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东桂
[摘要]丛书、系列书的出版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出版社的综合运作能力和整体实力。不同于单本书的运作,丛书追求整体性、同步性和一致性,需要出版社做好前期策划、生产保障和全程营销等工作。笔者从事出版工作十余年,策划了近10套丛书,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本文结合实例,系统总结了医学类丛书的策划思路和运作经验,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学类丛书;策划思路;运作流程
丛书是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1]。丛书、系列书的出版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出版社的综合运作能力和整体实力。不同于单本书的运作,丛书追求整体性、同步性和一致性,需要出版社做好前期策划、生产保障、全程营销等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版规模的不断扩大,丛书、系列书的出版数量也日益增长。丛书因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满足了读者获取相应领域知识的需要。對出版社来讲,丛书也给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从事医学图书出版工作十余年,策划丛书近10套。以下结合笔者策划丛书的经验,系统总结丛书的策划思路和运作经验,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丛书策划思路
(一)丛书背景
1.学科市场调研
丛书的策划同其他书一样,需要编辑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读者的阅读需求,才能策划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科发展迅速,领域不断细分。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特别是刚步入临床工作的年轻医师需要一本专业对口、简单实用、便于携带、可随时查阅的口袋书。针对这一阅读需求,笔者策划了“临床医师诊疗丛书”(共32个分册)。经过几年的市场检验,这套涵盖医院各临床科室的专科实用手册是丛书策划比较成功的案例。由此延伸,考虑到临床工作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此类口袋书在市场上也比较缺乏。因此,笔者又策划了“临床护理指南丛书”(共31个分册),得到护理从业人员的认可。再比如,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第一代患者的人工关节经过数十年的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需要进行关节翻修手术,但我国众多医院的骨科医师缺乏相关经验,学术会议上很多有经验的医师分享的体会相对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因此,迫切需要一本关节翻修方面的参考书来指导这些骨科医师的临床手术,于是笔者与相关专家沟通了此想法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终策划了“人工关节翻修丛书”。
2.结合出版社自身优势和特点
丛书的策划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出版社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家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出版实力较强,涉及学科广泛,门类齐全,在业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并拥有相对丰富的丛书运作经验。医学是其重要板块之一,在某些细分领域的产品体系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读者基础,策划丛书就容易形成整体效应,也相对容易组织实施和推广。笔者认为,丛书的组织运作相对复杂,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在了解自身出版社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策划,这样才可能策划出成功的丛书。
3.政策和科研热点或由单品种图书延伸扩展成丛书
政策和科研热点往往是读者比较关注的内容,读者群自然庞大,比较容易形成丛书。比如2015年美国政府颁布“精准医疗”计划,2016年,我国科技部也将“精准医疗”列入重点研发计划。在现实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针对肿瘤高发、发病机制复杂等问题,笔者迅速行动,拟定了“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诊治丛书”方案,很快就得到了众多肿瘤专家的响应,最终组织形成了《结直肠癌个体化精准诊治》《淋巴瘤个体化精准诊治》等共6个分册选题。此外,将比较成功的单品种图书延伸扩展形成丛书也是一种很好的丛书策划思路,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学科容量、作者资源、市场空间和读者人群等。笔者策划的“图解手术配合丛书”(共9个分册),其策划思路就是源于《图解手术室护理学》一书,书中的精彩配图和表格介绍手术中医护配合内容等特点,深受医护人员喜爱。受此启发,考虑到读者对内容的细分要求,“图解手术配合丛书”设计了《图解普外科手术配合》《图解骨科手术配合》等9个分册选题,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畅销书的策划思路也是一种可选择的策略。比如笔者策划的“协和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丛书”(共20个分册),就是借鉴其他学科出版思路而来,考虑到临床外科手术中难点的解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此笔者策划了《创伤骨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泌尿外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等20个分册选题。
(二)丛书架构
笔者认为,丛书按照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丛书和中小型丛书,大型丛书指品种数多、字数量大的丛书,中小型丛书指品种数少、规模较小的丛书。从内容上来看,丛书可以是横向的、跨学科的,也可以是纵深方向的,比如上文介绍的“临床医师诊疗丛书”“临床护理指南丛书”就是涵盖临床各科室的横向中小型系列丛书,而“图解手术配合丛书”“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诊治丛
书”则分别是临床手术护理学、肿瘤学领域纵向深入的中小型丛书。此外,丛书也分闭环式丛书与开放式丛书。闭环式丛书在策划之初就确定了所有分册,整体编写风格相对一致,体例设计也较为统一,分册推出时间比较集中;而开放式丛书则在策划后没有限定分册的数量,笔者将之比喻为书架,可以陆续往里面放新书。比如笔者组织实施的“实用系列丛书”就是一套运作周期长、设计相对宽松的开放式丛书,目前出版的分册有《实用胸心外科手术学》《实用临床麻醉学》等。
(三)作者选择
在物色作者方面,对科技类图书来说,找学科领域内的权威作者能提高丛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2],但同时相关人员也要考虑到作者的年龄层次、精力上能否胜任。比如有些作者虽是学科泰斗级人物,但年事已高,或者脱离临床工作时间较长,写出来的内容很难吸引读者。此外,相关人员在策划时也要考虑到丛书的可实现度,对闭环式丛书,还需要特别关注作者团队的地域跨度和交流便捷性。比如在策划“临床医师诊疗丛书”和“临床护理指南丛书”之初,笔者选择了武汉同济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由院长和护理部主任牵头,各科室承担编写任务。因为丛书涉及学科广泛,不建议选择学科实力发展悬殊的医疗单位来承担所有分册,除非各分册均找相应专科实力突出的医院承担,但这样组织难度就会很大。单一专科实力突出的医疗单位适合承担纵深方向的系列丛书。比如笔者策划的“图解手术配合丛书”就是由学术力量较强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医护团队编写。此外,丛书的编写可以依托相关机构组织实施,比如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及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机构组织编写。这些机构集结了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著名学者,有着相应的对口管理部门,组织起来比较方便,也便于借助学术年会的机会召开编写会和定稿会。例如“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诊治丛书”个别分册就由CSCO成员单位完成。
(四)读者定位
出版社在策划丛书时,须明确该丛书的读者定位。一般来说,丛书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读者相对宽泛。只有庞大的读者群支撑,才能提升丛书的销量,也能提高主编和编委会的写作积极性。比如上文提到的“临床医师诊疗丛书”的读者定位就是刚进入临床的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和主治医师等,“协和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丛书”的读者定位则是不同年资的手术医师,读者群体较大。相关人员在策划时只有明确读者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作品的内容,把握写作尺度。
(五)确定写作提纲和编写体例
确定写作提纲和编写体例是策划丛书的核心内容所在,需要编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确定初步框架,然后与作者反复沟通最终敲定。关于具体板块设置,编辑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路,同时也要结合读者的需求、作者的写作难易度和可实现度。比如笔者策划的“临床护理指南丛书”,其中“特别关注”“前沿进展”“知识拓展”等模块是在考虑护理专科化发展趋势、护理人员迫切需要提升临床医学相关知识水平的背景下,在认真调研、听取读者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同类书情况而专门设置的,也是本套丛书的亮点之一,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此外,在保持丛书总体风格一致、体例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编辑可允许个别分册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实际酌情调整板块设置。比如“临床医师诊疗丛书”中大部分学科疾病是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步骤撰写,但如《核医学临床指南》《实验诊断临床指南》《康复医学临床指南》及《临床病理诊断指南》就不适用此写作大纲,只能单独设置。
二、丛书的运作流程
(一)选题讨论立项,进一步完善选题
经过市场调研,确定编写风格、物色好作者和明确读者定位等主要内容后,需要选题论证委员会和相关人员经过严格的选题立项讨论,进一步讨论丛书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策划“临床医师诊疗丛书”之初,编辑决定各分册名称按学科划分,如《普通外科诊疗指南》《儿科诊疗指南》《妇产科诊疗指南》等,但经过认真讨论,考虑到部分护理人员或患者及家属也有可能对本套丛书感兴趣,最后将分册书名改为《普通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儿科疾病诊疗指南》《妇产科疾病诊疗指南》等。这样一来从读者购买时检索书名的角度来说,书名就不局限于临床科室,同时增加了关键词“疾病”,也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再比如笔者在策划“人工关节翻修丛书”之初,想设置《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人工膝关节翻修术》《人工足踝关节翻修术》《人工肘关节翻修术》和《人工肩关节翻修术》共5个分册,后经过编辑部讨论一致认为,足踝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置换手术全国例数较少,不足以形成经验,而且读者群也小,考虑到国内开展关节置换比较成熟的是髋关节和膝关节,于是决定将丛书设计为一套相对开放的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增加其他分册。
(二)确定总主编、编委会和编写秘书
丛书总主编和各分册主编人选的确定非常重要,决定着整套丛书的命运。丛书确定主编后,需要主编来组织编委会。对开放式丛书,也可以不设置总主编。此外,很重要的一个细节是,每一分册和整套丛书需要设置分册编写秘书和总秘书,以协调各方工作。对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各主编平时工作繁忙,设置编写秘书便于日常沟通交流。当丛书编写人员基本确定后,出版社还需要物色一两位对丛书整体风格和主要精髓了解比较透彻的作者负责撰写样章,样章要写出特点,具有代表性和可借鉴性,便于各分册作者参照编写。这对后续丛书的整体风格和主要特点不跑偏很有帮助。
(三)召开编写会、协调会和定稿会
分册设置较多、主编和编写人员较多的丛书,召开编写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相关人员统一认识,统一编写规范和写作思路,敲定各分册大概的编写字数和交稿时间,提高编写效率。在编写会上,总主编和主编需要讲深、讲透具体编写要求,及时解决编者提出的疑问。比如,“临床医师诊疗丛书”在内容设计上,考虑到读者群主要是刚进入临床的年轻医师,他们虽具有了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但更多需要的是臨床具体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等知识要点。因此,该丛书在一开始确定编写内容时就要求编者着重介绍诊断与鉴别诊断部分,特别是在编写治疗方案上,要求编者写深入、写具体。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编辑要注意及时跟进,需要定期、不定期了解各分册的写作进度[3],以及编者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必要时召开部分分册的编写协调会,以使各分册编者的写作进程保持相对同步。比如“协和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丛书”因主要介绍手术学内容,所以文内图片和照片比较丰富,个别分册找绘图人员存在困难,于是需要出版社出面协调解决。各分册完成初稿后,需要编者交叉审稿,并在交稿前召开定稿会,以解决一些遗留的问题,做好交稿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四)出版生产环节的协调
丛书的运作,特别是闭环式丛书,需要各分册同步推出,以扩大影响力。丛书各环节的衔接非常重要,以保持丛书的整体风格。在编辑加工环节,策划编辑需要提供丛书的大纲体例和具体加工要求给文案编辑,保证丛书不走样。对分册较多的丛书来说,加工编辑更要保障各分册的风格相对一致。在封面、装帧设计上,需要统一丛书封面风格及开本和印装要求,以体现整体性。比如“临床医师诊疗丛书”和“临床护理指南丛书”因为是针对临床医师和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使用,所以需要便于携带,就被设计成了窄32开,大小正好可以装入医师或护士的白大褂口袋中。在印刷环节,整套丛书最好是安排在一个印厂印制,以保证每一分册的封面颜色尽量统一和成品印装效果。此外,每一分册的字数要相对一致,篇幅不宜出入太大,以保持整套书的美观度,提升展示效果。在定价方面,丛书的每一分册价位要相对一致,总价控制合理。
(五)尽可能所有分册整体推出,及时做好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
笔者认为,丛书应力求所有分册同步推出,便于出版社整体营销宣传,从而提高丛书影响力和传播度,也便于图书馆等机构统一采购。当然,对开放式丛书来说,一开始其只能分批推出,待到产品线成熟完善后,可以在再版时整体推出。科技类图书的读者群体相比大众图书要小,这类丛书的宣传推广离不开作者的配合,出版社可以利用作者的影响力在学术会议、各种培训班等场合,以及圈内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抖音、视频号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以采取召开新书发布会、在网站制作专门的宣传页面的方式进行推广。
三、结语
丛书的策划与运作非常考验编辑和出版社的能力,丛书投入大、制作周期长,出版社如果把握不好,那么一些时效性较强的作品可能会因此而错失推出时机。比如笔者在策划“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诊治丛书”时,美国政府提出“精准医学”概念,我国科技部也推出了精准医疗计划,但后因风向转变,各分册主编单位又比较分散,加之未能敲定总主编人选,各分册写作进度不一,最终丛书未能整体推出。“人工关节翻修丛书”也因为个别作者延期交稿,编写环节未能及时跟进,最终导致丛书未能问世。对较为成功的丛书,出版社要及时再版更新,比如“临床医师诊疗丛书”“临床护理指南丛书”分别已更新至第3版和第2版。丛书再版过程中,编辑要注意与时俱进,根据学科发展、前一版销售状况和读者反馈,新版可增加或删减部分分册选题,做到优中选优。此外,出版社也要及时回应读者的呼声,如“临床医师诊疗丛书”和“临床护理指南丛书”
的读者反映前一版纸张太薄、字号太小,后来出版社均在新版做了改进,以使丛书延续下去,继续保持生命力。总之,以上林林总总,有成功的体会,也有失败的教训,要成功策划与运作一套丛书,需要各方互相配合,付出艰苦的努力,最终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赢得口碑。
[参考文献]
[1]高瑾.谈丛书策划的思路与策略[J].传播与出版,2013(06):59,61.
[2]白玲.策划重视什么—谈《中国常见癌症丛书》的选题策划[J].科技与出版,2006(02):35-36.
[3]何士娟,李军.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J].科技传播,2016(1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