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平, 李德龙, 王兴东, 王道成, 李 响, 毛海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扬州市中医院, 1. 影像科, 2. 心病科, 江苏 扬州, 225009;3.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科, 江苏 扬州, 225002)
冠心病(CHD)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1-2]。近年来,随着超高端多排螺旋CT的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临床普及应用,现已成为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3]。本研究采集CHD患者的中医证型和冠状动脉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以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探讨内在规律,以期为中医“胸痹”的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153例CH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CTA结果。记录患者一般资料、BMI、TG、LDL-C, 冠状动脉CTA结果包括斑块狭窄程度、病变支数。西医诊断标准: CHD的西医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心脏病协会联合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相关标准。CHD以冠状动脉CTA结果为依据,冠状动脉CTA证实至少有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中有单支冠状动脉狭窄>50%[4]。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CHD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的辨证分型[5], 共8个类型。① 心血瘀阻证: 胸痛如刺,痛有定处,夜晚加重,时辰较长,劳累可加重,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② 气虚血瘀证: 胸痛、胸闷、心悸不宁、面色晦暗,舌淡紫,脉弱; ③ 气滞血瘀证: 胸部闷痛,情志不遂可加重,喜嗳气,苔薄脉弦; ④ 痰阻心脉证: 痰多、肢体困重,肥胖伴乏力、便溏,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脉滑; ⑤ 阴寒凝滞证: 多为冷痛、绞痛,遇风寒可加剧,手足不温,心悸,苔白脉沉; ⑥ 气阴两虚证: 多为隐痛,伴乏力、气短,易出汗,舌淡红,苔白脉细; ⑦ 心肾阴虚证: 心悸不寐,腰膝酸软,便秘,舌红苔薄脉细; ⑧ 阳气虚衰证: 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根据望、闻、问、切四诊信息作为辨证依据。由2名副主任中医师进行辨证,保证辨证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纳入标准: ① 经临床和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为CHD的患者; ② 符合临床西医诊断和中医胸痹的辨证分型双重诊断标准者; ③ 年龄20~80岁者; ④ 全身无器质性病变及恶性肿瘤病变者; ⑤ 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患者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扫描机进行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图像,告知造影风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患者平卧检查床并连接心电导联,监测心率及心律,常规进行呼吸及屏气训练,肘前静脉18G留置针置入,采用Bolustracking动态触发技术经肘静脉以5.0 mL/s的流速高压注射碘海醇70 mL(350 mgI/mL)及40 mL生理盐水,触发兴趣区放置于右肺动脉干水平降主动脉,触发阈值为120 HU, 扫描范围气管分叉下1 cm至心尖部。将原始数据重建自动重建45%及75%时相上进行轴位重建,结果传输至飞利浦EBW工作站处理。
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多种后处理方法,包括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6]。分别统计斑块狭窄程度及斑块支数。当狭窄50%~<75%为中度狭窄,狭窄≥75%为重度狭窄。将狭窄>50%的主要冠状动脉(RCA、LAD、LCX)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7], 其中LM病变视为多支病变。2名诊断医师意见不一致时讨论决定。
采用Excel 2016和GraphPad Prism 6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基线资料中的定数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2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因气阴两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证3种证型发病率较低,未纳入本研究范围。本研究CHD患者主要证型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心肾阴虚。153例患者中,男75例,女78例,年龄为41~82岁,平均(62.93±7.52)岁,男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4种证型共135例(88.24%), 心血瘀阻证占比最高,其余证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血瘀、气虚及痰浊为CHD主要原因,其中血瘀占比最大。见表1。
表1 CHD不同证型性别分布情况
中国人群正常BMI应<24 kg/m2, 24.0 kg/m2及以上属于超重人群,其中24.0~<28 kg/m2属于偏胖人群,而≥28 kg/m2则属于肥胖人群。不同证型患者BMI分布中,超重人群共69例(45.10%), 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说明超重人群患CHD的风险增高。方差分析显示,痰阻心脉证患者BMI值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心肾阴虚证患者BM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阻心脉证BMI值最高,符合胸痹“体胖多痰”的中医辨证特点。见表2、图1。
表2 不同证型BMI分布情况比较例
与其他4种证型比较, **P<0.01; 与气滞血瘀证比较, △△P<0.01; 与心肾阴虚证比较, ##P<0.01。图1 不同证型BMI值
CHD不同证型TG及LDL-C水平不同,痰阻心脉证与心血瘀阻证TG及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阻心脉证与心血瘀阻证TG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和心肾阴虚证TG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与心血瘀阻证患者中,脂质代谢失衡更明显,见表3和图2、3。
表3 不同证型TG、LDL-C比较 mmol/L
与心血瘀阻证比较, **P<0.01; 与痰阻心脉证比较, ##P<0.01。图2 不同证型TG比较
与心血瘀阻证比较, **P<0.01; 与痰阻心脉证比较, ##P<0.01。图3 不同证型LDL-C比较
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以重度狭窄表现为主(狭窄均>70%), 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肾阴虚证患者中重度狭窄患者人数大致相当。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狭窄程度更明显,病情较重,因此血瘀可能是病重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例
不同证型单支病变患者51例(33.33%), 双支病变69例(45.10%), 三支病变患者33例(21.57%)。痰阻心脉与心血瘀阻证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此类患者病情较重。心肾阴虚证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此类患者病情较轻。见表5。
表5 CHD不同证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布情况例
近年来, CHD发病率及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8]。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仍居首位,占居民总体死亡率的40%以上,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死亡率[9]。中医学中CHD属于“胸痹”范畴,且对胸痹的认识已有比较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认为斑块的形成是痰浊、气滞、血瘀相互作用的产物,且中医药治疗在调理机体,减轻患者症状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诊治CHD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结合,能够精准评估该病的发病风险,指导临床一线诊治策略。
随着超高端螺旋CT的发展,冠状动脉CTA已在临床普及应用,具有快速无创成像、高密度分辨率,并能从多个角度方位观察冠状动脉,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狭窄支数的特点,现已成为冠状动脉检查的“金标准”。
本研究收集了153例CHD患者,高龄与肥胖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与CHD胸痹患者发病特点相符。痰阻心脉证BMI值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符合胸痹患者“肥人多痰”的中医辨证特点。
脂质代谢异常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10]。研究[11-12]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CHD密切相关。英国一项多基因风险评估[13]也发现, BMI及TG升高, CHD风险增加。痰阻心脉与心血瘀阻证TG及LDL-C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痰阻心脉与心血瘀阻证型中,脂质代谢失衡更明显。痰饮是脏腑气血不和、津液失运的产物,正如《景岳全书·论证·痰饮》所云: “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化。…而痰涎皆本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为痰涎。” 痰涎来源于气血,而气血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水谷精微化生正常,这一功能有赖于脾主运化、肝主疏泄等各脏腑功能的协调运行。痰性重浊、黏滞,痰液易停滞于心脏血脉,导致心血瘀阻。现代研究认为,机体糖及脂质代谢过程与中医水谷精微的化生过程一致,痰浊患者多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情况,脂代谢紊乱又可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同时痰饮与血瘀又互为致病因素。《伤寒杂病论》曰: “血不利则为水”,心血疏通不利亦可化生为痰液。心主血脉,血水同源,血行则水行,血滞则水停,心血运行功能下降则水湿疏通不利而生痰湿。
本研究发现,不同证型的CHD患者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均不同。痰阻心脉与心血瘀阻证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且管腔重度狭窄,多数此类患者病情较重; 心肾阴虚证患者以单支病变、管腔中度狭窄为主,此类患者病情一般较轻。中医认为,痰浊、血瘀是CHD的主要构成要素,痰乃水湿内停所生,日久化生膏脂,附于管壁导致管腔狭窄。研究[14]发现, LDL-C是老年CHD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痰阻心脉与心血瘀阻证型LDL-C高于其他证型,痰阻心脉与心血瘀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与陈阳等[15]研究相符。
CHD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CTA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TG、LDL-C密切相关,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患者病变程度及脂质代谢失衡程度较重。临床上,在接诊疑似CHD患者时,如辨证为气滞血瘀或痰阻心脉证型,可建议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也可将冠状动脉CTA结果、TG、LDL-C作为胸痹辨证的客观指标,为辨证提供参考,提高辨证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