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平
龙泉市黑胎青瓷文化创意研究基地 浙江龙泉 323700
自1956年以来,考古研究对龙泉大窑、溪口、金村等主要窑址进行多次科学发掘,发现黑胎、白胎两种类型的龙泉青瓷。黑胎瓷极薄,青釉莹润而厚,粉青、灰青等釉瓷中均有大小不等的开片细纹。随之,关于哥窑问题的讨论也非常热烈。在2012年11月9日召开的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上,二十余位国内专家依据近年来对龙泉黑胎青瓷的考古发掘成果论证认为,古文献中记载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与考古发掘验证一致。
据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汝窑是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的瓷窑,朝廷让汝窑烧制青瓷是因为北宋年间,龙泉黑胎哥窑产品已经被宫廷赏识,获得宋徽宗的认可,遂命汝州仿龙泉烧制该类瓷器。但北方的瓷土与瓷釉不同,所以烧制出来的风格与龙泉黑胎哥窑瓷不同,其釉色偏青,为天青色。而龙泉窑则“制样需索”,在与北宋朝廷相距遥远的龙泉,朝廷采取适量定制采购的方式。北宋末年,龙泉并无官窑,但烧制出了大量的宫廷瓷器。宋汝窑以瓶、盘、樽、碗等器型为主,而北宋的龙泉窑也多有为宫廷饮食起居、文房用品和礼器等制作的瓷器。当时“钧汝不过寸”,而龙泉窑也有“龙泉无大器”之说。至南宋龙泉出现官窑,并有朝廷亲自派遣的监窑官,当时的大窑,也出现“十里窑接窑、厂房连厂房、下雨不用伞”的景象。正因此,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所说,“关于哥窑产地,绝大多数文献都是围绕龙泉展开的。”《光明日报》2012年11月14日也发表文章指出:“神秘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
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是怎样烧制的呢?下文从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的特征与烧制技艺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创烧于南宋中期,溪口窑黑胎开片瓷器,即黑胎哥窑瓷,其特征如下:
(1)黑胎,胎色灰黑或深色,胎薄如纸,胎质坚细。也有胎质粗松者,叩击之声沙哑,呈色土黄暗褐,疑欠火力所致。
(2)器型仿青铜器,溪口黑胎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造型简练,古拙质朴,浑厚精致。主要器类有碗、盘、盆、洗、贯耳瓶、壶、鼎、炉、洗等,其中贯耳瓶还分椭圆、六方和扁方三种类型。仿古代青铜簋和鼎,炉,长颈扁腹瓶和罐等,均精巧雅致,符合宋代清雅艺术的审美取向要求。溪口窑黑胎青瓷的花瓶,有的已经突破传统的胆瓶、梅瓶的造型,出现仿古代青铜器和玉器造型的专用瓶式,这是南宋时期宫廷追摩古意、崇拜先贤、追求清雅、化古为今的器物造型方式。
《黑胎哥窑灯笼瓶》
《黑胎哥窑牡丹瓶》
《黑胎哥窑灯笼瓶》
《黑胎哥窑渣斗》
(3)紫口铁足。溪口窑黑胎瓷胎色很深,口部瓷釉烧制时向下垂流,形成唇部釉很薄,隐约显出深色的胎,略呈茄紫色或紫黑色;装烧时裹足刮釉,烧制后露胎部分呈现出铁黑色,故此称为“紫口铁足”。龙泉溪口窑哥窑瓷器装烧工艺有施釉裹足支钉烧、露胎圈足(裹足刮釉)二种类型,多数哥器底足呈黑色,被称之“铁足”。支烧钉痕多数小若芝麻,其支钉数,小器物的盘、碗等3~5个,大器物多者6~7个。一些鼎、炉之类的哥窑器物里也多留有不等的支钉痕,是叠套烧所致。支钉烧法在宋代以后基本不用,估计当时宫廷用瓷,有严格要求。
(4)瓷釉如冰似玉。部分乳浊釉釉面失透,如“粥皮”釉面油腻,器物口沿常有一道较厚的釉层,俗称“釉环”。釉厚如同堆脂,釉色分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瓷釉大多如冰似玉。釉中蕴含的气泡密集,显微镜下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则光泽莹润,油滑如酥。
(5)“金丝铁线”。釉面遍身布满大小开片,青釉间开裂状如不同角度交织的冰裂状纹片,大开片纹深缝大,呈色较深,最具代表性的是铁黑色。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网如织,故名“金丝铁线”,又叫“文武片”,古人称之为“百圾碎”。
溪口窑黑胎青瓷产品以造型典雅端庄、釉色温润柔美、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情趣。
龙泉青瓷制瓷技艺在创烧时期主要继承于“越窑系”,历经晋、唐、南北朝,已经相当成熟。随着历史的更替,北宋王朝建立,吴越钱氏王朝降宋,而这时,曾雄踞青瓷首窑的越窑因资源枯竭、质量下降等因素,已逐步走向衰落,至南宋初期终于停烧。龙泉窑因环境优越、得天独厚的优质瓷土资源和人才集聚等因素继而兴起,蓬勃发展。龙泉窑工在烧制技艺的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在宋代创新烧制出哥窑瓷和梅子青、粉青等品质杰出的瓷器,将青瓷烧制技艺推向历史巅峰。
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继承传统一千多年的烧制历史技艺,其关键工序有:研制泥料、坯土陈腐、添加紫金土、配制釉料配方、烧窑等。
研制泥料,包括采矿、原料的粉碎、研磨、淘洗、压滤、陈腐、练泥和配料等环节。其中筛选矿石与矿土是极为关键的经验技术。矿石的选用,一旦出现偏差,烧制出来的青瓷就大不相同。溪口窑的烧制黑胎青瓷的矿石与大窑、小梅瓦窑路等处的矿土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专家通过科学测试发现,这几处添加的紫金土,则有较大的不同。但烧制出来的效果,都是黑胎青瓷,无太大的区别。其中石灰石的炼制过程中要加入草木料伴烧,釉浆制作后也要添加草木灰和紫金土,制成二元配方的草木石灰碱釉。瓷石、土料、石灰石、紫金土都要严格按照一定比例配制。
溪口窑的器物成型主要有轮制、手制、模制三大种类,模制包括压膜、灌浆等方式。成型后要经晾干、修坯、挖足、装饰、清洗、素烧、上釉、修补釉层、装匣、装窑烧成等过程,这其中主要是人工操作,所以人员的从业素养、技艺经验等对烧成影响颇大。其中溪口窑的传统装饰技法有:刻花、半刀泥划花、印花、 贴花、剔花、镂空、浅雕、捏塑、堆塑、点彩、绞胎、露胎等。露胎是龙泉装饰技法中的独特创作。
施釉时讲究施釉均匀、釉层饱满、多次施釉等,大多数情况下,是将坯体晾干素烧后施釉,然后进行二次施釉又重复晾干,重复素烧,再次施釉。宋代溪口窑黑胎青瓷,因为宫廷烧制,强调玉质效果,从现在的瓷片研究发现,往往会如此反复施釉三至五次,最多时有六层瓷釉,说明反复素烧施釉达六次,如此复杂繁琐的厚釉烧制,只有皇家瓷器才能做到。其不惜工本,只求瓷釉如玉,符合皇帝的审美标准。
龙泉溪口黑胎青瓷烧制技艺中,最重要的是龙窑烧制技艺。龙窑烧成使用的窑具有:匣钵、泥饼、垫饼、垫碗、垫片、套筒、垫圈、支钉、火照、垫柱等。在烧窑过程中要判断窑内温度火候,分析火路运行情况,进行窑温控制管理。通常的烧成过程分烘干、氧化、恒温、还原、高火氧化五个阶段,烧制时间需要两天左右。烧窑经验源于积累,根据火照变化和窑内火焰颜色结合判断火候,调节加柴和闭窑等操作程序。厚釉烧制的溪口窑对火候的要求很高,火候未到或者过火都会严重影响黑胎青瓷的品质。
2012年11月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认定“哥窑就在浙江龙泉”。随后《光明日报》等报刊进行了相关的报道。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胎色灰黑,胎薄如纸,胎质坚细;器型仿青铜器,造型简练,古拙质朴,浑厚精致;紫口铁足;瓷釉如冰似玉,聚沫串珠;布满金丝铁线的特征明显。其烧制技艺中,重视研制泥料、坯土陈腐、添加紫金土、配制釉料、烧窑等环节,重视根据火照变化和窑内火焰颜色结合判断火候,调节加柴和闭窑等操作程序。溪口窑黑胎青瓷高温还原焰中烧制中,一系列严格的工艺流程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精神、美学、经济、社会等价值,在研究、继承和烧制哥窑青瓷的探索中必将发挥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