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灏 吴发林 柏 平
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首要目标,这对脱贫攻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国家数十年的扶贫实践表明:产业发展能有效带动经济、富裕百姓。产业是发展的基础,脱贫的依托。没有良好的产业带动,就无法彻底摆脱贫困;缺乏稳固的产业支撑,更难以实现持续脱贫。被动“输血式”救济扶贫并不能有效断绝贫困的切实根源,而主动“造血式”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所在,它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贫困个体乃至群体的积极性和内生发展潜能为前提。因此,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人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也是彻底清除致贫因素的有力措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之后,相对贫困仍会继续存在,不返贫、不致贫才是真正脱贫,要牢牢构筑返贫风险“防火墙”,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手段,亦是贫困村出列的关键所在。要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首当其冲从产业发展入手,我们要时刻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政府主导,激发扶贫主体内生动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要千方百计拓展产业扶贫模式,优化产业扶贫结构,拓宽产业链上下游,增强产业间依附能力,提升贫困地区的产业带动力。通过政策扶持与财政优惠,鼓励发展规模化经营,引导乡民打破固有思维,开阔大格局视野,进行特色化,差异化经营,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增强贫困群众致富能力。产业扶贫不是“面上扶贫”,而是需要通过不断探究与摸索,找到适合乡土乡情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焕发乡村魅力,集聚发展动力。产业扶贫就是要让开发式扶贫取代原有的救济式扶贫,从被动输血式扶贫逐步过渡到主动造血式扶贫,全面开启全员参与的“热火朝天”快乐式扶贫。而寿宁县的产业扶贫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展现了扶贫工作从一次性到可持续的转变,呈现了扶贫主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蜕变,实现了脱贫致富,助力了乡村振兴,给出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寿宁县地处闽浙两省交界,为福建省宁德市所辖县市,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过去的寿宁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不济,且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当地群众生活、生产十分艰苦,是国定第一批贫困县。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九赴寿宁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并指导发展。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寿宁县在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的同时,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政策号召,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突出打造“一村一品、一业一特”,做大、做实、做强、做优基础产业,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拓展与地方资源相匹配的二三产业,扎实推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切实加快了寿宁县整体经济的发展(详见图1),获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全国性荣誉表彰(详见表1)。
表1 寿宁县2013-2021 年获得的全国性荣誉一览表
图1 2016-2020 年寿宁县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图1 为近年来,寿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发展趋势概况,其中2016-2019 年数据源于宁德市统计年鉴,2020 年数据源于寿宁县政府工作报告。该图显示2016-2018 年期间寿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基本持平,临近80 亿元人民币,第一产业贡献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有所缩减,第三产业则稳中有进。2017年10 月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寿宁县群策群力通过“战略备战”与政策实施,并积极响应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重要部署,2019 年寿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出现飞跃式增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双双逾越40 亿元人民币。2020 年底第三产业高达49.18 亿元人民币,占全年生产总值的46.98%。
图2 为近年来,寿宁县城乡居民人均收支趋势概况,其中2016-2019 年数据源于宁德市统计年鉴,2020 年数据源于寿宁县政府工作报告。该图显示2016-2020 年期间,寿宁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均稳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其中2018 年达到8.88%,2019 年又创新高,达到9.61%。2018 年寿宁县成功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次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近三千户逾万人全部实现脱贫,全县47 个贫困村已全部完成退出,脱贫攻坚圆满完成。[1]
图2 2016-2020 年寿宁县城乡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图3 为近年来寿宁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组成情况,该图根据实地调研并结合寿宁县人民政府提供的相关数据整理并绘制而成。该图显示旅游业和果蔬业收入成分占比在逐年提高,但茶产业仍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核心地位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加固,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业收入大幅下降,但在新型电商、直播带货创新营销模式的辅助下,茶产业非但未受影响,反而增速喜人,地方特色产业突出。
图3 2016-2020 年寿宁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情况
老区文化是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红色基因则是革命文化的精神凝聚。[2]寿宁县是福建省32 个重点老区县之一,蕴藏浓厚的红色历史文化。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实地调研并指导扶贫工作,践行群众路线,推动领导干部“四下基层”,留下了“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攻坚克难现场办公、帮助群众解决发展难题”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寿宁县下党乡以“下党故事”为主线,讲党史、述党事、唱红歌、悟党性,全力打造党性教育学习小镇,大力拓展“清新福建、难忘下党”主题乡村游,弘扬老区革命精神,将老区革命精神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相融合,开辟了一条红色旅游助力增收脱贫,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如今,下党乡已从原有闭塞落后的穷乡僻壤蜕变为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生态红色旅游小镇,2020 年下党乡“难忘下党”红色旅游景区获批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
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是闽东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该村被寿宁县委确定为“寿宁县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寿宁县青少年德育基地”。基于该村浓厚的老区底蕴文化,寿宁县扶贫开发协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近200 万元,保护性修复了中共含溪中心区委旧址、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工农红军挺进师与闽东独立师含溪会师纪念亭、含溪红军纪念亭等红色历史遗迹,并设立含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3]同时,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有效连线“红色下党”等县内重点景区景点,打造了一条集党性教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精品文旅路线。
寿宁县素有“中国硒锌绿谷”之称,亦是“中国富硒富锌农业示范县”,其中,富硒、富锌土地面积分别占寿宁县土地面积的28%与33%,且区域分布重叠特征明显。“硒锌双富”的自然优势资源为寿宁县百姓增收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硒锌产业在寿宁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寿宁县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挖掘生态富硒富锌土壤潜在优势,加大茶产业与硒锌产业发展力度,深入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开发茶产业,全力拓展以葡萄、脐橙、百香果为代表的果蔬业等特色产业基地,呈现万亩茶山,千亩萄园,百顷茶油,十里樱花的地方产业发展布局。
在当地政府扶持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以返乡青年缪文钦为代表,充分利用凤阳镇的锌土资源和宜人气候种植葡萄,全镇掀起了葡萄种植热潮,截至2019 年底,全镇先后注册成立41 家葡萄种植合作社以及11 家家庭农场,近4000 名群众加入种植大军。截至2020 年底,种植面积已突破万亩,年产值超逾亿元,当地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 多元。当前,寿宁县硒锌产业已形成“一园”引领,“三区”联动,“四片”呼应的总体产业布局,[4]形成了茶叶、水稻、果蔬、中药材、旅游等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截止2019 年底,全县硒锌茶叶种植与培育面积达7 万余亩,硒锌水稻、锌橙、锌葡萄种植面积均逾越万亩大关,硒锌产业总产值合计12.2 亿元,近万名农户实现精准致富。[5]随着硒锌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以及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系统化、规模化与科学化,富硒、富锌的资源优势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时也是寿宁县对外交流的新视点。
旅游产业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实施路径。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要秉承“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原则,对于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运营,要有科学、完整、系统的规划,不可生搬硬套。[6]基于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浓厚的老区红色底蕴、优雅的古建筑文化资源,近年来寿宁县以“旅游+”模式将“农业休闲观光”与“红色专题教育”紧密结合,加快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从人文、自然、饮食乃至特色产业等方面出发,多视角、全方面开创文化、康养、休闲等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与农业跨界融合,促进产业联动发展,2020 年寿宁县入选“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于2014 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坐落于该村的“单拱跨度世界第一”的鸾峰桥被誉为“世界廊桥之最”,构思灵巧、技术精湛,有巧夺天工之美,该古迹于2011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7]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等殊荣。下党乡基于自然生态优势与历史文化底蕴,科学规划并统筹发展研学游、乡村游,有效带动了年轻人返乡创业,助力了民宿、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020 年全国旅游业倍受新冠疫情冲击,但游客对下党乡的向往热度不减,下党乡全年累计接待访客与学员20 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3000 万元。[8]
寿宁县犀溪镇森林覆盖率高达65%,境内大小溪流交错纵横,奇峰耸立,山川秀美,更是生态旅游徒步者的向往之地;坑底乡芎坑村基于原始森林的自然资源禀赋,以“悠境芎坑,研学之谷”著称,是远离城市硝烟,回归自然怀抱的“世外桃源”,早已家喻户晓。寿宁县打造以生态旅游为中心,开拓红色教育、文化畅享、绿色生态三大主题旅游路线。2020 年,寿宁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5.7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18 亿元,[9]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外流等农村常见问题,将农业、茶产业、旅游业巧妙融合,推动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价值增值,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2015 年寿宁县下党乡正式推出全国首个可视化“定制茶园”,实现每年每亩茶园增收3000 多元。寿宁全县复制、创新并拓展“定制茶园”模式,先后推出“定制果园”“定制菜园”“定制大米”等系列定制产品,充分带动产业联动增值,农副产品的“私人定制”增加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年,下党乡对“下乡的味道”注册商标,2017 年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寿宁县挂牌成立,经下党乡商标授权,公司与移动、邮政等单位及产业龙头开展战略合作,并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建共享模式,在农副产品集散村建立20 多个服务网点,在14 个乡镇设立多个服务小站,[10]收购当地“土货”,帮助农民卖,解决了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目前,与“下乡的味道”品牌对接合作的企业近百家,农副产品销售覆盖全国50 多个城市。截至2020 年底,“下乡的味道”生态农产品累计销售近9000 万元,该品牌也入选“2018 年网络扶贫优秀案例”“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下乡的味道”品牌实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打出了自己响亮的名片。
2020 年厦门航空与寿宁县政府签署扶贫合作战略协议,“厦航农庄”首个项目-寿宁高山茶文化中心正式揭牌落地,高山茶系列冠名“白鹭缘”,将“搭乘”厦航远销海内外,这为当地产业扶贫注入了新动能,标志着寿宁县产业扶贫过程中政企合作又上新台阶。此外,双方还确立了长期特色农副产品定向供应关系,为优质农副产品提供稳定的接入平台,有效实现产业帮扶,促进产业联动互补,寿宁县高质量、可持续扶贫工作又迈进一大步。同年,“寿宁高山茶”获评“2020 年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 年中国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当前,国家政策明确表示要以新举措、新方式不断推进新能源技术引领下的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环境友好与绿色循环为重要的发展主题,光伏产业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光伏产业扶贫作为新型的产业扶贫方式,是绿色循环下的造血式、可持续扶贫,能与三农发展有机紧密结合,既能实现生态改善,又能优化能源结构,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补充了条件,是农户持续增收的有效帮扶手段,亦是产业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合的新型发展路径。
寿宁县作为中国县域全生态治理典范县,海拔高,且日照充足,地方政府着力在“绿色循环发展”上下功夫,借力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大产业强基破题,开创环境友好型、绿色循环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寿宁县各级政府指导并鼓励农户充分利用自家屋顶、车棚、农业大棚棚顶等闲置表面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让太阳光能成为可“造血”的“私家银行”。芹洋乡敢于“吃螃蟹”,敢于引进,勇于创新,成为寿宁全县第一个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地区。[11]2017 年,芹洋乡乡政府积极动员该乡党员干部群众探索以高科技光伏发电站为主的新型产业化发展模式,敢抓且抢抓“新能源”发展有力机遇,以点带面,以线铺面,完善“党建+”引领服务三农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偏远和地形复杂地区架设输电线路困难而导致的用电问题。同时,对农忙用电高峰也提供了有效的电源补充,提升了新农村经济发展品质,进一步推进旅游、观光、摄影、垂钓、基地培训等产业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能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道路。截至2020 年底,该县14 个乡镇已建成光伏发电站132 个,[12]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地方基层党员干部长期身耕农村基层,对涉及乡村资源有效利用与开发现状,周边环境科学治理与保护情况,产业结构发展与布局近况,地方文化传承与开发情况,贫困农户实际需求与攻坚难点等一手信息的了解与掌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3]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治理过程中,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在寿宁县脱贫攻坚历程中,全县上下时刻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充分践行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将燎原之星植入新农村建设,植入农户的生产与生活。基于该县气候土壤的天然资源,并基于村民世代以农为生的生产经验,基层党员干部因地制宜,引领群众果断发展并壮大茶产业与硒锌产业;针对农副产品销路问题,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经验,开拓创新,广开思路,根据园地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树立品牌,实施项目定制;基于县中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拓展特色旅游产业,发动群众建立农家乐,各产业应声融合,协同发展。显而易见,在寿宁县脱贫致富实践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核心地位在保障扶贫成效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体现无疑。
在寿宁县产业扶贫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镇、乡、村不同的自然资源、人文底蕴以及经济基础,因地施策,有的放矢,合理布局。凤阳镇作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区位规划方面,县政府鼓励该镇以凤阳村、福后村、官田村为核心区,北部发展生态农业,中部推进产业综合,南部拓展休闲文旅;在产业发展方面,基于该镇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与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政府大力扶持该镇发展锌葡萄、有机茶等特色产业,形成了茶叶、葡萄、猕猴桃,樱花摄影与鉴赏等产业布局。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多方并举引投资,节俭开支腾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居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乡村创业软环境,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人才回乡就业,鼓励当地居民创新创业,筹措资金补贴贫困户将自家住宅改造为民宿,拓宽增收渠道;通过与银行签署政银战略合作协议,加大三农产品创新,深耕普惠金融,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支持偏远、贫困地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牵线搭桥引入龙头、榜样企业,壮大扶贫主体实力;在产业管理、技术更新、品牌营销等方面无偿投入教育与辅导资源,为扶贫产业降低成本;寿宁县政府在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资源整合、决策支持等重大作用,是产业扶贫的基本保障。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与理念,引导并鼓励困难群众依靠勤劳双手与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亦是产业扶贫的主体,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主观能动性,是产业扶贫、脱贫致富的关键。[14]寿宁县在产业扶贫实践中,适时跟进并大力宣传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先进榜样与典型经验,积极倡导劳动光荣,赖贫可耻的价值导向,营造了良好的乡村“德治”氛围,从意识形态上激发内生动力;各级基层政府牵头引领贫困户参与扶贫实践,充分发挥他们懂茶、种茶的传统优势,鼓励并支持贫困户抱团发展,在村内建立茶叶、果蔬种植等多种农户合作社,主动引导并吸纳其余贫困户有续参与,远离等、靠、要等不良思想束缚,从践行产业扶贫的具体行动上激发内生动力;此外,各级基层政府通过创办乡村课堂,引进农业专家、创业导师,开展各式各样的技能培训与辅导,指导农户种植、创业,完善农户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地方政府还大力开发新型就业岗位,不断地改进并优化帮扶方式,通过税收优惠、生产奖补、财政补贴、以工代赈等方式,从实惠政策扶持的角度激发内在活力。在整个产业扶贫的推进过程中,通过指导贫困户多样化参股、入股,全过程参与产业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分配,实行利益联结,实现收益共享,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为寿宁县持续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主体基础。
产业扶贫是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互联互动的重要结合点,同时也是农户利益联结,农村市场联合,农民组织化的具体实施。发展产业扶贫需要解决小农户规模化,需要提升生产经营能力与市场运营能力,需要增进信任与合作,更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产业扶贫过程中在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社会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产业扶贫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早在2014 年,下党村与福建南安蓉中村结对共建,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携手注册并成立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诚邀南开大学“农梦成真”销售团队以及深圳、南京等地专业的互联网营销团队加盟,于次年8 月启动第一期微信营销,成功拓展茶叶销路,助力茶产业发展;2018 年凤阳镇“我有一亩葡萄园”项目落地实施,万科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向镇政府寻求合作,先后投入300 多万元,在凤阳全镇实施土壤改良,并与祥瑞葡萄种植合作社联立共建,建设并拓展万科作物中央厨房项目,将合家欢系统管理及有机水肥施用一并列入合作社标准化管理流程,葡萄品质与产量大幅提升。2020 年7 月,下党乡与福信慈善基金会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助力乡村振兴,随后又分别与该基金会引荐的大唐地产、福信集团等单位订立《茶园认养协议》,全面拉开了政企合作框架下大型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序幕,助力茶产业发展,增加茶农收益。同年9 月,寿宁县政府与厦门航空、华祥苑茶业共同签署《扶贫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与厦航、华祥苑的跨界合作,为寿宁优质农副产品接入长期稳定的优质平台,实现产业帮扶。
当前,国家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金融供给是纾解“三农”发展困境的主要路径选择,亦是产业扶贫,脱贫致富的关键支撑。[15]2020 年初,支付宝网商银行分别在寿宁县斜滩镇、南阳镇、鳌阳镇等地宣传推广普惠金融服务,为当地用户提供免担保纯信用,线上便捷操作的产业扶持金融产品,拓宽了农户的融资渠道。同年,基于清源文旅融合快速发展趋势,邮政储蓄银行为该镇量身定制“猕猴桃产业贷”、“民宿贷”等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五百万元,受益农户达近40 人次,缓解了清源农户产业资金短缺问题。2021 年3 月,清源镇人民政府与邮政储蓄银行寿宁县支行签署政银合作协议,基于该次战略协议,邮政储蓄银行将为清源农户、中小企业提供5000 万元信贷额度,[16]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0 年,寿宁成立县普惠金融服务中心,随即整合政府各部门、保险、银行等多项资源推送公众号,拉近了农户与金融的“距离”,增强了农户金融服务体验感与满足感。当前,该中心已完成对接域内7 家银行和5 家保险机构,累计开发并整合上线金融普惠产品70 余款,提供金融政策查询、业务办理预约和贷款申请预审等全天候便捷普惠金融服务,已累计受理各类金融服务近600 笔,发放贷款超6000 万元,惠及近500 户农户及个体工商户。同时,全县206 个建制村和2 个工业园区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站点208 个,[17]实现线上线下普惠金融应用服务无死角、全覆盖,纵深发展,深耕于民。
产业扶贫是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寿宁县作为习总书记扶贫思想的重要练兵场与策源地,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立足资源禀赋,以茶产叶、果蔬产业、 硒锌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有效融入文旅产业,多渠道拓展全域旅游模式,增进产业融合,以稳定脱贫、不返贫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动力,带动产业联动增值,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寿宁县在产业扶贫道路上凸显了鲜明的实践价值:第一,助力培育大批现代化职业农民。寿宁县通过“三农”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建设,培育了一大批技能娴熟、与时俱进的“乡土人才”,并多渠道、多政策吸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人才振兴奠定了基础。第二,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理念来规划、建设和发展农村产业,通过科学、合理的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导入先进的生产、管理、销售模式,大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第三,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金山银山却换不来绿水青山,寿宁县秉承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注重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时刻关注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开启了城、镇、乡、村绿色可循环发展路径,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释:
[1]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fujian.gov.cn/
[2]王炜洁、易重华:《传承红色基因研究文献综述》,《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 年第3 期。
[3][4][5][8][10][11][12]寿宁新闻网:http://www.snxww.gov.cn/
[6]陈灏:《下党乡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闽江学院学报》2020 年第1 期。
[7]陈灏、邹璇:《基于乡村振兴的下党乡农民增收脱贫经验》,《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3 期。
[9][16][17]寿宁县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fjsn.gov.cn/
[13]杨忍、文琦、王成等:《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自然资源学报》2019 年第4 期。
[14]黄承伟:《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理论与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9 年第1 期。
[15]陆岷峰:《关于乡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9 年第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