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旅游发展要始终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抢抓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要转变文化旅游业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走内涵式、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数字技术含量,尤其是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重大机遇,推动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数字文化旅游、智慧文化旅游,形成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才能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才能在全方位提质升级中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对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做出了系列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是未来文化旅游需求升级的趋势。针对文化旅游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向智能化、高端化、个性化转变,着力将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仅为文化旅游赋能、赋智,而且更能有力促进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创新文化旅游有效供给,进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鉴于此,以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为重要内容,构建以数字化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激活文化旅游要素,发展“数字旅游”,对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化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树立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化程度。通过做深做实“互联网+文化旅游”,持续推进“大数据+全域智慧文化旅游”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聚力发展“数字旅游”“智慧旅游”,能快速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水平。因此,持续为文化旅游产业增添“数字”动能,已经显得迫切而关键。
(二)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旅游服务便捷化
深入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服务深度融合,能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公共设施布局,尤其加强数字技术在环保、卫生、急救、体育、安全、消防等各类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广泛运用,不仅能有效提升旅游景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品质,还能有助于提高旅游景区产品供给与旅客个性需求契合度,打通智慧旅游 “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森林步道、城市绿道、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运动休闲设施中的运用,定能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旅游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功能,进而不断优化体育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有效助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
(三)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旅游管理高效化
通过数字技术在文化旅游管理方面的深度运用,不仅有利于促进流量管控、车辆调度、安全监控等效能提高,还能大力提升文化旅游“精准管理”“智慧管理”水平。完善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旅游投诉处理综合协调机制与数字管理结合,畅通线上线下监督管理渠道,完善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旅游经济運行预警机制及危机应对机制,强化数字技术在处理“低价游”、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事项的“精准性”“时效性”,从而实现文化旅游数字管理、高效管理。
贵州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现状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1、强化战略布局,聚力推动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
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推动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文化+多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高起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支持贵州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数游贵州”“智慧旅游”工程,整合旅游景区监控系统、云游贵州等资源,集成产品推广、服务预定、预售结算、实时查询、导游导览、投诉受理等功能,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数字系统。持续深化文化旅游战略布局,为推进贵州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明确方向和奠定基础。
2、强化项目推动,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立足文旅融合,大力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以贵阳市为例,截至2020年底,贵阳共有数字文化企业379家,规上文化企业12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1家,国家级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27家。贵阳“十三五”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近300亿元,贵阳·智谷工业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贵阳市乌当区新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数字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贵安新区投资46亿元建设“泰豪e时代”——贵安国际数字文化产业园项目,成功打造涵盖数据服务、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智慧办公、人才公寓、展示与交易中心、星级酒店、康体配套、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复合链式业态的智慧园区,该产业园吸引了华为、腾讯、IBM、华大基因、清华e创等3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六网会战”助力“新基建”
贵州文化旅游快行慢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体系、风景道绿道系统建设全面升级,核心景区到辐射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紧密串联性进一步增强,“最后一公里”不断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铁路营业里程3560公里,“大交通”格局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也更加夯实,全面推进“六网会战”助力“新基建”。贵州省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域广电光纤网络全覆盖。其中,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贵州省88个县(市、区)17701个行政村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村的省份。5G网络加速建设,基本实现县城区域和重点乡镇5G网络覆盖。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夯实基础。
4、强化数字平台建设,逐渐完善智慧旅游配套体系
智慧旅游配套服务取得重要进展,逐步构建了以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旅游行政服务五大内容为主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贵州省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建设,“一码游贵州”“云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云游贵州”APP正式上线运行,4A级以上景区接入贵州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运行。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十三五”期间,贵州共计建成旅游厕所5871座,并全部完成百度地图标注,游客可实时查询周边厕所基本信息并进行路线导航,实现就近如厕,推动服务体验升级,智慧旅游取得新发展。
5、强化多元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发展。以毕节市为例,建设了“毕节文化云”平台和运营展示中心,建成了贵州首个数字虚拟博物馆,与省级“多彩贵州文化云”形成互补,各级文化服务资源可借助“广电云平台”,直接连通百姓家庭屏幕终端,形成户户用,让百姓通过直播、点播等形式享受到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建成了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能力有效提高。
6、强化深度融合,增强“数字技术+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能力
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工艺品结合。以5G为基础,集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手段,深入挖掘贵州本土优秀民族文化,打造基于民族文化元素、中华传统文化、国内外时尚文化成分的产品创意设计。同时,将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和传统工艺有效融合,将数字化设计的产品转化成艺术性、可制造性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而实现传统手工艺品高质量、低成本制造,提升地方文化产品原创能力水平。有效助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问题
贵州文化旅游业数字化推进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短板。
1、数字素养还有待强化
当前,部分市场主体及消费者对文化旅游业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认识仍有一些误区、偏差,存在思想上的障碍。一方面,就消费者而言,对文化旅游中的数字技术运用存在“茫然”“担忧”,或直接不会操作而觉得“无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游”体验感、获得感。另一方面,就市场主体而言,习惯于传统思维、旧有模式发展文化旅游,不善于结合大数据、科技手段开拓创新,特别是数字经济理念树得不牢,不善于用产业数字化思维发展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支撑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的生产要素不足
一是数字文化企业发展能力较弱,传统文化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运用大数据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力量较薄弱,全省规上数字文化旅游企业还不多;二是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和高技能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数字技能亟待提升,许多文化旅游景区缺乏既懂数字技术场景运用,又懂管理运营、市场运作的人才。三是數字文化旅游相关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推动数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困难。
3、文化旅游数字产品供给不足
贵州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文化旅游数字产品供给既存在“有没有”的难题,也存在“好不好”的困境。文化旅游数字产品供给不足且单一,文化旅游数字化业态培育与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还有待进一步协同发展。新业态新产品培育不足,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品牌作为引领,文化旅游数字产品“能看的多、体验的少”。
4、文化旅游数字化服务仍待加强
全域文化旅游数字治理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地区对智慧旅游重视不够,监管服务能力与互联网、大数据发展形势不相适应,适应“数字旅游”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贵州文化旅游环境亲和力和便捷性仍有待提高,旅游体验有待升级,由“通”到“达”的问题未彻底解决,国际连锁酒店、度假酒店、特色主题酒店、高端民宿的“数字服务”供给不足。
以数字化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以及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几乎是必讲文化旅游。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贵州发展的殷切期望、对贵州人民的关怀厚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贵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机遇,以深入实施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融合,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文化旅游的落脚点在于产业化,主要推力在于数字化。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思维打造文化旅游业,通过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二)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消费拉动型的文化旅游业,是消费的“永动机”,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恰恰可以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当前,贵州已进入发展的“提质换档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后发赶超,必须既高质量又较快发展。过去推动贵州发展的动能主要是高强度、大力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对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这一动能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凸显,“由大到强”转变的要求十分关键,要保持贵州文化旅游业良好发展态势和区域竞争力,如何使数字技术成为文化旅游新动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问题。
以数字化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旅游发展要始终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抢抓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要转变文化旅游业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走内涵式、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数字技术含量,尤其是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重大机遇,推动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数字文化旅游、智慧文化旅游,形成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才能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才能在全方位提质升级中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文化旅游发展数字思维
突破文化旅游发展瓶颈首先要解放思想,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以数字发展理念引领文化旅游发展。一是强化文化旅游产业全程数字化发展思维。加强旅游“六要素”广泛应用数字技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并强化各要素市场主体数字思维,发挥“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数字集聚效益,为消费者全方位提供精准服务和精益服务,共创共享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红利。二是强化数字化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旅游产业,这不仅是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也是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一方面,要把数字技术作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线,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处理好信息安全、数字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大力开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产品,实现信息安全化与文化旅游数字化的价值统一。三是强化开放的理念。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树立开放的理念,把丰富的资源与外部先进的理念、领先的科学技术、科学的数字管理、广阔的数字市场营销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文化旅游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二)構建文化旅游数字业态体系
以产业数字化为引擎,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驱动”,实现旅游业态产品提质升级,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是必由之路。一是构建完整业态体系。高质量实施数字旅游精品工程,嵌入数字技术大力推进避暑康养游、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研学探险游、体育健身游,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以“文旅+互联网”融合为根本,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积极引入高效能的生产要素、产业生态和高品质的社会生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工旅数字化融合,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和户外运动装备、康养医疗等制造产业;推动交旅融合,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桥梁观光度假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化建设,推进桥梁旅游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加快推进夜间文化旅游娱乐和消费产品建设。二是构建丰富产品体系。积极与知名餐饮企业深入合作,通过数字技术、数字营销、数字管理等方式改造创新特色餐饮,重点围绕传统“黔菜”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做“文章”,促进以食带旅。提升完善住宿产品,加快推动高端酒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乡村民宿等住宿业数字化运营。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推动民族民间工艺品创意研发联盟,制定实施旅游商品标准,做大做强旅游商品体系,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旅游商品销售全覆盖的营销体系。
(三)强化要素保障服务智慧旅游
人才保障方面,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数字技术、文化旅游运营等专业人才,纳入专项扶持范围。可结合实际引进品牌经营管理公司或文化旅游管理团队,采取委托管理、经营承包等方式,提升景区景点智慧旅游管理水平。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特别是贵州文化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一批服务地方智慧旅游发展的专业人才。资金保障方面,建立文旅企业上市融资平台,省、市、县要大力支持对智慧旅游发展予以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引导服务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向文化旅游业倾斜。政策保障方面,贵州出台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明确了系列优惠政策,基层业务部门要加快对《意见》吸收消化并贯彻落实,以保证政策真正“落地”。
(四)推进文化旅游管理智能化
注重文化旅游数字治理,建立文化旅游产业数字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手段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旅游投诉处理综合协调的深度应用,通过线上线下多措并举,使得“低价游”、强买强卖、欺客宰客“无处可逃”。不断创新文化旅游管理模式,数字化关联文化旅游产业链,基于地图系统进行全景绘制与演化进程动态监测,形成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文化旅游管理数字化平台,提供不同文化旅游区域实时动态,为文化旅游管理科学高效提供客观、准确依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降低游客投诉率。加快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旅游经济运行机制及危机应对机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发展。
(五)健全文化旅游数字化服务体系
把服务质量作为文化旅游业的生命力所在,全方位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一是数字服务便捷化。优化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布局,推进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数字技术运用,推进旅游景区服务中心数字体系建设,加快各类运动休闲设施场景数字化运用。提高旅游景区融入高速公路网、机场、码头等枢纽的便捷度,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疏通景区线路“毛细血管”。二是服务手段信息化。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持续推进全域智慧旅游,持续完善“数字旅游”服务平台,增强文化旅游产品服务、景区治理的智慧化、数字化程度。三是服务品质人性化。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软件”建设,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到旅游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从业人员身上。着力提高国际化旅游接待水平、星级酒店的接待服务水平。
(六)加快文化旅游销售网络化
文化旅游营销贵在精准,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善于出奇制胜、推陈出新,避免一套营销模式走遍天下。一是深挖客源市场。大力推动远程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持续深化国际传播品牌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联合沿线国家及地区、国内相关省市制定旅游交流合作中长期计划,举办国际旅游促进活动。深耕国内市场,加强对国内客源地市场的调研,结合各细分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二是加强柔性传播。不断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系统化、具象化讲好生动故事,做到柔性传播、润物无声,提升文化旅游的美誉度、知名度。三是加强数字营销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小视频、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新模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旅游营销效果。在文化旅游包装上要多融入一些浪漫色彩、神秘色彩,注重创新互联网营销视角,让内容更能吸引游客“眼球”。
参考文献
[1]沈克印,寇明宇,王戬勋等.体育服务业数字化的价值维度、场景样板与方略举措[J].体育学研究,2020,34(3):53-63.
[2]肖旭,戚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 改革,2019(8):61-70.
[3]吕铁,徐梦周.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8):13-19.
[4]陈剑,黄朔,刘运辉.从赋能到使能——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J].管理世界,2020(2):117-128.
[5]王娟.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配置和战略选择[J]. 宁夏社会科学,2019(5):88-94.
[6]宋俊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文化研究,2015(7):1-8.
[7]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旅游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内部资料,2021(4).
作者简介
王红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