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慧
【摘要】托幼衔接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需要幼儿园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文章介绍了托幼衔接的具体内涵,对其重要意义、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阐述,随之提出了做好幼儿园托幼工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托幼衔接;幼儿园;教师;家长
0~3岁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作为担负3~6岁幼儿教育的幼儿园将教育向下辐射,做好2~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2~3岁婴幼儿家长早期教育指导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前已经出台的有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中,对于幼儿园和社区的早期教育持有积极和鼓励的态度。比如2016年修订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規程》中明确提到“幼儿园应当开展灵活多样的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另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幼儿园的教育需要与幼儿早期的教育进行衔接,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家庭对其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幼儿入园之前,伴随其成长的主要角色是父母。因此,父母只有正确教导幼儿,才能使其接受到科学的教育,让入园前的幼儿能在语言、精细动作、大动作、社会性及适应性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促进托幼衔接。幼儿园完全可以整合利用已有师资、园舍场地、设备设施等资源,成为能够面向各方面的特殊衔接性学校,与即将入园的幼儿家庭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得到比较科学的育儿观念和专业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接受到比较科学的教育。
优化托幼衔接是改变当前0~3岁和3~6岁教育断层的状况的有效手段,使得托幼衔接在教育和管理方面能够形成一个有机体系,更加有助于幼儿成长。托幼衔接既注重“托”阶段和“幼”阶段教育的各自阶段特点,不片面混同,又抓住0~3岁过渡至3~6岁的关键衔接点,更好地给予引导、帮助。
一、托幼衔接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托幼衔接是幼儿从托儿所到幼儿园,场所、环境、空间转换的一个过渡时期。对于很多幼儿而言,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比较重大的转变。很多婴幼儿在托儿所的时间很短,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与父母一起度过;在幼儿园之后,更多的是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度过,较长时间与父母的分离可能会使得幼儿一时间接受不了该事实。在面临环境、生活方式巨大变化的同时,幼儿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焦急情绪和其他状况,从而对未来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从以上常见的现象可以看出,重视托幼工作,做好两个阶段工作的衔接,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帮助处于托幼衔接阶段的幼儿进行适应和调整是这一阶段幼儿园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在托幼衔接阶段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适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意识,比如独自刷牙、独自上厕所、独自睡觉等。同时,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用餐能力和用餐习惯,促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另外,从托儿所到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做好这一阶段的衔接工作,让幼儿能够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做好托幼衔接工作,能够让幼儿对于幼儿园的新环境提前适应,在幼儿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幼儿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建立良好的交互关系。在整个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交际能力、态度和行为,对于幼儿在成长之后胜任社会生活能够产生十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培养幼儿面对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态和思想品质,让幼儿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是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托幼衔接工作研究现状
教育在生命开始的那一刻便要开始进行。《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入园之前教育的衔接,意味着幼儿教育必然需要进行延伸。
长期以来,在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历史中,0~3岁阶段婴幼儿的教育和3~6岁阶段儿童的教育一直处于脱节割裂的状态。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凸显。大中城市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有公益性的,更多的是营利性的。除去政府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早教机构近年开始注重和幼儿园的互动、交流外,大部分的早教机构和幼儿园处于互不了解、互不交流的状态。许多孩子虽然在入园前学习过早教机构的各种课程,但入园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分离焦虑,生活自理能力弱,无法尽早融入集体,大动作发展滞后等。此外,现在的年轻父母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存在许多缺失。孩子从出生一直由祖父母或保姆看护,这部分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各方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看护人的影响。进入幼儿园后,许多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影响了幼儿的适应和发展。
三、托幼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国托幼衔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之后,对于托幼衔接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不仅是城市,乡镇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幼儿托幼衔接阶段的教育和引导。尽管在思想层面有了较高的重视,但是在幼儿园和相关机构对于托幼衔接的环境设置,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幼儿园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环境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已有的托幼衔接阶段的活动和教育在本质上与普通的小班课程和活动没有明显的区别。对于刚刚离开父母的2~3岁幼儿来说,幼儿园没有针对其特殊的分离心理、焦虑心理进行课程设计。很多幼儿园没有在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中对这一阶段给予应有的重视,仅仅将其看作普通的小班活动和对幼儿的简单看护,没有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适应环境,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没有遵循幼儿的成长特征,对于幼儿日后的成长并没有较大的帮助。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相较于其他工作来说,幼儿教育工作比较辛苦。随着我国婴幼儿数量的逐年增加,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学历为大专和本科,整体来说专业素质和水平较低。特别是有的教师在接受简单的中职培训之后便开始工作,对于幼儿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认识和接触,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针对幼师的教育更多注重理论教育,在实践指导方面针对性不足,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很多教师对于托幼衔接并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思考过于简单。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具备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不足
处于托幼衔接阶段的幼儿家长年纪较轻,且多是独生子女,对于托幼衔接方面的认知并不十分充分,育儿理念基本上是通过网络平台、短视频、书本等途径学习的,并不完善,对很多内容和理念一知半解,对于专业问题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很多幼儿家长面对幼儿在托幼銜接阶段出现的心理焦虑、分离焦虑等现象,认为是由于孩子比较小,等其长大一些这些现象便会缓解,认为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家长与教师教育理念不同,沟通不足,导致双方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双方在托幼衔接的重要阶段不能处于统一战线,不利于托幼衔接的顺利进行。
四、做好幼儿园托幼衔接工作的主要措施
首先,幼儿园可为2~3岁幼儿和家长提供亲子互动课程。一系列活动可以促进2~3岁婴幼儿五大能区的发展,而且活动中教师与婴幼儿的互动、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对家长的育儿观念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让家长学会使用变通的方法,将理念和实践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从而帮助2~3岁婴幼儿顺利度过托幼衔接阶段。
其次,在幼儿入园前,幼儿园可做好入园适应,提前衔接。比如组织即将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及家长分批到幼儿园参观,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师,以及幼儿园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幼儿顺利进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
再次,幼儿园可对幼儿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并进行分析,以全面掌握幼儿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幼儿五大领域发展情况并进行分析比对。幼儿园也可提前为入园幼儿建立简单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在幼儿园适应活动中的成长点滴,记录幼儿的特点和指导要点,记录幼儿的进步情况,使跟踪指导更有针对性。这会让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有据可循,使托幼衔接也更顺畅。
最后,幼儿园可以采用“按月龄分班”制,将发展能力水平较为一致的幼儿分在一个班级。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幼儿、家长之间的横向比较,给予幼儿平等和谐的环境,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月龄发展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制订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计划,从而增强幼儿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目标性。例如,同一个班级的幼儿都处在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组织户外活动、开展游戏时有目的地创设平衡能力锻炼的机会。在全班幼儿自理能力欠缺并需要进一步培养时,教师可以重点实施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计划。幼儿园和幼儿园之间也可以相互联通,不同的园区利用自身所在片区的优势,开展托幼衔接的早期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月龄段的幼儿进行研究,互通有无,进一步把握不同月龄的幼儿特点,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后续的跟踪调查,做好经验的梳理和总结,进而推广和普及。这对地区性托幼衔接的实践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王冬梅.婴幼衔接:幼儿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新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26(06):120-122.
李金玉.关于婴幼衔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20(17):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