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背景下,做好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主要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考虑到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较为繁多,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时,一定要做好应用方式、应用尺度的把握,以确保信息技术可以真正为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帮助,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前兴趣导入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想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时,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做好对信息技术与知识内容匹配度的评估,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承担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任。如,在《图形运动》的教学导入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课前导入,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图形运动的方式,并对轴对称图形予以观察,由此来完成对他们的思维引导,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做好思维铺垫。又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导入时,我就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了了解,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了几种不同钟表的展示。第一种是数字电子表,此类表是最常见的表,学生在认识数字后,就能够完成对其所显示时间的认识;第二种是表盘石英钟,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表,但认识这种表并能读出时间的学生占少数;第三种是传统的摆钟,此种钟表学生几乎都没见过,但也有学生能读出时间。我在展示完三种钟表后,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表,觉得哪种表最方便”。有的学生说“喜欢电子表,因为看时间方便”;有的学生说“喜欢石英钟,因为上面有长短不一的表针,还在不停地转”;还有学生说“喜欢摆钟,因为它很精致,而且下面的摆一直摆动很有趣,而且整点报时的声音很好听”。我对他们的观点都表示认可,并告诉他们这三个钟表代表了三个不同时期的技术,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被进一步激发,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了铺垫。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师生互动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始终在进行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效果的策略研究。我认为,想要提升师生互动的效果,除了要保证教师行为科学性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激发出学生兴趣,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課堂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与教师在平等的状态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讨论,由此做到在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同时,让他们获得数学知识学习的良好体验。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够透彻,还会出现与加法算式混淆的情况。于是,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列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并通过数字连接、列算式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中,下排的每一个数字都要按顺序与上排数字相乘,由此来保证他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记忆。在此基础上,我还会对比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由此实现区别化记忆,让学生在与我进行思维、语言互动过程中,完成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趣味训练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训练是关键性教学环节。此环节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保证训练环节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训练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接下来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学生可以在此环节中实现所学知识的记忆强化,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最后,此环节还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需求,信息技术是最佳的课堂训练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巧妙设计课堂训练,让课堂训练变得生动而有趣。如,在完成《观察物体》的教学之后,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猜方块”的游戏。游戏中,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积木,每一个积木都是由不同数量的1cm正方体搭建而成。在该游戏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积木的全方位观察,然后在规定时间内,给出积木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的答案,答案正确进入下一题,答案错误则需要重新挑战。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状态,游戏采取闯关制,且越往后难度越大。又如,在完成《多边形面积》的教学后,我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训练阶段,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多边形,学生需要根据他们掌握的知识完成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闯关,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种以游戏为基础模式的课堂训练中,学生不仅能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同时还能考查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课堂训练,因信息技术的支持变得科学而有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走,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教师要做好对信息技术应用尺度的把握,保证其可以在激发兴趣、展示知识的基础上,不对课堂教学工作造成任何消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也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带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