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固摄治疗口中咸味1则

2021-10-11 18:31:05于海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于海

摘要:味觉异常是身体气血阴阳失于调和的临床表达,口中咸味常与肾中水火失司相关,肾中阴阳失于常度,亦有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可从滋肾固摄着手治疗,可收获理想效果。

关键词:口中咸味;滋肾;固摄

《素问》中早有关于口味异常的记载,历代医家亦多有研究,深究其病因多于七情异常为致病之本燥火寒食为致病之标。口味异常,通常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认为:肺胃之气开于口,脾气通窍于舌,肾气通舌之本,而脏腑间有时亦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传变,相互影响。这些脏腑发生病变时,表现出全身性症状的同时,也会出现口中味道异常。

《临证备要》云:“口咸,系肾液上乘”[1],故口咸责于肾,当从肾论治。咸味入肾,肾主水,肾气亏虚,寒水上泛故口咸。《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患者常表现为口味异常,口中咸味,或兼有咸味痰涎吐出,多为肾虚寒水上泛之像,或脾虚水湿上乘。口中咸味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色欲劳伤,或病久伤肾,或年老体虚致肾中之气虚衰,肾中真阴真阳损害。真阴伤损则肾阴虚,阴不治阳,虚阳上乘,携肾之液上泛,故表现出口中咸味,或兼有咸味痰涎。真阳伤损则肾阳虚,阳不治阴,固摄失约,肾水上泛,故表现为口中咸味,有时患者亦表现出体虚乏力,气短少言,肢冷畏寒,腰膝酸软无力,夜尿频多,舌淡体胖,苔薄白水滑,脉沉细无力。

验案举隅:患者运某,男,50岁,2020.12.16初诊。自觉口中咸味1年,多次就诊于天津地区医院,与健脾和胃中药内服治疗,未有明显好转,转而加重,后辗转来我科就诊。

现症:自觉口中咸味,味觉减退,已不知酸辣甜,唯有不断之咸味,时有呃逆上反与咽喉处,时时欲吐,但吐之唯有唾沫,不分昼夜,受气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发作时偶感两胁部闷胀,无腰酸腰痛,无头晕头痛,无记忆力减退,舌红少苔中有裂痕,脉细数,肾脉略无力。中医诊断为 :口中异味,肾阴火旺之证;治法:滋阴降火,补肾固摄;处方:左归丸+交泰丸加减:

组成:熟地24g 山藥12g 山萸肉12g 制附子6g

肉桂6g 杜仲15g 鹿角霜15g 枸杞子15g

当归10g 生牡蛎15g 生龙骨15g 生磁石15g

黄连10g

5服,200ml水冲服分两次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忌辛辣油腻肥甘厚味之品。

嘱患者注意保暖,调节情志,变化随诊。

二诊:患者诸症减轻,口中能知正常味道,偶尔咸味。上方加减14付诸症已不显。

按:1.患者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口中咸味,咸味在五行之中入少阴肾经,唾沫亦为肾之液,故此可见此病在于肾。观其舌脉,舌红提示有热,少苔提示阴伤,舌中裂痕提示津伤程度加重;脉细佐证阴虚,脉沉提示虚虚之证,肾脉稍有无力,提示肾虚,综上考虑为肾阴虚衰,虚火上扰。肾阴亏虚,虚热内生,封藏失司,摄纳无权,肾气循经上泛,虚火夹肾液上溯,另外肝为肾之子,胁部为肝部,肾虚而肝络失养,故而胀闷不舒。《张氏医通》:“口咸,肾液上乘也。”[2]提示口中味咸多责肾病,肾者主封藏,藏肾中之阴阳也,其经脉循咽喉,夹舌本,肾阴亏虚,不能制约下焦火胜,虚火循经上泛,冲溢咽喉,故口中咸味经久不绝。同时肾为胃之关,肾虚不能固摄,胃中津液失于之约,恐有上溢之势。综合种种病机,肾虚火旺为其根本。

2.处方药味作用机制分析

结合患者病机特点,治以滋阴降火,补肾固摄,用左归丸+交泰丸加减。方中熟地滋补肾阴,阳化气,阴成形,治病应以形体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肾之阴精具有凉润、宁静的作用,故无论肾之阴虚阳虚,补养之时均需补养肾之阴精。熟地甘温,入足少阴肾经,可益精填髓,故金·张元素谓其有:“封填骨髓,滋肾水,益真阴”之功。《景岳全书·本草正》云:熟地“滋肾水,填骨髓,益真阴。” [3]后世本草亦多持此说,水与火分为阴阳,相互制约,若人身阳火偏亢,则必阴水不足,可滋阴水以降阳火。熟地甘温,大补真阴,具有滋阴壮水,抑制阳亢火盛之功。阴虚而火盛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4]亦如一阴煎方中重用熟地,治疗肾阴虚损、虚火发热之证。

熟地配枸杞子益精填髓,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益精养血、明目的作用。熟地与构祀均归肝肾二经,两者共用,肝肾同补、益精填髓,大补肝肾精血,主治一切精血亏虚之证。地黄醒由大怀熟和构祀二药浸酒酝酿而成,熟地配构祀,肝肾同补,益精补血,共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诸症。此外大补元煎、左归丸、右归丸、大营煎、小营煎等方剂中均有此配伍。

熟地配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助肾摄精治功效,山茱萸为收涩药具有止带止崩之效。熟地擅于益肾填髓,山茱英偏于固摄肾精既补阴助阳又可藏精气,为补肝益肾、涩精固脱之要药。涩精固脱、两药合用,熟地配山茱英,景岳用于以下诸症:①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夜尿频多等症,如左归丸、右归丸,熟地配山茱英,增强其滋阴固摄精关之力。②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等症,如固阴煎,熟地与山茱英共用,固冲任,固经养血止血。

熟地配当归补血活血,熟地填肾精补血,当归养肝血补血,两者相须配伍,更擅其功。熟地味厚性静,当归气轻易动,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补血活血,尤为精当。贞元饮,即以熟地配伍当归,另加炙甘草组成,治疗“妇人血海常亏,元海无根,肝肾亏虚者”。熟地配当归,入血分,共奏补血之功,如此配伍还见于大补元煎、大营煎、当归地黄汤、赞化血余丹、逍遥饮、决津煎、胎元饮等方中。30首熟地、当归共用方中,当归常以二、三钱(6-9g)用之,但泄泻或血动者当慎用之。

熟地配肉桂、附子补阴回阳,熟地与肉桂、附子配伍,具有补肾助阳的作用。肉桂、附子辛而燥烈,熟地甘而腻滞,二者配伍,辛可动腻滞,甘缓可防燥烈,一动一静,刚柔互济,行而不散,补而不腻,补阳之中配以助阴,共奏补阴回阳之功。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5]肉桂、附子补命之火,具有推动和温煦肾气的作用,可复肾阳,但“孤阳不生”,肾中阳气需与肾中阴精结合才可转化为肾气,熟地填补肾中真阴,使肾脏气化有源,两者结合,阴阳互助,补阴回阳。景岳运用熟地量多大于肉桂、附子,究其原因,除了肉桂、附子性燥烈或有毒外,也有“少火生气”的目的。

交泰丸的配伍中仅有两味药,即黄连和肉桂。黄连为苦寒之品,主入心经可清中焦之火热,亦有清热燥湿之功效,同时黄连有存阴的良效,清热泻火而不伤阴;张锡纯用黄连善入心经以清热,无论虚火实火都可以应用。

交泰丸中肉桂为辛甘大热之品,入心肾二经,主治元阳亏虚,阴寒内生,气血凝滞所致诸症,肉桂善治虚阳上越,虚阳的本质是肾阴亏虚,阴不治阳,以小剂量肉桂引虚火归于肾中,上热得退,下寒得温。

黄连苦寒入心经,肉桂大热入肾经,寒热并用,水火得济,肉桂引火归元,引药入心肾二经,为方之使也。二药共凑交通心肾,水火既济之功,标本同治,调和阴阳。

方中龙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龙骨为药之上品,《神龙本草经》对龙骨性味的记载:甘,性平。《本草纲目》记载“涩可去脱”。入心,肝,肾经。龙骨配牡蛎,龙骨与牡蛎二药均质重沉降,生品入药,功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二药伍用,属相使伍用,均适用于镇惊安神,益阴潜阳,涩汗固精,软坚散结之力增强。然而,龙骨以归心经为主,故镇惊安神之效较牡蛎突出。

磁石性寒味辛。具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之功效。与龙骨牡蛎合用增强其潜阳固摄之功效。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之功效。滋肾阴中药恐有滋腻之嫌,加入少量温肾阳之药,可阳中求阴,又可解滋腻之性。

诸药合用,起滋阴固肾之效,复肾阴阳升降之本职,肾中阴阳调和,故周身水火得以归元,口中涎液正常,口中异味得治。

参考文献:

[1]闫宏钧.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塞对于脑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母婴世界,2016,7(13):115-116.

[2]李佳萌. 味觉异常在疾病预防与诊断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8):192.

[3]李爱莉. 补肾宁心颗粒对实验性焦虑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4]李卫民. 影响方剂中地黄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5]张攀. 补肾活血化浊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