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拓晓瑞
[导语]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高校和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医学领域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1‰。由该校胡志奇教授团队承担完成的“毛囊再生及组织修复系列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推动我国再生医学和美容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方医科大学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
《广东科技》:首先,请介绍一下你们此次获奖项目的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各种外伤及疾病所导致的皮肤及其深部组织、器官的损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及组织修复,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作为皮肤中最为重要的附属器官,毛囊具有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和控制毛发周期性生长的功能,是再生医学及美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本次获奖项目“毛囊再生及组织修复系列研究与应用”,主要聚焦毛发移植手术及毛发、组织修复等相关问题开展研究,经过十余年持续和系统性的研究,在雄激素脱发的机制、毛囊细胞体外三维培养体系的创新改进、诱导毛囊新生的新方式、毛囊外泌体相关研究、骨感染新材料开发、新型温控PRP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列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 Invest Dermatol、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影响因子达621;同时,依托该项目培养出了苗勇教授等多名杰出专业人才以及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人,为后续开展毛发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正是由于本项目研究的突出贡献,使该项目顺利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胡志奇教授团队合影
《广东科技》:项目研发团队当初为什么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解决了哪些难点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
南方医科大学:头发是一种皮肤附属物,自然形成了头部皮肤的第一道物理防线。对于人体美学而言,头发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乌黑、光亮、浓密的秀发常给人以健康、年轻的印象,能够在社会交往中极大地提升个人形象,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头发的社会心理意义超过了其本身的生理意义。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也逐渐增大,脱发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成年男性发病率高达20%以上,且日趋年轻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脱发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毛囊作为重要的皮肤附属器官,具有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和控制毛发周期性生长的功能,对毛发再生重建进行研究,在器官再生及美容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毛发再生和创面修复具有互相促进作用,但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也是目前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通过梳理分析发现,目前业界对毛囊再生的研究主要存在对脱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维持毛囊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体外培养模型、脱发患者自体毛囊来源有限、毛发移植手术流程欠规范等问题,对组织修复的研究存在通用创面敷料功效单一、力学性能不稳定和生物相容性较差,以及显微外科器械及术后固定仍有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胡志奇教授团队围绕毛囊再生及组织修复等关键问题,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开展探索性研究,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一是从雄激素脱发mRNA水平发病机制的研究、毛囊细胞仿生微环境的模拟、组织工程毛囊和毛囊重建动物模型的构建,到临床中毛发移植技术的标准化和器械产品线的研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拓展,相关研发成果发表SCI论文122篇,获得授权专利16 项。二是针对创伤修复问题,项目研发团队首创性地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生物敷料、手术器械及肢体康复动力支具,并在各大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三是依托该项目,首次在国内制定了《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并成为业内的执行标准,对推动我国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项目的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本项目提出的毛发移植标准化操作流程,在南方医院整形科进行了广泛应用,指导开展雄激素性脱发治疗1680例、瘢痕性秃发治疗264例,以及眉毛242例、睫毛12例、胡须48例、斑秃治疗10例和阴毛移植8例,2017、2018和2019年3年共获得收益1585万元。社会效益方面,依托本项目,制定了毛发治疗行业规范,牵头制定了《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出版《头面部毛发美学种植与文饰》专著1部,为推动国内雄激素脱发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后续开展毛发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本项目针对规范化操作毛发整形美容,组织了专家讲习团进行全国巡讲,并开展培训班进行手术操作演示,线上观看人数达数十万人次,相关活动先后被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新华社CNC手机电视台、新华社CNC网络电视台、广东省电视台、广州市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报道,极大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脱发治疗、注射美容、脂肪移植等方面的科普认知,促进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
《广东科技》:科研团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是如何克服的?
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科研团队在开展毛囊组织工程和创面组织修复研究过程中也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毛囊再生的种子细胞——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便是研究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过去科研人员对毛囊毛乳头细胞分离采用的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为改进其分离技术,我们科研团队在借鉴其他干细胞分离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持续地探索与创新,最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式对毛乳头细胞进行分离,创新性地发明了这种新的、高效的毛乳头分离方法。成功来之不易,为掌握这种方法,我们科研人员进行了各种尝试,经常在实验室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最终成功攻克了毛乳头细胞分离的技术壁垒,为后期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科研团队人员共同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没有几代人的传承和积累,就达不到我们今天的成就。
《广东科技》:请问你们科研团队是否会依托该获奖项目开展后续研究,重点研究哪些内容?
南方医科大学:本次获奖项目为我们后续研究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们会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及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开展探索研究:
第一,白发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白发是人体衰老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普遍现象,但对人的外貌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人们对白发发病机制的认知和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为加强对白发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我们科研团队已经成功构建了白发的动物模型,并从基因角度对白发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根据筛选的基因靶点已经明确了治疗白发的几种潜在药物,接下来将在动物水平和临床上对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充分验证。
第二,毛囊干细胞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研究。干细胞疗法在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上具有广阔的应用潜能。毛囊干细胞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取、获取创伤小等优点,我们前期已在动物水平探索了毛囊干细胞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及机制,并在临床上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后续我们将继续开展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第三,tPRP联合毛发移植手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研究。近期,我们在临床上将拥有自主专利的tPRP和毛发移植手术进行联合,综合性地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以达到“1+1>2”的疗效。相关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更多长期随访数据正在收集中,后期有望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
第四,视黄酸(RA)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研究。通过前期研究发现,RA在创伤诱导毛囊再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作为促进毛囊再生的潜在药物。基于这种认知,我们在基因测序、微器官、细胞等多种模型上充分验证RA的毛囊生长促进作用的稳定性,并进行临床试验,以开拓新的雄激素性脱发临床治疗方向。
第五,肾上腺素(NE)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研究。前期研究证实,交感神经对小鼠毛囊的生长存在影响,但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明。我们通过改良动物实验,联合多种层面对人类组织的研究,初步证实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具有激活毛囊干细胞、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并开展了临床试验,有望在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药物使用上提供新方案。
《广东科技》:高校是重要的创新主体之一,你们认为目前高校在科技创新中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高校应该如何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和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承担着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造福百姓的重要使命。但客观地说,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阻碍了其创新潜能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研评价机制不健全,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重论文、轻成果”“重立项申请、轻成果转化”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高校的创新成果权属不够明晰,科研人员的创新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充分调动创新的积极性;三是高校创新目的出现异化,许多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不少科研成果只是为了评职称、争荣誉,缺乏市场转化动力;四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制不健全,缺少熟悉专业、市场、法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能够很好地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我们认为,高校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可以采取两种转化方式:第一种是直接转化,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掌握的技术和成果自己创办企业,或者与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设立公司,促进技术转化。第二种是间接转化,高校通过内设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咨询服务公司等,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将专利等技术转让或售卖给企业,最终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造福百姓。
《广东科技》: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广东针对科技创新也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你们对广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有何建议?
南方医科大学: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领。近年来,国家和广东省都陆续出台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在省级层面,广东通过全面推进科技领域改革、稳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组建新的省科学院等一系列举措,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推动全省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据了解,目前广东已初步构建了由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联合基金、省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杰青项目四大板块组成的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体系,组织实施了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方面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有效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为构建一流的创新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关键是要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当前,广东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全省一盘棋,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辉煌。一是继续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加强对原始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等高端前沿科技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引导和支持科研主体针对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探索研究,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二是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布局,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持续开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及重大装备研发,加快实现国产替代,确保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把握全球人才流动新趋势和海归潮,紧紧围绕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靶向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域人才及团队,积极培养青年科学家和科研人才,把广东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