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军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0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倡导民营经济人士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关系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要求的实现,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企业自身的基业长青。为了深入了解北京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的状况,课题组通过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对2018-2020年评选出的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以下简称百强)践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以下简称“践责助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调研总体情况
1. 数量和分布。从地区分布来看,2018-2020年,北京各区县产生百强的排序和数量如下图所示。从行业分布来看,百强的行业分布呈集中趋势。2018年百强涵盖了43个产业, 2020年百强的涵盖范围减少到37个。按超过4家的标准,百强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零售业、医药制造业、其他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其他金融业。从变化趋势来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零售业、医药制造、其他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产生的百强在增加,而房地产业和其他金融业产生的百强数量在减少。
2.履责的组织机制和关注议题。组织机制方面:根据调研,95%的企业提出了责任理念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倡导宣传。94%的企业明确了责任管理分管领导,91%的企业明确了责任管理统筹部门,基本建立起社会责任的工作机制。2018年,百强企业社会责任平均培训人次为263.2人次。7家企业社会责任专项培训人次在1000人次以上,2家企业的培训人次在3500人次以上。
关注议题方面:本课题组重点关注了六个百强分布较为集中的关注议题。其中,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贡献税收、带动就业方面贡献较大;医药制造业在员工成长、公益慈善方面表现较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二、百强“践责助富”的重要领域
百强“践责助富”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到从事社会慈善,从扶贫助学到环境保护等。
1.依法纳税,为国家广开税源。百强企业依法纳税,为北京市的税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单体1亿元以上纳税额与百强的纳税总额都在逐年提升。2018年单体纳税额在1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有15个,纳税总额为50.21805亿元;2019年单体纳税额在1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增加到28家,纳税总额为252.2亿元。2020年单体纳税额在1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增加到40家,纳税总额为272.3亿元。
2.热心公益,积极回馈社会。百强均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主要是慈善类、助学类和助教类。2018年,百强公益捐赠总额为12.53亿元,2019年捐赠总额达到45.2亿元。根据2020年的调研,社会责任百强中5成企业设立公益慈善基金会或公益基金,超3成企业年度捐赠超过100万元。在公益捐赠资金上,百强年度捐赠总额近3亿元,10家企业捐赠超过1000万元;23家企业捐赠在100-1000万元;35家企业捐赠在10-100万之间。
3.积极参与扶贫,促进共同富裕。百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发展战略,参与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联合发起的“万企帮万村”行动,以“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低收入村工作为抓手,强化结对帮扶,积极参与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2018年,百强精准扶贫金额已达70.47亿元,平均额为2.34亿元;2019年百强扶贫投入金额突破百亿,达102.9亿元;2020年百强中93%的企業扶贫投入累计突破10亿元,达13.1亿元。数据显示,近九成的百强建立了扶贫工作机制。其中,57%的企业建立了扶贫工作制度;86%的企业成立了扶贫工作部门,系统部署、科学谋划、有效落实各项扶贫任务。从帮扶模式看,百强立足贫困村资源特色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采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模式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4.立足自身优势,参与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下,北京民营企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团结协作、坚韧奉献,努力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调研显示,2020年百强抗击疫情捐赠总额达9.6亿元。除捐款捐物外,百强还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参与疫情防控。据统计,8家企业研发抗疫药品或设备,致力于为疫情搭起“防护网”;13家企业结合自身医疗资源生产业务优势,主动生产或转产防疫物资,保障紧缺医疗资源的稳定供应;32家企业安排员工参加社区执勤;56家企业主动参与抗疫一线工作;71家企业主动慰问一线抗疫人员,关怀奋战一线的战疫英雄。东华软件股份公司组建300人规模的线上线下项目突击队,连续奋战10昼夜,如期完成武汉火神山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并同时承担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多个突击任务。疫情期间,为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百姓生活不受影响,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立3亿元平物价、保供应专项基金,提前向农户支付货款,在蔬菜需求大幅跳涨情况下,集团发挥主渠道优势,多方全力调集货源,保障市场价格稳定。
三、北京民企“践责助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百强“践责助富”成绩的同时,课题组也通过大范围问卷的形式(问卷总数为201份)对北京民营企业“践责助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以下发现。
第一,认知与社会期望存在显著偏差。调查发现,30岁以下的民营企业家中,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占60.0%,而30岁以上的达93.8%;成立企业5年以内的民营企业家中,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占76.1%,而成立企业超过5年的民营企业家中,了解这一概念的达94.0%。同时,很多民营企业没有理解和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社会期望与实际能力的关系,对践行社会责任还有顾虑,担心践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支出,给企业带来负担。
第二,发展经济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中心任务,从这一中心任务出发,在经济结构未实施有效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对民营企业的监管。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强制性的政策法规,但侵害劳动者、消费者权益、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
第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项规定与广大群众的有效监督,是企业“践责促富”的重要源动力。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多个利益相关方,也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但由于当前监督机制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很多情况下,民营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行为并不直接影响其经营业绩,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四、加强北京民企“践责助富”的思考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明确社会责任范围。民营企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建议政府和立法机关积极推进民营“践责助富”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生产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维护职工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使北京民营企业在“践责助富”方面有可以参照的标准。
第二,建立全面完善的监督机制,促使社会责任履行。一方面,建议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需要出发,引导并监督民营企业履行法定责任。另一方面,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监督合力。
第三,强化激励机制,激发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北京民营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虽然践行社会责任的主体是企业,但是政府在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加大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政策支持力度,从政治安排、政策扶持、信用评价、荣誉表彰等各方面形成鼓励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环境,培育打造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标杆,进而对广大民营企业产生示范引领作用。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北京民营企业家应当努力适应时代变革,自觉把个人命运、企业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回馈人民,与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助力共同富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