欢的思想、元素、方案。如果做到让学生乐学其中,那么这一份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还会没有价值吗?

2.有利于学生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同理,在制定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如果可以因利势导地加入利于学生需要的教学设想,那么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为了学习而学习变成需要学习而学习,那么实施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便是教与学的共鸣。

【案例2】笔者在编写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第3章《统计与分析数据》第1节“收集与编辑数据”的第1课时内容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初一的学生,对于WPS表格应用软件大都在小学里已了解一些,且这部分操作也比较容易掌握;又,学生们虽然作答过的问卷调查有很多,但缺少制作和收集问卷调查数据的经历。因此,在该节课的设计中,笔者把学生进行了分组,试图让他们体验如何应用“问卷星”来设计制作和收集数据的全过程。在尝试这一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感慨着原来网络上的调查问卷是这么来的。同时,他们在学会了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这个新的技能后,又深刻体会了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的快捷、高效。

“因为需要,所以重要。”为实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素养的目标,可将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当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知识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再去制作有利于学生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如果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这一份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还会没有价值吗?

3.有利于学生创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由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制定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时候,还要注重设定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思维激发的方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触发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从整节课看来,孙老师在制定该教学设计时,注重课堂教学的例子以“判断能否参加游乐园活动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和尝试。首先,孙老师引导学生根据Python条件语句的基本格式,嘗试编制程序:如果满足身高120cm,则可以参加游乐项目,反之则不能参加。其次,请学生们思考在实际的游乐项目中,除了身高限制外,还有哪些要求?进而,学生们尝试增加体重、年龄等要素,改写程序。经过学生尝试编写和调试程序后,有的学生将要求按照顺序结构的样式:先满足第一个条件,再满足第二个条件这种步骤来实现多条件语句;也有的学生应用了条件语句的嵌套来实现了多条件的需求实例。可见,孙老师的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在引导学生思考创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作潜能。

“因为创新,所以突破,因为创新,所以发展”,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将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出来,展现出来。那么,这份有利于学生创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定会让学生的智慧发光。

三、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实际就是建立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的理解上,有序的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环节,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在制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我们更多的可以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出发,思考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学生喜欢的、需要的、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换言之,全面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想法,有利于制定理想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S].2017.

[2]江苏省中小学研究室.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素养信息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