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引红
山西省长子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因上古时期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封于此而得“长子”县名,有“千年古县”美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还是精卫填海的故事传说发源地、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国都所在地。这里传承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制作技艺、戏曲、曲艺等,比比皆是。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项,分别为:上党八音会、长子鼓书和响铜乐器制作技艺。此外,还有长子道教音乐、长子潞麻、长子钢板书等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有100余项,可谓精彩纷呈、争奇斗艳、不胜枚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鼓书,便是在长子县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在长子县这块土地上,同长子鼓书一起生根发芽的还有众多其他曲艺曲种,诸如长子莲花落、长子钢板书、长子道情、长子扇鼓、长子鼓儿词等,而经过时光洗礼、岁月积淀,长子鼓书这门曲艺艺术脱颖而出,现今发展成为深受长子县及其周边地区百姓喜爱的主要曲种。
长子鼓书起源于农村,成型于农村,发展于农村,也扎根于农村。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当时,一些爱讲故事的人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的时间,在田间地头、院前饭场,给人们讲一些短小的故事或长篇话本,长子人民把这种形式叫作“访古”;发展到清朝嘉庆年间,“访古”的句子有了合辙押韵、格律对仗之讲究,但仍不带腔韵,或曰:“有节奏但不带旋律”;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演员开始吟句略带唱腔,有了说唱的迹象,并加入了打击乐器简板和小鼓,简板打基本节拍,小鼓在演唱间隙敲击节奏型,这样敲一句唱一句,既使得表演者有了清嗓修整的余地,也使得聆听者有了回味思考的空间;直到解放前夕,长子鼓书才有了基本固定的唱腔,除了简板和小鼓,又加入了胡琴伴奏,但基本是演员自拉自唱,或你拉我唱的二人组合,且艺人以盲残人为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长子鼓书几经风雨,几代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渐行渐变,形成了如今这种雅俗共赏、备受青睐的民间艺术珍宝。
长子鼓书属于板腔体,板式丰富,既有绵长悠扬的起腔、叫板,也有四平八稳的流水板、数板,还有快速炫技的跺板、闪板,更有激情高亢的甩腔、送板等,这些板式足以表现各种思想情感,塑造各个人物形象。乐队伴奏模式也是极具合理性,即:演唱流水板、数板、跺板等叙事性的旋律时,采取唱时不奏、奏时不唱的方式;演唱甩腔、送板等激越的拖腔旋律时,则采取紧打慢唱的形式,这样的伴奏方式既使得演员有着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又可以让观众轻松地把唱词听得一清二楚;间说间唱的长子鼓书,既可以表演幽默风趣的化妆小段,也可以表演借古论今的传统连本大书。
现在,长子鼓书可谓进入了一个朝气蓬勃、空前兴盛的时期,它以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老少皆宜等特点活跃在晋东南地区乃至其周边地区的广大农村和城市,是当地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
至今,在上党大地乃至周边地区,仍然延续着一个风俗习惯,人们家里喜得贵子、生日庆祝、高考中弟、红白喜事以及商人开业庆典、村里庙会赶集等重要节日,往往会请长子鼓书说唱团队来村里助兴演出。在长子县,鼓书从业人员多达200余人,可谓是一支庞大的文化产业队伍,全县总共约有60余支民间说唱团。说唱团都是自发组织的,也有几支影响力较大的团队注册了演艺公司。说唱团规模不大、来去轻便,一般是8到10人组成,演员4到5人,乐队3到4人不等,自带简易舞台、音响灯光等设备,被人们誉为“文艺轻骑兵”。因为这样的说唱团有几大优点,即人员少、易招待,规模小、易安排,价格适中、易接受等,相比其他的大型专业文艺院团更要轻便、灵活且经济实惠,所以在农村的市场氛围非常好。
长子鼓书说唱团每到一个地方(或曰“一个台口”),一般是连唱3天,下午晚上各1场,共6场。价格根据人员搭配、演出质量及团队名声等因素而定,一个台口的演出收入大概在7000元到15000元不等,每个团队每年平均约可演出50个台口。
演出模式基本固定,每到一处,找一块离主家较近的开阔平坦之地,搭起舞台、装好音响灯光、贴上红色对联,午饭后即可开书。每场开书前先由乐队演奏一段热烈欢腾的打击乐,并伴有主家的鞭炮齐鸣,当地谓之“吵台”,其作用是告诉人们即将开演,赶快到场。然后,演一个小段儿,这个小段儿有的是幽默风趣的现实题材作品,主要有《姐夫戏小姨》《砖头记》《考验仨媳妇儿》《喜事》《改支票》《六子相亲》《婆媳之间》《真假公爹》等,或是经典的传统小型曲目,主要有《吕洞宾抓药》《门楼会》《五子争父》《罗成算卦》《杨八姐游春》《小两口走亲戚》《袁小拖荆笆》《小姑贤》《马棚封宫》等,抑或是唱两个近年来参赛的获奖作品,主要有《山西面食》《长治美》《起乳名》《长子理发》《最后一笔党费》《腊月天》《正月天儿》等,小段儿表演时间一般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剧情引人入胜、结构紧凑严谨,既有观赏性,也具有教育意义。小段儿演完,便开始表演正本大书,说书人常常会用舞台语言“小段儿说罢开正封,观众们坐稳慢慢听……”来引出连本大书,连本大书是3天6场剧情相连、环环紧扣,曲目都是前辈艺人留下的传统曲目,内容大都讲述的是古典名著或传说故事,说古唱今、谕时劝事,主要有《五子登科》《响马传》《秦英闯祸》《征西传》《包公案》《施公案》《海公案》《张廷秀访苏州》《金钱记》《刘公案》《呼家将》等。无论是小段儿还是大书,唱腔都基本以长子鼓书的传统唱腔为主,但有时为了缓解听觉疲劳,使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说书人常常会在小段儿或大书里穿插一些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河南豫剧、河南曲剧等唱腔,这样更显得整台演出富有趣味、鲜活别样。现在的观众群体喜好不一,年轻人事多忙碌,缺乏耐心,则偏爱小段儿,往往听完小段儿纷纷离场;剩下中老年人稳坐书场,聆听说书人一字一板、娓娓道来的经典大書。
近些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一大批鼓书艺人的努力下,长子鼓书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新创作的精品小段,如《山西面食》《常回家看看》《起乳名》《腊月天儿》《惊梦》《一张画像两代情》《大嫂》《精卫填海》《慈母大爱》《暖春》《沃土芬芳牡丹王》《最后一笔党费》《带娘改嫁》《老宅》等,都由优秀演员演唱并参加了全国各级各类的曲艺展演和赛事,诸如,中国曲艺牡丹奖、群星奖、中部六省曲艺展演、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天津的“和平杯”非遗曲艺票友邀请赛、上海的“嘉定法宝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全国曲艺展演、深圳的“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重庆的“走马杯”讲好中国故事曲艺展演等,除此以外,长子鼓书还走出国门,远赴韩国、日本、法国等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些精品力作多次外出展演和传播,对长子鼓书的提高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长子鼓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曲种有了重新的认识,觉得它不再是“老土”艺术,还可以登大雅之堂,从而使得长子鼓书近些年日渐兴盛,尤其是在农村更是大放光彩,遍地开花。
长子县曲协副主席郭荣先和秘书长李瑞红创作了一首歌曲《长子说书人》,其歌词为:“打起了鼓板定准了音,我们是长子说书人,吃的是那千家饭,走的是那万户门,板一打说的是千年忠奸事,弦一拉唱的是百姓厚道心,说古唱今把人劝,一代一代传至今……”这正是长子鼓书时代传承的真实写照。尽管几代曲艺人传承,几多努力,出现了如今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是也有不可回避的问题和隐患存在,比如,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流行文化的冲击,从艺者年龄偏大的问题、从艺者女多男少的问题、从艺者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剧本创作人才匮乏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和隐患,都将是长子鼓书今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消除这些隐患,当地市县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做着各种尝试和努力,比如,成立长子鼓书传习所,除了技艺传授,还对说书艺人进行文化素质提升;启动鼓书进校园活动,娃娃从小就开始接触长子鼓书;成立县级长子鼓书曲艺说唱团,给予适当资金扶持;每年举办优秀曲艺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和培养更多的曲艺创作爱好者等方式。
长子鼓书扎根农村,服务人民,深受广大百姓欢迎和喜爱,这是中华文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号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以我们曲艺工作者应该加倍努力,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笔者相信,中国曲艺艺术的未来蒸蒸日上,长子鼓书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责任编辑/陈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