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探析

2021-10-11 02:31:40牛芳牛子琪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县域经济

牛芳 牛子琪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发展战略。县域创新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活力和难点也在县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积极作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作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根本途径,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山西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不优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实施创新理念引导工程、创新人才引领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创新环境支撑等措施,全面提升县域创新效能,促进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2096-8442(2021)04-0096-06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研究”(2018041009—4),主持人牛芳。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推动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已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山西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落实,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全新的谋划部署,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山西计划到2023年,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区)5个,建设省级创新型县(市、区)10个,建设省级创新型乡镇100个,示范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总结当前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探索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对于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实现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性成效

(一)开展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民乃邦之本,县乃国之基。县域是以县级行政区为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的系统。县域上连城市,下融农村,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构成了省域、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县域经济活则省域活,县域经济强则省域强。县域创新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17年5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在山西转型发展大局中,县域经济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当前,山西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管理体系弱化,因此,全面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对于山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西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更好完成各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任务,发布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县域创新发展。

(二)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成果

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中,山西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人才为先、需求导向、差异发展”为基本原则,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促进先进技术成果与县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并通过设立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开展人才支持计划等措施,积极支持县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确保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项目、一定数量的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在县域落地。各县(市、区)政府也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格局,突出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经过几年的实践,山西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县域创新创业蓬勃兴起,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县(市、区),取得不少值得总结借鉴的经验。

近年来,国家级创新型县域交城县,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走出了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科技创新百佳县平顺县,借助现代科学种植技术实现传统中药材和传统农产品种植及深加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全力营造科技项目至上的招商引资氛围和环境,走出了以技术创新引领精准脱贫的路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太谷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力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农高区”,通过构建太谷区(县)人才智库、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快“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平台”建设,全力壮大特色农业等,走出了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聚集的路子。科技创新百强县孝义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确定以“科技兴市”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全力推进本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开发区为主战场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后发优势,以科技兴农为抓手推进孝义市传统农业特色化和生态化,走出了科技、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的路径。这些县(市、区)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走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为推进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

山西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薄弱,在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县域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山西全省有117个县级行政区,其中91个县有煤矿。在煤炭工业发展初期,丰富的矿产资源无疑是工业化起步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造成了非资源型产业挤出、人力资本挤出、科技创新挤出以及教育挤出等,加大了经济增长的风险。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产业结构不佳的山西经济发展受到重创,残酷的现实倒逼山西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但是,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资源依赖思想的惯性犹存,一些县域的发展思路还没有真正转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县域科技创新意识淡薄还不同程度存在。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视不够。在抓县域经济发展中,有的县级顶层领导存在重基础设施、重产业、民生,轻科技发展现象,导致缺乏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政府引領、鼓励科技创新的措施不健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部分行业部门领导对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深。有的部门的领导干部认为科技创新应该由科技部门来抓,缺乏战略思维、长远考虑,协作合力尚未形成,不少地方往往是科技主管部门“单打独斗”。同时,有个别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意识也不到位,直接影响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提升。三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意识欠缺。不少企业缺乏真正有竞争性的核心技术,同时受小富即安思想影响,存在满足现状、怕冒风险的思想顾虑。

(二)县域科技创新人才匮乏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人主导的,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但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山西在县域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山西不少县(市、区)创新人才结构表现为学校研究机构人才多、企业人才少;培养人才多、返乡人才少;新能源、信息技术、农产品精加工等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少;中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创业人才以及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缺乏。再加上由于县域基础条件差,不少县(市、区)存在顶尖人才引不进、优秀人才留不住等困境。这样的人才状况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技术人员任用不合理。有的县(市、区)对技术岗位、技术人才没有完全做到“因才设岗”“因岗聘人”。导致有的技术人才因没有相应的工作方位而“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技术人员因专业与安排岗位不对而到岗不出力,浪费人才资源,制约科技创造创新。三是县域科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不强。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除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等职业道德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山西有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科技发展规律认识不深,严重影响了科技工作的效能。

(三)县域科技研发投入少

创新活动需要大量投入,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以下时,是技术使用阶段;研发强度在1%~2%之间时,处于技术改进阶段;研发强度在2%以上,就进入了技术创新阶段。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是衡量这个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山西研发强度一直在1%左右徘徊,研发投入偏低,创新驱动的任务艰巨。全省县域的科技投入则更少、投入渠道单一且不均衡。一是科技创新基础较差。总体上山西的科技项目总量少,且项目资金也比较少。并且现有科技项目的分布也不均衡,发达的(市、区)科技项目较多,而边远贫困(市、区)项目相对较少。二是县级财政科技投入少。县域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难以保证基层科技工作的开展,科技工作和创新活动受到限制。三是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不畅。部份县(市、区)尚未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导致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大、科技投人渠道单一、缺乏研发投入。四是企业用于科研的投入不足。少数企业经营上存在短期行为,忽视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忽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产品核心竟争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

创新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弱与否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山西县域经济的产业构成通常以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多数规模小、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研发队伍不稳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创新乏力。而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较少,致使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完善。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创业苗圃、产学研合作平台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场所、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人才培训,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竟争力,加快企业创新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山西尚有部分县域没有搭建起这样的平台,或者搭建起这样的平台却没有按照产学研要求实实在在引导或帮助企业开展申报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专利、搞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应用等科技创新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二是创新投入产出比还不高。目前,山西的科技成果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还很不足,加之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协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导致不少县域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专利都藏身在“深闺”中,处于“沉唾”状态,没有得到开发、推广、应用、发挥效益。这种状况还大大影响了一部份企业或者行业人才发明创造积极性,甚至出现个别县只追求专利申报数量,而不注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五)创新环境不优

创新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未来。创新环境优良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否则制约和阻碍科技创新。创新环境由软环境和硬环境组成,硬环境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和创新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软环境主要指创新政策和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等在内的创新文化。山西的县域创新环境整体不佳。一是县域创新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较多。山西经济发展好的县域几乎都是煤碳资源型的,长期挖煤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这些县域投入大量财力进行生态修复,但历史欠帐太多,生态修复效果未达预期。虽然有的县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如安泽县、陵川县等,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慢,真正的创新也难以开展。二是不少县域没有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人们普遍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意识淡薄,不思创新、不谈创新、不愿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思想仍然存在,没有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政策也不灵活,不能有效推动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人们享受科技创新成果的意愿也不强烈,县域的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大剧院等民生工程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宣传引导的作用。

三、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关键是要从理念、产业、科技、要素到体制、政策、环境进行深刻变革,部署落实创新驱动这个“大战略”在一个个“小县域”的贯彻实施,形成具有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的“创新模式”。

(一)实施创新理念引导工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讲,要发展就必须有正确的发展理念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我们党治国理政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创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做出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县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把创新摆在县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是引领发展笫一动力”的理念深入人心,做好县域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创新发展规划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化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意识,深化企业是真正创新主题的思想,依靠科技创新走小县城大科技的路子。

(二)实施创新人才引领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实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平台是载体,项目是纽带,三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把实施项目的过程变为培养人才的过程和发展产业的过程,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要围绕县域发展需求提出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措施,加速造就一支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本土人才队伍。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党政干部、科技人才、企业家等引领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使他们真正具备了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觉的引领创新,成为政府推动创新、开展科技创新和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领头雁。二是大力培养和储备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要采取“走出去、請进来”的办法,积极主动与具有优势的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各类人才,选择部分发达地区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依托知名高校、跨国公司和培训机构为山西县域培训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把人才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强化基础教育、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重视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发展各类教育,搭建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辅导平台,培育未来人才,以人力资源的开发推动优势资源的开发。三是实现县域发展从“人才支撑”到“人才引领”。要以人才结构调整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优化发展,引领全省县域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高层次人才的大力引进和培养,实现人才聚集效应,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依托重点项目引进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

(三)实施协同创新工程

政府、行业部门、企业要统筹协调,集聚县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量。一是政府要谋全局,保障科技创新投入。各县(市、区)政府不仅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以地方财政支出的l%以上比例预算科技投入经费,还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知识产权专利、重大专项发明等资助和奖励力度,全面支持各行业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同时,要足额预算科技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运转经费,为科技主管部门开展县域科技服务管理提供经费保障。二是行业部门要相互协作,释放“民间创新”活力。行业部门是承载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的主体,加之县域经济的繁荣源自各个行业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因此,各行各业要挤出更多资金搭建科技研发平台,鼓励和扶持科研技术人员集中精神搞发明创造,从而最大限度为全面开发“民间创新”释放活力。同时,要深入机关、企业、农村、学校调研、宣传、挖掘“民间”发明创造,并由政府每年主办一到两次大型“草根创新”大赛,对“民间”发明创造进行评选表彰,尤其要对重大发明创造颁发特别贡献奖,充分集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能量。三是企业要释放自主创新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各企业要克服只重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树立远景观和核心价值观,转变依靠政府资源的等、靠、要思想,主动加大自身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开发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升级、不断强大、不断盈利。

(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创新型企业是县域最有活力的企业,是创新型县域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培育和扶持创新型企业,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一是要培育优秀的企业家。优秀企业家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企业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是提升县域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县域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够引领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优秀企业家。二是要重点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关键是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概括起来是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责任。要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让企业家掌握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远见的战略决策,树立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发展为创新型企业,成为县域驱动创新发展的创新主体。三是要协同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协同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

(五)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生产力对接。一是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网上平台与实体机构相结合、技术要素与功能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政府、行业、中介机构良性互动,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二是拓宽技术引进的渠道,推进科技创新。引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引进高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引进适宜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产品精加工,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科技惠农。三是加强创新园区建设。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对创新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创新园区建设专项投资基金,不断完善创新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吸引高端人才来创新创业。使创新园区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

(六)实施创新环境支撑工程

创新环境在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进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优化创新环境。一是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弘扬右玉精神,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彰显使命担当,持续修复优化县域的生态环境。二是要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动力,加大培育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业新媒体、创业训练营、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器”;以中小企业+众创空间、园区+众创空间、大企业集团+众创空间、中介机构+众创空间、创投机构+众创空间、高校科研机构+众创空间等新模式,降低创新成本,拓宽项目源,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众创空间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服务内容标准化、资源共享国际化的发展局面,不断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思创新、人人都敢创新、人人都会创新的良好氛围。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用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有力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总之,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县域要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本,把教育作为创新之基,把文化作为创新之魂,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进而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7-05/ 24/content_5196268.htm.

〔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 shanxi. gov. cn/sx? szfxxgk/sxsrmzfzcbm/sxszfbgt/flfg_7203/bgtgfxwj_7206/ 201806/t20180621_456433.shtml.

〔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杨占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谷建全.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7〕张来武.产业理论与创新驱动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刘素琴.浅谈如何抓好县域科技创新〔J〕.遵义科技,2016(02):3-13.

〔9〕孙洁.破解发展难题县域正在成为创新高地〔J〕.中国农村科技,2017(08):26-31.

〔10〕宋琪.关于陕西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1(20):193-194.

〔11〕魯华君.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困境与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20(05):51-53.

〔12〕祝宝基.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20.

〔13〕杨旭钊.河北省县域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0.

责任编辑董军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县域经济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基于Web技术的实验设备管理模式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0:54:49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3:41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7:42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7:57
浅析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7期)2016-03-07 09:39:1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
求是学刊(2015年5期)2015-09-11 0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