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职业启蒙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施

2021-10-11 06:34王海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维度劳动职业

郭 晴,王海艳

(1.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吉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8)

1835 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到,认真选择职业是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的首要责任,要选择最能为人类命运谋福祉的职业,文章通篇充溢着对人生现实的关注。[1]再观当今社会,青年选择职业往往将职业与个体割裂,具体表现在盲目填报志愿,随意就业离职,对工作敷衍了事,将工作当成不可规避的生活负担。这正揭示出人们没能将“职业中的我”与“本体中的我”联系在一起,忽视了谋求职业的愿望大多来源于学习与兴趣这样的内部动机。[2]职业谋取不仅仅发生在学业生涯结束的那一刻,而且还长期发生于人的终身发展中,人们对职业的兴趣往往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萌生。为此,本文针对这一关键时期,对幼儿职业启蒙教育活动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一、幼儿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解析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概念内涵

职业启蒙教育作为一个新兴概念,目前并没有明确且公认的定义。但国内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职业启蒙教育相关问题时,都会按照各自研究的主题定义相应的具体内涵。例如,刘晓等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培养职业思维能力和多种职业素养的智力改造活动。[3]龚丹等指出职业启蒙教育可以从感性的角度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4]陈鹏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广义上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入门教育。[5]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的具体内涵说法不一,但可以分为几种特定的视角:一是把职业启蒙教育视为以职业探索为目的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将其视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6]本研究将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归入职业生涯规划范畴,但由于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涯发展的早期,只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萌芽阶段,因此对幼儿的职业启蒙教育绝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如何选择职业,或是做出某种特定的职业规划,而是在职业启蒙教育活动中启发幼儿对未来的思考,使幼儿感性地了解不同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激发寻找兴趣与理想的冲动,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出一个早期的激励与准备。

(二)幼儿职业启蒙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职业启蒙教育是一个本土化概念,在国外主要是指职业生涯教育。美国生涯发展大师舒伯将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长(0-14 岁)、试探(15-24岁)、建立(25-44 岁)、维持(45-60 岁)、衰退(60 岁以上)。不同阶段的生涯发展内容会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不同侧重,人在成长期实行的职业生涯意识培养就是一种职业启蒙教育,其发展任务不在于规定未来的职业方向或做出确切的职业选择,而是树立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并逐步意识到工作与自我的联系。如今,国内教育意识到职业启蒙的重要性逐渐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甚至融合于基础教育阶段。但是,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对3-6 岁幼儿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可以使其对职业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开拓重要道路。[7]因此,需要站在人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角度,在生涯理论和心理理论的支持下,将职业启蒙研究年龄适当下移,考虑学龄前阶段职业启蒙教育与活动实施问题,拓宽研究视角。

(三)幼儿职业启蒙教育活动的研究维度

为将职业启蒙教育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可框定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维度,使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具体可行性。陈鹏和李蕾从内涵上将职业启蒙教育划分为职业认知、职业理想和职业伦理三个内容维度;从人生的时间进展上又将其分为普适的职业认知教育、分流的生涯指导教育和分化的专业规划教育三个阶梯式的进阶维度。[8]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职业启蒙维度划分方式,既关注了横向的内容内涵,又关注了纵向的个体进阶发展规律。本研究借鉴上述界分,将幼儿职业启蒙教育活动的探究年龄限定到学龄前时期,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内容维度进一步系统框定为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四个维度进行研究。

二、幼儿职业素养萌芽阶段的实然状态

按设定好的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劳动习惯等四个职业素养研究维度,以辽宁省沈阳市A 幼儿园的5 名小班(4 岁)幼儿为个案进行个体访谈,了解其职业意识实际状况和职业启蒙发展程度。访谈共设计了8 个具体问题对幼儿进行个体访谈。根据每一项问题的具体访谈结果提炼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人数统计,选取重合率较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具体维度、问题与访谈结果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素养”访谈内容维度划分与访谈结果

根据表1 可知,在8 个访谈问题中,除第5 个问题仅有3名幼儿回答外,其余7个问题都至少有4名幼儿做出了有效回答,答案关键词具有多元性且有一定重合率。个案幼儿职业素养的现实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一)有一定的职业认知,理解程度较为浅显

职业认知即关于职业及其基本信息的认识,本研究包括对职业的探索、职业日常所做工作的了解和职业基本概念的认识。本次访谈的幼儿都对职业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识别图片上服装特征鲜明的职业,如“警察”“医生”等,并有4名幼儿都了解父母会在白天上班,有“上班”的概念认知。但被访幼儿对职业认知的程度较为浅显,比如对警察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抓坏人层面,对医生和护士的认知仅有打针这一个方面。对于父母的职业,仅知道父母要每天“上班”,而不知是何种职业。另外,被访幼儿对“职业”与“工作”的概念认知不清,“职业”一词所指的对象应是“医生”这类职业具体名称,“工作”一词所指对象应是“治病”这种具体行为,但幼儿在回答时分辨不清,产生混淆。

(二)职业意识遵循兴趣,受环境影响不稳定、易动摇

本文研究的职业意识主要指对未来职业的趋向意识,包括职业理想与兴趣。对于未来职业理想,3 名幼儿已有初步的职业理想,1 名幼儿想当“开飞机的”,原因是曾经坐过飞机,非常喜欢飞机上的事物;1名幼儿想要当警察,因为想抓坏人;1名幼儿想要当护士,因为玩过护士病人打针的游戏。这些职业意识都充分说明了此时的幼儿已具备遵循兴趣开展理想的观念,能够发现身边有价值、感兴趣的职业,形成最初的职业理想。但从3 名初步具备职业理想的幼儿身上看出,此阶段的职业理想范围比较狭隘。经过后续访谈,可以证实3 名幼儿的职业意识全部来源于最近接受的职业熏陶,例如最近坐了飞机,最近听说了警察的故事,最近玩了一次娃娃家游戏,而他们尚未接触的职业还有很多。

(三)职业态度积极正向,尚未体现职业伦理及职业道德

本文研究的职业态度属于职业伦理的一部分,职业伦理是个体对职业的态度与价值观,集中表现为职业道德。幼儿时期尚未体现职业伦理,但职业态度已初步显现,可深入探究。本次访谈设置了一道虚拟问题,即:“你玩完玩具,老师让你把玩具收起来,但这时候老师有事情出去了,你还会不会收拾好玩具呢?”同样的问题分别向5 名幼儿提出,得到的答案全部都是“会继续收拾好玩具”。即便问题设置较为简单,且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在幼儿时期尚未形成,但此次被访幼儿一直处于一个教育条件较为良好的环境中,所接受与体现的职业态度大多都是积极正向的,因此良好的职业态度已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展。

(四)劳动习惯良好,劳动类型单一

职业习惯在幼儿阶段可表现为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塑造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初步的劳动技能对幼儿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访谈幼儿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时,发现4 名被访幼儿都有在家做家务的经历,说明幼儿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居家时家长也有良好的劳动培养意识。但被访的几名幼儿所做的劳动只有“洗袜子”和“擦地”,劳动类型较为单一,可适当增加幼儿的劳动种类。当然,在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此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超出发展限度。

三、幼儿职业启蒙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设计理念

1.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幼儿认知职业的兴趣与热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呈现一个愉快刺激就会提高某一个反应的发生概率。可用耳熟能详的儿歌视频进行导入,激发幼儿学习职业的兴趣,在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探究职业的热情。

2.调动多种感官,提供更为科学的职业认知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 岁)、前运算(2-7 岁)、具体运算(7-11 岁)和形式运算(11 岁-成年)四个阶段。3-6 岁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通过自身的知觉来进行,但此时的幼儿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逐渐通过手势、标记、想象等表征图式的符号化来思考和学习。因此,本活动意图借助绘本故事,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与语言穿插方式来讲述某些职业的工作内容。

3.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幼儿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理想

兴趣是形成个体职业理想的内部动机,学前阶段正是产生职业兴趣的萌芽时期,因此,活动中要塑造好各种职业的鲜明特征,给予幼儿一个正确且愉悦的职业导向,尝试激发幼儿的兴趣,能够对职业做出一个兴趣导向的主观选择。这个选择不是固定且唯一的,活动的目的重在激发,而不是提供选择。因此,尝试在活动中利用图片让被访幼儿主动识别图片中人物的职业和其所做工作,引导幼儿对几种常见工作有具体而深入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兴趣。

4.利用职业参与和职业体验,启发幼儿的职业态度和劳动习惯

在幼儿园园内活动中,无法将幼儿真切地带入实际的职业坏境,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体验。可建立职业匹配游戏将儿童设置到一个角色扮演的环境中,让儿童扮演不同职业的人去帮助有不同困难的人,在游戏体验中利用职业参与启发自身的职业态度和劳动习惯。

根据上述四点活动设计理念,再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相关内容,本研究设计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活动课程,对5 名个案幼儿实施一次幼儿职业启蒙教育,具体实行的教学设计及对应的活动理念等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启蒙”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二)活动实施状态

幼儿在导入活动《一分钱》的儿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进行跟唱,在儿歌视频中逐步认识了警察的职业特征。导入活动利用熟知的职业给予幼儿一个基础认知,幼儿接下来再认识其他复杂职业,如“售货员”“飞行员”时,明显表现出接受程度有所提升。在《老师的一天》绘本故事活动中,幼儿一开始将老师错认为妈妈,混淆了职业与亲属之间的概念。但故事活动过后,幼儿可讲述老师的一日工作,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在“看图识职业”活动中,由于先前两个活动的铺垫,幼儿对图片中的“警察”和“教师”这两种职业已有了详细的认知,并在引导下产生了自我理解,能够回忆出往日里见到过的两种职业形象,说出其日常工作内容、代表性服饰、使用工具等。后续在笔者引导下,幼儿对另外三张示例图片中的“司机”“售货员”“医生”三种职业也形成了基本认知。在职业匹配游戏《请你帮帮我》活动中,幼儿能识别示例图片中人物的职业,且在稍作提示后能够将职业与该职业的日常工作、服务人群进行匹配,在识别职业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上升到了职能匹配高度。

(三)活动结果与反思

活动后笔者对5 名个案幼儿进行了访谈,再结合活动的整体进展与实施,对活动前后幼儿的职业素养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以下活动结果与反思。

首先,从职业认知维度来看,本次活动极大提升了个案幼儿的一般性职业认知水平,例如能够辨认一些常见职业,了解其职业特征。但另一方面,幼儿的具体性职业认知程度较低,例如对父母职业不够了解,对某些具体职业的工作内容不能理解,且无法区分职业种类与工作内容的概念界限。因此,在往后的活动设计中,要善于联系实际,联系到日常生活,将职业认知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让幼儿能够具体进行职业认知。其次,从职业意识维度来看,个案幼儿自始至终都拥有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意识,例如知道长大后要去工作,有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能够做出感性而直观的判断。但是,幼儿内心缺乏更为理性的职业观念,例如为什么以后要做这个职业,感兴趣的这些职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技能等。同时,还缺乏对兴趣的认真思考,兴趣单纯来源于近期经历,进而无法从内部对职业与成为职业人产生兴趣激励与赞赏感。因此,在以后职业意识的激励与开发中,结合幼儿已有的职业理念,在以兴趣为导向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理性思考的引导。再次,从职业态度维度来看,活动前后幼儿的职业态度水平都很高,都显示出了极高的职业道德感,保持积极正向的做事态度。但本次活动时间与内容有限,加上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易受不良环境影响而降低了职业态度水平。最后,从职业习惯维度来看,活动后幼儿纷纷表示愿意回家定期劳动,也表达出了对劳动的向往与渴望。由此可见,此次活动对于幼儿养成劳动习惯、加强劳动技能学习起到了激发与开启作用。在以后的职业启蒙教育中,要长期将职业习惯培养放在关键位置,依据幼儿在该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适合幼儿实践操作的劳动,进而培养其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实施幼儿职业启蒙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幼儿园职业启蒙教育之基本途径

第一,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活动。不以理论类的学科课程形式予以束缚,要根据幼儿兴趣设计多元的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活动模型。由于职业教育活动与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社会领域关系密切,可将专门的职业教育活动融入社会活动中,给幼儿以职业理念的熏陶。第二,拓展沉浸式的职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渗透职业知识,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9]可带领幼儿参观消防队、邮局等单位,让他们切身体会每种职业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要求,激发其对劳动的热爱。也可与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联动,让幼儿在塑造职业观念的基础上,对专业技术技能有初步的认识。第三,设置多样的职业交流活动。开展围绕职业和交流职业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广泛交流得到间接多样的职业认知。

(二)家庭职业启蒙教育之基本途径

第一,更新家长职业观念。3-6 岁幼儿家长大多处于事业上升期和家庭转型期,职业压力和家庭压力都比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将不良职业观念传递给幼儿。为此,家长要打破陈旧的职业观念,打通家庭与工作的壁垒,与家人沟通职业困惑,让自己因职业更幸福,也在无形中给孩子传递积极的职业观念。第二,进行家庭劳动岗位教育。结合劳动的意义而言,职业除了需要专业技能外,更是一个固定的劳动领域。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技能不能成为家庭关注的重点,而要将重点放在劳动习惯培养上。因此,可根据幼儿劳动能力,设置一些适合幼儿的劳动小岗位,带给幼儿劳动的快乐和责任意识。第三,设置带孩子上班日。职业对于幼儿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对职业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父母的职业。可将家庭与单位联动,安排带孩子上班日,让孩子深入了解父母做的工作,了解每个人长大后都是要有职业的,任何一个岗位都是社会所必需的,劳动是值得被尊重的。

(三)社会职业启蒙教育之基本途径

第一,营造积极团结的社会氛围。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未来的学校,孩子终将走向社会,有社会力量参与的职业启蒙教育才更有生命力。因此,在职业启蒙教育阶段,社会应该成为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在精神层面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引导和支持,营造积极团结的氛围。第二,整合社会职业启蒙资源。以幼儿园和家庭为主体开展的活动资源有限,积极与社会机构展开合作,是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拓宽职业启蒙视野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应为幼儿职业启蒙教育提供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如此一来,社会机构提供便利,整合多个职业启蒙教育参与主体进行互动与分享,达到利用职业启蒙教育资源来优化主体内外部生存环境,以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10]

猜你喜欢
维度劳动职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职业写作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