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暖燕 张凤丽 刘文辉
【摘 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7四种血清细胞因子检验对判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发病情况,随机分组:糖尿病组(30例)、肺结核组(30例)以及合并组(30例);选取同期接受我院健康体检的受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析上述4组四种血清细胞因子检验结果。结果:糖尿病组、肺结核组、合并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病情严重者,细胞因子水平会进一步升高,合并组的细胞因子水平,与糖尿病组、肺结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肺结核组的四种细胞因子水平,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7水平变化和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存在一定关系,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关乎着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肺结核;细胞因子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们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糖尿病患病人数呈持续增长趋势。相关研究发现[2],糖尿病人新发肺结核的概率,往往是无糖尿病患者的3.5倍。肺结核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而糖尿病发病原因是机体代谢紊乱,引起免疫功能降低,最终诱发肺结核疾病。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肿瘤坏死因子-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7四种血清细胞因子检验对判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效果汇报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发病情况,随机分组:糖尿病组(30例)、肺结核组(30例)以及合并组(30例);选取同期接受我院健康体检的受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糖尿病,男16例,女14例,年龄44岁~72岁,平均年龄(58.31±3.23)岁;肺结核,男17例,女13例,年龄45岁~72岁,平均年龄(58.63±3.28)岁;合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4岁~73岁,平均年龄(58.72±3.31)歲;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3岁~72岁,平均年龄(57.68±3.19)岁。四组临床资料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检验方法
受检者清晨空腹采血,经血清分离处理,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3],肿瘤细胞因子-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7水平检验。检验过程中,均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展开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糖尿病组、肺结核组、合并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且病情愈严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越明显,合并组的四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肺结核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肺结核组的四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
结核病是临床多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单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在感染类疾病中死亡率较高,会逐渐累及多个脏器器官,肺结核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病症之一,占据结核病的75%左右。肺结核发病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好发于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地区、外出打工群体、老年群体,由于肺结核患者所处环境和自身情况,使自身免疫能力减退,增加肺结核的发生概率。糖尿病作为代谢性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病机制是体内胰岛素分泌较低,机体无法合理运用血糖,使机体糖代谢出现紊乱。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病程,比单发肺结核患者长,根本原因是糖尿病导致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加重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患者病情恶化严重。在免疫学研究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重要免疫因子的检验并深入分析,可提高临床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诊断有效性。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因子-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7已经参与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病当中,且和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存在关联性,这些因子水平的提升,表示患者正处于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温莎,李辉,叶绍燕,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及其辅助诊断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1):21-24.
[2] 周祎,张宁,刘晓荣,等.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实验和Xpert MTB/RIF检测在糖尿病并发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9,529(7):71-75.
[3] 杨小华,吴震,王煦,等.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2):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