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睿熙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和同学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神坛村。神坛是冯雪峰先生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白墙黑瓦,非常古朴。走在村中,房前屋后,小道两旁,都是关于革命的绘画展板,我和同学们不禁频频驻足观看。
在讲解员冯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来到了冯雪峰墓前。三块鹅卵石组成的墓碑,合成一个“品”字,象征着雪峰先生高尚的品德。听着冯阿姨的介绍,我们肃然起敬。我们列队于先生墓前,行庄严的少先队队礼,獻上我们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来表达我们对冯爷爷的崇敬之情。
接着,我们来到了冯爷爷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冯爷爷的半身铜像,他面容和蔼亲切,眼神中透露着坚毅。穿过狭窄的楼道,来到了冯爷爷曾经写作的地方,那里非常简陋朴素,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油灯,仅此而已。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凭着对革命的信仰,冯爷爷在此写出了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听冯阿姨说:冯爷爷从小放牛砍柴,干各种粗重的农活。祖父的勤劳、倔强和母亲的善良、慈爱,给了冯爷爷很大的影响。在这个祖祖辈辈不识字的家庭中,是祖父给了他看书识字的机会。我想:冯爷爷可真了不起,从一个放牛娃到一个用笔作枪杆的革命战士,这里面有着多少汗水和坚强的意志啊!他的一生命运多舛,长征过后被国民党抓去,生生被打断肋骨。可即便身处逆境,冯爷爷也始终保持了一个革命者的高风亮节。这真是“生为人杰捍卫党的旗帜,死犹鬼雄笔扫红尘狐妖”。
参观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当年,冯爷爷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坚持信仰,为国家贡献一切。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仅要传承雪峰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而且要承载使命,用实际行动去描绘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