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内底部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利簋被《国家人文历史》评为九大镇国之宝,2002年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饭盆。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坛上祭祀祖先。根据周代礼制中的用鼎制度,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组合的最高礼仪。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朝灭亡,占领了朝歌。推翻纣王的残暴统治后,武王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許多铜、锡等金属。在我国商周时期,青铜被称为金,是只有王族才能使用的贵重金属。右史利用这些贵重金属为祖先檀公制作了这件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由于这件青铜簋是利所铸的,因此人们就称它为利簋。
簋的主要部位腹上用饕餮纹来装饰,呈现出一种神秘的威严感,显示出贵族的气势。云雷纹是青铜器上一种最常见的纹饰: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为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称为雷纹。云雷纹常装饰在青铜器纹饰的空白处作为底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如利簋上的云雷纹被用来烘托饕餮纹。
利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它腹内底部所铸铭文。铭文虽很简略,却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碳样做了测年,测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天文学家根据铭文计算出公元前1044年为武王伐纣这一著名战役的确切时间,这为商周两代时间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利簋是有关武王伐纣史实的唯一文物遗存,价值和意义不同凡响,称之为价值连城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