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时代探讨“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路径

2021-10-12 07:58刘凯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人才时代

刘凯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21

引言

5G时代下“互联网+”是创新发展中的新形式,正是知识社会中创新2.0推进下对互联网新形式的演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逐渐向形式出发。从国务院提出的《推动“互联网+”指导意见》中来看,我们要全力推进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当代的制造业、服务业等相互结合,从而使电子商务、产业信息以及金融业都能有稳健的发展,“互联网+”要努力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动力,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要加紧进行,更好地找出其路径。

1 5G时代“互联网+”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1.1 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很大改变,并且也催生出很多新的产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①“互联网+”农业行业中,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网络销售中去,给电子商务也带来崭新的未来,为农业提供更好的晋升空间,以农业信息化为导向的农业金融、农业信息化等新型的产业来看,可以显著提升社会产业整体的效益,使农业和时代技术都能完美的融合,并成为扩大农业下游的消费、打开销售渠道、开辟资金链和物流链。②从“互联网+工业”来看,互联网工业正在从消费品行业中转向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进行全面的渗透,从而转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

1.2 创新能力整体上升

“互联网+”不能离开创新、改革,“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也是处在一个互相融合的状态,在互联网改革时代中,要展望改革时代、拥抱未来,为互联网创造新的商业环境,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人才、鼓励员工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阶段来把握住市场的需求、加强创新合作资源、推动技术成果以及改革,随着互联网经济以及社会不断的竞争,技术观念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指标,所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只是仅仅满足于对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加的注重人才思维的创新以及创造力。

1.3 技术、知识与时俱进

从5G“互联网+”有关技术行业来说,每项技术中的潜力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改革技术,所以,在5G“互联网+”时代下,技术、知识换代更新是较为迅速、产品的设计也在不断进步、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也要优化、设备设施不断更新,让更多的现代人都能够体验到知识和技术上不断改革。对于传统的技术来说,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但是从互联网发展之后,机器人智能化技术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其工作效率也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样大大减少传统操作上技能工人的劳动力,但是,在这样是时代下,企业的要求就更加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动脑能力、有信息化设计能力、并且要求技术、知识型人才都要和社会与时俱进,人才的培养将是一大重点研究的问题。

2 “互联网+”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策略

2.1 职业培训教材“互联网+”

一般来说,职业教材由教育行政部门选择,这就导致教材陈旧、质量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当人才培养期间选择学生自己选择教材时,也会存在着两难的问题。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通知》指出高校继续开展网络公开课,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入发展,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学生可通过PPT、视频、网站等多种媒体获得免费教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还可以拓展视野,为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科学依据。

2.2 职业教学培养“互联网+”

学生毕业后工作期间自身具备的基础技能无法满足公司的需要,这一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也存在,尽管许多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但在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中总会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院邀请一些公司到高校指导教学,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成本高、协调困难等问题,如果次数较少,就会致使效果不太明显,而借助5G、5G+无线网络下的App,商务专业人士在双方手机上都可以为学生授课,专业实时互动的方式,具有成本和时间灵活的特点,能有效增加听课次数,更好地被学生理解[1]。

2.3 教育实践中的“互联网+”

以往,学校在教学中由于很难联系到大量公司组织学生实习,渠道也非常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互联网+”可以将学校管理系统与国家信息管理系统与第三方网络招聘系统进行连接,学生通过校园网知道哪些公司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公司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业务系统看到哪些合适的企业发展的人才,这样可以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和信息交流,使人才更加灵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有需要的公司可以及时找到实习生,学生也可以及时找到合作伙伴,这种方式避免了资源的“不均衡”。

2.4 明确人才教学实践培养目标

“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的界定目标是从“互联网+”的角度,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计算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还要有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在胜任工作要求的同时,又能适应“互联网+”的需要,以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培训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把信息技术的手段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学校要根据当地市场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且“互联网+”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完整性,以适应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学校根据当地发展趋势,设计“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促进学生的良好就业。

2.5 创新专业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视角下,人才应及时创新教学思路,树立“互联网+”的教育理念,形成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功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当前“互联网+”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需求应以“互联网+”为导向,开展课前自主学习、课内和课后调查学习、指导和答疑模式,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推动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依托网络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结合网络等教育软资源建立网络化培训模式。

2.6 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必须以“互联网+”为导向,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然后进行科学、系统的设置,提高课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因此,在实际人才培养期间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目标的实现。

3 5G时代“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1 培养高级人才目标

根据5G时代“互联网+”工作的要求,要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并且要根据当前的产业发展需求,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担起人才培养模式中适应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服务需求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等重任。①要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人群以及不同技术领域,制定出不一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显现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②企业劳动人员要具有生产、服务、管理等相关能力,能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能灵活处理生产中的各个问题,其培养高级人才目标要显现出技能性以及复杂性。③通过时代不断变化、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劳动人员要具有职业发展和不断学习能力的基础,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级人才目标应突出职业教育的永久性[2]。

3.2 实行动态性专业设置管理机制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专业设置应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岗位人才进行培训,修订专业技术目录,使专业稳定性和灵活性得到统一,在职业院校中,可以成立一个自己的专业设置方向,灵活合理地调整所要提供的保障,并且,要严格监管专业设置,控制新专业设置中的门槛,一旦出现不合格专业点,要立即实行减招、进行专业上整改、取消专业点等管理机制,适应5G时代“互联网+”,重视社会的导向,充分了解企业技术的需求,在校期间也要严格的考核学校教师师资力量,进一步实施和拓展职业院校自主办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3]。

3.3 引导人才自主学习能力

职业教育要加强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增强技术创新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①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发展社会实践能力。②在专业教材的撰写方面,要凸显技术发展趋势,让学生关注技术的发展,感受科技的改革创新。③在技能方面,不要过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一致性,在技术合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能力,利用资料查阅和现实操作来培养人才[4]。

3.4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5G时代“互联网+”人才培养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加强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特点,教研组要积极采取对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团队业务研讨、外出业务培训、网络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学校应以学生准则为基础,通过与当地企业和行业的合作跟踪分析学生就业情况,精准定位人才培训目标[5]。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教师开发微课堂,在“互联网+”时代下构建人才培养模块,将“互联网+”信息内容和技术要点融入专业知识培训中,培养真正适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4 结束语

在新一轮的技术改革和产业转型中,5G时代下“互联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调整我国产业与互联网之间相互融合,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箭在弦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界提供了新的机遇,职业教育的许多方面也深入融合了互联网、网络管理、网上录取等,远程教育培训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想搭上“互联网+”时代的顺风车,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现有职业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使职业培训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将“互联网+”应用于人才培养中,不仅提高了人才的素质,而且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可以在学习中深化了解“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更高效的分析、决策、辅助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人才自身素质和竞争力,为新时期提供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人才时代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