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巧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州,350000)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起病迅速与病因复杂的特点,极易产生失血性休克或脏器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伴有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波动较大等情况,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3.51±11.63)岁;出血程度:轻度26例,中度12例,重度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3~55岁,平均年龄(44.44±11.5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认知水平正常。
1.3 排除标准 合并外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药物依赖症、乙醇依赖者;认知水平下降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以及感染预防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高年资护士作为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加强培训,对其护理技能予以定期考核。2)病房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等;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对住院环境与治疗医生等有效介绍,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房内可摆放一些新鲜的植物,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定时更换床单被褥,告知患者与家属注意室内卫生。在患者晚上入睡前,护理人员需对病房内温度有效调整,加快患者入睡。病房内摆放疾病宣教手册,便于患者与家属查阅;对病房环境与物品使用情况每天定时查看。3)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引导其诉说内心想法,借助开导法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将疾病发生机制与治疗后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介绍,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充分减轻;开展集中心理指导,1~2次/周,告知患者疼痛与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属于常见表现,不必过分担心,遵医嘱治疗就可改善,对手术效果与生命质量没有影响。选择适当的时间对患者予以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患者的隐私予以充分保护。4)饮食干预:上消化道出血会对食管功能造成损伤,急性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暂禁食,成功止血以后,饮食以半流质无刺激性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加强营养干预,主要分为2类,一类为肠内营养,另一类为肠外营养,加强营养供给;营养师多和患者家属联系,对患者的口味变化充分掌握,最大程度地制定满足患者饮食习惯的方案;5)口腔干预与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注意清洁口腔,保证口腔卫生,积极清洁口腔,对没有完成清洁任务者进行有效监督;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将遵医嘱的意义与不遵医嘱的危害告知患者,促使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升。
1.5 观察指标 1)依从性:通过自拟调查问卷方式判定,百分制,评分在80~100分为完全依从,评分在60~70分为部分依从,评分在0~59分为不依从;信效度较高,Cronbach′s α系数0.785;2)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判定,包含7个内容,包括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等,满分21分,分数与睡眠质量呈反比例;信效度较高,Cronbach′s α系数0.736;3)并发症:贫血、失血性休克以及感染等[3]。
2.1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3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1例贫血、1例失血性休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例失血性休克、6例贫血、2例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比较[例(%)]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与黑便,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造成直接影响,不利于康复进程。
优质护理更注重护理理念与护理行为,坚持人性化与优质化的护理理念,对患者予以心理干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干预等,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并发症出现减少。本研究与黄小花等[4]研究结果相近。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行优质护理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