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李平 宋正彪
汪李平,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电话:13720365868,E-mail:hzauwang@163.com
宋正彪,湖北秭归县磨坪乡公共服务中心
长江流域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选用绿白色荚豇豆品种或青色荚早熟品种种植。大棚春早熟栽培宜选择坐荚容易、较耐弱光、耐寒性强的品种,如天畅四号、改良宁豇3号、扬早豇12、鄂豇豆9号、鄂豇豆11号、雪玉1号、春满园、高优4号等;大棚秋季延迟栽培宜选用前期抗高温、后期耐低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的品种,如白玉龙、比秀20、剑龙二号、天畅一号、改良宁豇3号、扬豇40、紫秋豇1号、苏青豇1号等。
豇豆以直播为主,春季大棚提早栽培可采取育苗移栽方式。
一般每667 m2大田用种量1.5~2.5 kg。选择粒大、饱满、有光泽的种子,剔除病斑粒、破碎粒、杂粒,要求种子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5%、含水量≤12%。豇豆易出芽,无需浸种催芽。
①直播 坐水穴播,穴深4~6 cm,每穴播3~4粒,覆土2~3 cm。春播保墒宜实行镇压。出苗后及时间苗,当第1对初生叶出现时,每穴留2~3株壮苗。
②育苗 选用无重茬、无病虫的田园土与腐熟农家肥,按1∶1比例混合配制营养土。用营养钵育苗,或用50、72孔穴盘基质育苗,播种前营养土要浇透水,水渗下后穴播,每穴播2~3粒,覆土2~3 cm。播种至幼苗出土期间,白天适宜温度为25~30℃,夜间16~18℃;出土后适当降温避免形成高脚苗,白天适宜温度20~25℃,夜间15~16℃;定植前4~5 d炼苗,白天适宜温度20~23℃,夜间10~12℃。
①定植时间 当大棚土壤5 cm深处地温稳定在12℃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即可定植。定植苗龄以20~25 d为宜。
②扣棚保温 早春大棚栽培的正常定植适期为2月下旬3月上旬。前茬有蔬菜的大棚,在定植前5~7 d收获完毕;前茬无蔬菜的大棚,在定植前15~20 d扣棚、密闭不通风,尽量提高棚温,以促使地温提高,定植后可缩短缓苗时间。
③施足基肥 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 kg、过磷酸钙40~50 kg、硫酸钾20~30 kg,随翻耕整地时施入,土肥混匀整碎耙平后,作宽1.2~1.5 m(连沟)的高畦,并开深沟,以利排水,防止发生涝害。
④定植 一般每畦种2行,穴距20~25 cm,每667 m2栽3500~4000穴,每穴留2株。幼苗定植深度以子叶露出土面为宜。浇足定植水,待水下渗后,畦面覆盖地膜,把苗拉出“膜眼”封平。若提早定植,可在定植畦上加扣小拱棚进行短期覆盖。拱棚高80~100 cm,拱棚架用小号竹竿或农用小拱棚支架,覆盖材料可用旧大棚膜。定植时要选长势均衡的幼苗,淘汰病苗、弱苗,在大棚边缘及门口处定植大苗,使秧苗生长一致。
①日常管理 查田补苗和中耕除草。发现缺苗断垄地块要及时移苗补苗,并注意中耕除草。
a.插架。当植株长至5~6片叶时即可插架,竹竿距苗10 cm左右。竹竿向内相交,成“人”字形,上端固定。保护地栽培可用吊绳代替竹竿。豇豆抽蔓后要及时搭架引蔓,架高2.0~2.5 m。搭架后根据植株生长习性及时按逆时针方向引蔓上架。引蔓宜在晴天下午进行,以防茎叶折断。
b.理枝整蔓。植株抽蔓后及时引蔓上架。及时摘除第1花穗以下的侧枝,第1花穗以上的侧枝留1~2片叶摘心。当主蔓爬至架顶时,要及时打顶摘心。
②温湿度管理 a.春季大棚管理。幼苗定植初期,为促进幼苗生长,要密闭大棚,不通风,保持高温高湿环境4~5 d,白天温度控制在20℃以上,一般在25~28℃,夜间15~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80%。当棚内气温超过32℃时,中午应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适当降温。注意如遇上寒流、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宜采取在大棚四周围草帘或覆盖遮阳网等增温措施。缓苗后开始通风排湿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12~15℃,防止幼苗徒长。小拱棚内也要通风,外界气温升高后幼苗生长加快,如触及小拱棚顶部,应及时撤去小拱棚。随着幼苗的生长,棚温要逐渐提高,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20℃,棚温高于35℃或低于15℃对豇豆生长结荚均不利。进入开花结荚期后,温度不宜太高,30℃以上会引起落花落荚,应及时通风,调节棚温,上午当棚温达到28℃时就开始通风,下午降至15℃以下关闭通风口。豇豆生长中后期,外界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逐渐撤去棚膜,此时进入结荚后期。
b.秋季大棚管理。及时扣棚。9月下旬10月上旬,当夜间气温降低至13℃以下时,及时覆盖两边裙膜。敞棚栽培应及时扣棚膜。扣裙膜后,白天加强放风,保持白天温度30~32℃、夜间13℃以上。随着外界气温下降,逐步提高白天温度,蓄存热量,以提高夜间温度。10月中下旬以后进入低温期,以防寒保温为主,适当通风换气,在大棚内部四周特别是北边可围上草帘,以防外界低温侵袭。
③水肥管理 大棚豇豆水肥管理要做到前控后促。结荚后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结荚。
在缓苗阶段不浇水、不施肥,若定植水不足,可在缓苗后浇缓苗水,以后不再浇水。进行蹲苗的,从定植至开花前一般不浇水、不追肥。
开花期浇水容易引起落花。豇豆开花结荚前应控制肥水,防止因幼苗徒长及茎叶生长过旺,导致花序少且开花部位上升造成中下部空蔓。
结荚初期开始浇第1次水,并追肥,以促进果荚和植株生长,追肥以腐熟人粪尿和氮素化肥为主,每667 m2追施25%腐熟沼液500~800 kg或尿素3~5 kg。浇水后要加大通风量,排除棚内湿气,以减少发病。
结荚盛期是需肥高峰期,宜集中追肥3~4次,一般667 m2追施50%腐熟沼液1000~1500 kg,或尿素7~10 kg、硫酸钾10 kg,或优质三元复合肥15~20 kg。及时浇水,一般每7~10 d浇1次水,注意在棚内浇水时,每次浇水量不宜太大,还可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液。豇豆采收期如水肥不足,植株易早衰,整个采收期应注意保证水肥均衡供应。
续表1 豇豆常见病虫害及推荐使用药剂
应根据豇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安全、经济、有效地防控病虫害。
①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间种、套种;选用抗病品种;深翻土地和改良土壤;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湿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深沟高畦,严防积水;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理田间老、病、黄叶和杂草,拔除病株,保证通风透光和排涝,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每个生产季结束后,及时用0.2%高锰酸钾液对竹竿等架材进行消毒处理。
②物理防治 包括利用防虫网覆盖作物,阻隔害虫;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捕虫;利用黄板或性诱剂诱杀成虫。
③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如利用丽蚜小蜂等防治白粉虱,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利用草蛉防治蚜虫、红蜘蛛。利用性信息素诱杀甘蓝夜蛾、豆荚螟、斜纹夜蛾。使用生物农药,如用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用苦参碱防治蚜虫,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豆荚螟等。
④化学防治 大棚豇豆应按照《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标准规定选择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并严格按农药标签说明控制施药计量、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注意农药不能酸碱混配。禁止使用各类化学除草剂。豇豆生产常见病虫害及农药使用要求见表1,每种化学合成农药在1个生育期内只能使用1次,严格遵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要求。
表1 豇豆常见病虫害及推荐使用药剂
大棚豇豆春季播种后60 d或定植后40~50 d,秋季播种后40~45 d即可开始采收嫩荚。
一般花后10~20 d、豆粒略显时要及时采摘,防止已长成的商品果荚继续生长,对其他小果荚及植株产生影响。成熟初期每5~6 d采收1次,盛期每3 d左右采收1次。豇豆的每个花穗有2~3对以上花芽,采收时不能损伤花穗上其他花蕾,不连花一起摘下,以便继续开花结荚。果荚大小不等,必须分次采收,采摘方法是在嫩荚基部1 cm处掐断或剪断。
豇豆豆荚采收后应及时上市。短期运输温度保持在4~8℃。贮存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7℃,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
由于豇豆是自花授粉作物,其花器官结构的特殊性很难实现一代杂种规模化生产,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是常规品种,生产企业和农家可以自行留种2~3代,以降低生产成本。一般豇豆留种应选无病植株基部和中部的豆荚,花序成对结荚,整齐,豆荚具本品种性状。当豆荚弯曲不易折断,手按豆荚,种子可活动时便可收种。要在收后及时脱粒,充分晒干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