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2021-10-09 09:05菅傲群桑胜波郝润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

菅傲群 桑胜波 郝润芳

摘要: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子科学技术和产业国际化需求,需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聚焦于双语教学与现代“新工科”教育结合,结合<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双语教学实践,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为提高高校工科双语课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術 双语教学 RFID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智能畜牧业等多个领域。面向如此广阔的市场和产业需求,<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讲授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中包括RFID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应用系统组成、RFID标签、阅读器、天线类型及系统设计选择及相关器件工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射频识别技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特别是其中硬件的研发工作打下基础。[1]

在目前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国际技术交流愈加频繁,现代产业要求毕业生不但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一定在专业领域方面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课程涵盖了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从物理原理、电路设计、通讯原理、微电子加工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对本门课进行双语教学,可以使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同学,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英语专业内容和术语,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得到比较全面的提高。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前沿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将双语教学与现代“新工科”教育结合,引导学生提高在专业领域运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及表达的水平,其教学方法探索和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教学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建设和教研项目,本文将从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1.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本课程选择维持式教学模式(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2],授课节奏逐步加快,按“简单渗透-整合-双语思维”的规划实施教学[2],最终力争为学生创造沉浸式教学环境,最大化课堂效率。在订立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同学的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差距,加强关键词汇和关键句型的讲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在授课时观察同学反应,加强课堂交流,使同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上的差异,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讲义和课程PPT均为全英语。Klaus Finkenzeller等编著的RFID Handbook (John Wiley and Sons,Ltd.,Publication.2010)知识结构全面,内容深入浅出,全面覆盖了RFID产业的各个方面。

2.教学方法

在正式内容讲授前,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核心专业词汇)提取出来,预先讲解“排雷”,优化教学效果。为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疲劳厌烦的心理,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和同学们互动(朗读/翻译),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在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将同学们充分代入到双语课堂的语境中,克服说英语张口难的问题。同时,结合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以课中/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阅读(阅读讲义)和写作训练,特别注重如图表描述,原理规律等专业内容的表达方式及规范要求的学习。使同学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利用本门课程贴近实践,贴近应用的特点,在讲义准备方面,尽量图文并茂,注重引入现实生活实例,使同学们了解RFID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

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同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1)掌握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2)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典型应用;3)理解本门课讲授时体现的学术思想(器件设计的基本思路、解决某些工程问题的思路)。在考核方式方面,需要对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均要体现,特别是注重思维和思路方面的考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于渔,要求同学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向同学们明晰专业英语的要求,同时要求同学可以进行简单图表描述和说明文的撰写,具体要求可以参考雅思及托福作文写作的标准。

虽然对于大学本科而言,公共英语教育已进行了多年,但偏向于基础英语能力培养,而面向科研和产业的专业英语,也具有相对独特的风格和要求。通过本门课的双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RFID相关原理和技能,了解其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本门课相关内容学习,提高了同学的外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培养英语听课和科技写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水玲,刘昕.《射频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J].高教学刊,2016,(13):88-89.

[2]华琴.《计量仪器与检测》课程双语教学实践[J].福建茶叶,2019,41(12):237-238.

[3]于璐,郝芸.《射频识别技术》教学方法探索[J].时代教育,2015,(11):169.

[4]崔俊奎,郭仁宁,李国威.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框架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8-10.

[5]徐永杰.物联网专业"RFID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与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355.

[6]李桢.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58-59.

基金项目:2020年研究生教改项目(RC2000003603);教育教学改革项目(RC2000004562)

第一作者:菅傲群(1983.04 ),男,山西省太原市,博士,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微纳光学器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