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第三实验小学 赖丹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左右,识字量大,任务重。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汉字的性质、特点,遵循汉字“因义构形”“因形表意”之美,优化识字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提高识字效率。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一节课的有效注意力时间在15分钟左右。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让学生死记硬背生字会让他们显得力不从心。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意志相对薄弱,如果教师没有科学引导识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无法提高,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据此,教师要心中有数:汉字有不同的系统,如部首系统、声符系统、意符系统等,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借助声旁、形旁,巧妙地讲解一字,让学生妙学一串。如教学有关带有“穴”的字,可先出示洞穴图,让学生知道:人类曾经住过像这样的土室或岩洞,这样的住处叫“穴”;接着出示金文,两个“口”表示洞穴顶部的石块。“穴”的本义是土室或岩洞,引申指动物的巢,例如,蚂蚁的巢叫蚁穴,老虎的巢叫虎穴。当学生明白“穴”的意思后,就可引导学生学习“窗”:岩洞里很黑,聪明的古人就在洞顶上开了个天窗,用来透光和出气。后来有了房屋,窗就安到墙壁上了。窗户上有时透着刺眼的阳光,我们用“窗帘”来遮挡阳光。“帘”下部是“巾”,表示窗帘是用织品做的,“穴”表示门窗。此时,还可问问学生又知道哪些带有“穴”的字,教师顺势而教:“突”,是会意字,用“穴”和“犬”表示狗从洞穴中猛然冲出来,引申为忽然、突然。“穿”,会意字,古人认为老鼠是用牙齿穿洞的,本义是穿通,引申为通过。“空”,形声字,“穴”表意,“工”提示读音,本义是窟窿,引申指没有内容。
汉字生动形象,酷似图形,便于联想记忆,教师巧讲一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提升了识字能力。
识字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对阅读、写作至关重要。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写错别字,习惯性地将错别字归咎于学生的粗心。细究其因,汉字在据义构形时就出现一些形近字,经过发展演变,形近字越来越多。教师在形近字教学中没有“对症下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抄写,学生不理解汉字的构字原理,运用时完全跟着感觉走,所以容易出错。基于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汉字的构字原理,引导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识字,并能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辨、辩”这两个字形体繁杂,难学难写,学生经常混淆不清。厦门的杨老师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明白这两个字音符都是“辡”,读“biàn”。“辡”由两个“辛”组成,指罪人。“辛”指古代用来在奴隶或罪犯脸上刺字或用刑的刀,引申指有罪。“辡”在构字时常做音符,“辨”的意符就是中间的“リ”(刀),表示用刀剖分,就是区别,如辨别、明辨是非。“辩”的意符是“讠”,表示用语言争论,如争辩、辩论。在学生明白这两个字的区分意义后,再引导学生想想带音符“辡”的字还有哪些。学生马上就想到“辫”的意符是“纟”,应该和丝线有关,头发如丝线般编成辫子;又能联想到“瓣”的意符是“瓜”,应该和瓜类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瓣”的本义是瓜类的籽,引申泛指植物的种子、果实分开成一块块,如“豆瓣儿”“橘子瓣儿”,又引申指花瓣。
汉字有着很强的科学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要遵循汉字学施教,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准确辨析形近字,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让学生能独立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就要充分研究汉字本身蕴藏的规律,依据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约为56.7%,是汉字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其构形方法,依据其内在规律,教会学生掌握音符、意符,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发挥自主意识,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例如,在学习“青”字家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清、请、晴、情、蜻、睛,学生发现它们都带有一个“青”字,都是左右结构。教师趁热打铁引导道:右边的“青”提示字的读音,是它的声旁,也叫音符;左边是形旁,表示字的意思,也叫意符。像这样由一个音符和一个意符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也叫意音字。这些字长得很像,读音也很接近,有什么好办法区分?此刻,便以一例引开:可以根据形旁区别它们。三点水的是“清”,因为与水有关;其他的五个生字让学生自主发现:言字旁的是“请”,用语言请人坐下;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是日字旁;目就是眼睛,目字旁的字就是眼睛的“睛”;竖心旁的字就是与心情有关。在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构形方法后,可让学生拓展学习:“婧”本义指有才能的女子,后来引申指苗条美丽的女子。“倩”本是对男子的美称,古代一些男子的名字就有“倩”字。后来词义变化了,表示美丽,用来形容女子,有个词叫“倩影”,指的就是美丽的身影。
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从音符、意符识字,学生轻松记忆,灵活运用,触类旁通,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定能掌握方法,自主学习。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思维培养需要依靠具体形象的教学来进行。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结合图片及动画等形式将汉字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同时绘声绘色地描述汉字的演变,让他们感受到汉字背后奇妙的故事,引导他们体会汉字独有的魅力,领悟汉字蕴涵着民族的智慧,进而引发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例如,学习“寒”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描述画面:屋里的地上结冰了,房屋冷飕飕的,人光着脚踩在地上,蜷缩着身子,虽然他在周围放了一些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人在屋子里冻得发抖。当学生有具体形象的感受后,再引导学生观察金文作介绍:“宀”是房屋,中间是“イ”和他的脚,人前后左右的“屮”是草,下部的两短横是冰。这就是古文字“寒”。后来,汉字逐渐笔画化了,楷书“寒”字仍保留了“宀”“冫”字形,却用三横两竖一撇一捺表示人和御寒的草。
再如,“雁”字构形稍显复杂,学生若简单地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各偏旁的构字作用不理解,仍属死记硬背,识记的效果事倍功半。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讲述:“雁”字从“隹”,表示大雁是鸟类;大雁在天空中有时会排成“人”字,所以老祖宗就在“隹”的前边加上“イ”;“厂”的字形是山崖,大雁飞累了喜欢躲到山崖下休息,既能避风保暖,又可防备敌人从背后偷袭。讲清楚“雁”字的字理,学生便能直观地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降低识记难度,还能从中了解大雁的习性,拓宽知识面。
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掌握汉字的相关知识和构形规律,遵循汉字之美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识字之乐,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