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洪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多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时代性、实用性、方便性,进而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热情,同时也能领悟如何学习,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不到师生的重视,采取的教学模式以“手把手”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会按照既定的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常常缺乏运用的机会。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所摒弃,而“以学促用”教学模式能解决上述问题,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及手段。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本领,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引领“以学促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以学促用”教学方法的使用,不是简单的理论宣传,更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而是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策略,尤其是对于自觉性、领悟力都比较差的小学生,更是需要适当引导,而问题引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设定科學的应用步骤,并且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实现问题情境引导“以用促学”,“以用促学”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合适问题的引导下去摸索、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要领。
例如,在讲解“制作报刊内容”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其中的操作要点有在PPT中插入文本框、剪贴画等。这时,采取“以用促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以春节为主题来设计一个电子板报,按照教材中的操作过程来进行。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对这项应用缺乏兴趣。这时,老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幻灯片中的文本框如何插入?插入之后,如何在里面编辑文字?对于文字的大小、颜色如何调整?等。这些问题既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同时也是“以用促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学生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掌握了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问题教学的运用已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的秘密武器,尤其是和“以用促学”教学方法的搭配使用,更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以用促学”,提高教学效果
没有任务的“以用促学”是盲目的,只会让学生陷入无穷无尽的应用之中,而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与重点,更为关键的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是广阔的,也是有无数可能的。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采用“以用促学”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制定合适的目标,也就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直观地将要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运用多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解“报头制作”这节内容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用促学”教学模式,主要过程是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进行摸索,掌握关键性步骤及技巧。在学生正式操作之前,老师为学生设定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能在Word中熟练地进行文字编辑;另一个任务是能熟练掌握Word的版面设计。其实这两个任务是递进的,希望通过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在完成第一个层级的任务之后能进一步完成第二个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比单纯“以用促学”效果要好很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的情境,将知识与技能以“任务”的方式贯穿其中,以此搭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让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性知识点,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的学习体系。
三、活动落实“以用促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以用促学”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以用促学”的范围太广,很难做到精准发力,尤其是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而主题活动是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用超链接组织版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会开展一个主题活动,要求学生给老师已经制作完成的电子报增加一点超链接,从而丰富电子报的内容。为了实现“以用促学”的教学目标,老师将班级学生按照水平高低,有效搭配为五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这项活动,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评比,前两名的小组会有一定的奖励。在这种主题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在积极谋划、有效实施,通过最终的检查,发现每个小组都完成得非常好,取得的成效也非常大。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信息技术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创新和运用,其中就包括“以用促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策略,尤其是要借助问题来引导,借助任务来驱动,借助活动来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学科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