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拙之中寓真情
——论紫砂壶“四方云鼎”的艺术创意和金石味道

2021-10-12 03:37裴剑清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金石宜兴篆刻

裴剑清

在中国艺术审美的历史长河之中,紫砂短短六百多年的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却创造了令人啧啧称赞的光辉成就,其中主要的缘由要归功于紫砂的独一无二和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众所周知,紫砂原料产于宜兴丁蜀黄龙山矿区,具有唯一性,尽管在其他的地域也有一定的存在,但是在透气性和可塑性方面,和宜兴紫砂还是有着相当的差距,宜兴的紫砂艺人正是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巧夺天工的双手完美地结合起来,让紫砂更好地成为了我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茶具,寄托着我们思想的彰显和情感的表达。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四方云鼎壶》是一把全手工的原创作品,容量足足达到了七百毫升,采用了黄龙山原矿底槽清精制而成,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件紫砂艺术作品可谓是收藏重器,实用的价值可以忽略。此壶壶身采用了四方的造型设计,镶接而成的器型非常硕大,但是并没有显得臃肿,而是非常的挺拔隽永,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弯流,相对应的壶把也是耳廓型,非常的挺括。壶盖则嵌入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桥钮设计则更加地凸显了江南水乡的丝丝韵味。此壶的重点要聚焦在陶刻的装饰上面,这么大的壶身和平面的设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进行装饰。上面的陶刻内容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的高徒王俊平老师精工刻绘,风格明显,壶身正面以残卷形式挑砂刻满整篇宋代杜耒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意境不同寻常,刀法自然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反面刻绘经典印文“寿如金石,佳且好兮”,虽难以说出处,却也是古人善取妙字组词入印,具有一种比拟古人高尚品德和良好情操之意义,寓其生命如同金石一般长寿美好。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四方云鼎壶》,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收藏重器,只适合于陈列观赏,实用的话太重并不方便,而装饰则是非常的具有文人气和金石气,老味十足,值得我们认真地欣赏和学习。

金石之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的学问,在过去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碑帖、考古发现的文字文献等等,大多篆刻于甲骨、瓦当、石器、金属材质之上,要辨识文字的意思需要多方面的考证和综合历史背景去分析,可以说是考古学的前身,后来侧重于文字铭刻及拓片,经过欧阳修、王国维等大家的努力一直延续到今天,“镂于金石,传之永久”的这门艺术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特别是在紫砂艺术之中,金石和紫砂的结合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紫砂良好的肌理和比较适合篆刻的硬度,让许多的金石大家都跃跃欲试,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制壶名家杨彭年、杨凤年、西泠印社八大家之一与溧阳县令陈曼生合作的“曼生十八式”,上面的铭文设计内涵丰富,镌刻有力,布局巧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延展了紫砂的魅力,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四方云鼎壶》就是把挑砂工艺运用其中,形成那种非常古朴的残卷人文味道,再加上经典的印文篆刻,共同呈现出一种浓郁的金石风格,使得此壶宛如从远古的过去走来,带着历史的味道,讲述着紫砂艺术和金石篆刻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在欣赏这件作品的时候,有一种与古人对话,向先贤学习的感觉,真正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语:紫砂艺术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之后,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的审美和精神的寄托,特别是实用的功能逐渐淡化,艺术的享受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紫砂的古拙之味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追捧,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艺术诸如书法、绘画、篆刻等等有着独到见解的艺人们更喜欢通过紫砂这种载体达到赏用俱佳的目的,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紫砂文化。

猜你喜欢
金石宜兴篆刻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冷热
篆刻
圆桌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