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湫,杨利云,邓开红,李红梅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是玉溪市(滇中地区)3个重要的高原湖泊,也是国家林业局批复的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属于高原永久性淡水深水湖泊,周围生境多为湖滨沼泽和水稻田[2];星云湖现为抚仙湖的下游湖泊,属于滇中高原陷落性浅水湖,湖湾多,湖底平缓[3];杞麓湖外形类似葫芦,是由构造作用形成的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4]。三湖区及其周边湿地、农田等区域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且2014—2016年陆续加入湿地恢复项目以后,连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在此停留与繁殖的鸟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018—2020年的鸟类调查旨在完善三大湖区鸟类组成与分布特点,为地方政府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抚仙湖位于滇中高原盆地中心(24°21′28″—24°38′00″N,102°49′12″—102°57′26″E),地跨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湖面平均海拔1 721 m,年平均气温15.6℃,年降雨量800~1 100 mm[2]。星云湖位于江川县境内(24°17′—24°23′N,102°45′—102°48′E),南北最长35.7 km,东西最宽31.9 km,流域内常年水温夏季20.5℃,冬季10℃;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是云南省较早有专业部门繁殖和放养鱼类的湖泊[3]。杞麓湖位于滇中通海县境内(24°08′—24°113′N,102°49′12″—102°57′E),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湖流域水位1 797 m,湖长10.4 km,平均湖宽3.5 km,最大水深6.8 m,蓄水量1.49×108m3,流域面积354.2 km2,覆盖面积广[4]。
本次调查共在三湖区的不同生境选择27个分样区,抚仙湖区设14分样区,分别为Q1-环湖公路入口、Q2-施红路入口、Q3-山水家园、Q4-居乐村、Q5-海境村、Q6-青鱼湾沙滩、Q7-海口大街、Q8-大湾、Q9-太阳山峡谷公园、Q10-林海公园、Q11-望海公园、Q12-禄充风景区、Q13-牛摩村、Q14-胡家湾;星云湖区设5分样区,分别为Q1-江川县江华线、Q2-江川县螺河路、Q3-江川县环湖线、Q4-江川县环湖线、Q5-江川县橙上路;杞麓湖区设8分样区,围绕杞麓湖设环湖线Q1至Q8。样区设置原则:各样区间有明显的景观界限区别;设立的样点需是覆盖湖泊鸟类主要聚集地;每分区中含一处视野开阔观察点且各分区间半径设置合理(为0.5~1.0 km)[5,6]。
本次调查采用步行与定点观察法,行进速度控制在3~5 km/h;使用20-60x80Celestron单筒望远镜和8x42Asika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在鸟类野外观测信息表中记录视野前方及两侧鸟类、数量、栖息地环境。为避免重复计数,只记录飞行方向与观测者行进方向相反的鸟类。当鸟类种群较小时,直接用计数器计数,种群较大时,采用集团计数法,以10、50、100、1 000只或者更大的数量为计数单位,迅速估计其种群数目;对不易记录的鸟类种群采用单反相机拍照,以确定鸟类类型及数量[7-10]。
本次调查对不同湖区和生境中鸟类的优势度采用频率指数(RB)估计法来划分,根据某种鸟在调查期间每次记录到的个体总计数(N),与调查的总天数(D),以及记录到某种鸟的天数(d),用公式:
计算出记录到的鸟类频率指数估计值。RB值高于500的为优势种,200~500的为普通种,200以下的为少见种[11]。
本次调查共在三湖区及周边观察到鸟类67种9 361只,隶属34科13目。其中,留鸟47种,占总种数的71%,候鸟20种,占总种数的29%(冬候鸟13种、夏候鸟7种);水鸟7 102只,占总数的76%,林鸟2 259只,占总数的24%;雀形目鸟类29种,占鸟类总种数的43%;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种,占鸟类总种数的4%。鸟类分类系统依据文献[12]进行,调查详情见表1。
3.1.1 抚仙湖 本次调查在抚仙湖及周边共观察到鸟类46种4 275只,隶属11目28科;其中,留鸟32种,候鸟14种(冬候鸟9种、夏候鸟5种)。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黑翅鸢;红嘴鸥、小䴙䴘和白鹭为该湖区优势种。
将抚仙湖鸟类所在生境分为5个类型:明水区、林地、村庄、农田和湖边浅滩。明水区生境主要指在抚仙湖湖面及其湖面生境,在此生境栖息的鸟类主要包括游禽和涉禽,共13种,小䴙䴘、白鹭和红嘴鸥为该生境的优势种;林地生境主要是由湖边一定量的灌乔木林组合成的生境类型,在此生境栖息的鸟类共有28种,该生境区的优势种为白喉红臀鹎;村庄生境主要指湖周边居民的生活区,由于人为干扰影响最大,在该生境区栖息的鸟类种类最少,共有7种,麻雀为该生境区的优势种;农田生境主要指人为开垦种植农作物的生境,个别农作物可为鸟类提供食物,但人为干扰大,共有7种鸟类栖息于该生境,白鹭和黄臀鹎为该生境区的优势种;湖边浅滩生境主要指在抚仙湖沼泽地、湖边沙滩等区域,在此生境栖息的鸟类共有7种,黑水鸡和白鹭为该生境区的优势种。
3.1.2 星云湖 本次调查在星云湖及周边共观察到鸟类37种1 944只,隶属10目24科。其中,留鸟25种,候鸟12种(冬候鸟7种、夏候鸟5种);红嘴鸥与白骨顶为该湖区优势种。
将星云湖鸟类所在生境分为2个类型:明水区和农耕区。明水区栖息的鸟类主要为游禽和涉禽,共22种,白骨顶、红嘴鸥和小䴙䴘为该生境区的优势种;农耕区生境中零星有灌乔木林组合成的小面积林地,因面积小,对鸟类的活动不造成影响,将其合并为农耕区,该生境鸟类种数因食物与隐蔽性的原因比水域多,共33种,白鹭为该生境的优势种。
3.1.3 杞麓湖 本次调查在杞麓湖及周边共观察到鸟类51种3 142只,隶属13目26科。其中,留鸟38种,候鸟13种(冬候鸟8种、夏候鸟5种);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腹鹞、游隼;红嘴鸥和小䴙䴘为该湖区优势种。
将杞麓湖鸟类所在生境分为2个类型:湿地和农耕区。湿地主要指杞麓湖湖面及湖边的浅滩,红嘴鸥和白骨顶等种类为该生境类型的优势种;农耕区生境栖息的优势种为黑喉石鵖。
本次调查三湖区观察到67种鸟类种,属东洋界鸟类28种,占比42%;属古北界鸟类15种,占比22%;广布性鸟类24种,占比36%。抚仙湖记录到的46种鸟类中,东洋界种类18种,占比39%;古北界13种,占比28%;广布种15种,占比33%。星云湖记录到的37种鸟类中,东洋界种类13种,占比35%;古北界8种,占比22%;广布种16种,占比43%。杞麓湖记录到的51种鸟类中,东洋界种类22种,占比43%;古北界7种,占比14%;广布种22种,占比43%。详情见表1。
抚仙湖的鸟类组成与种群数量在本次调查中较为丰富,记录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黑翅鸢。一方面,对比历史调查数据[13,14],水禽类如赤麻鸭、绿赤鸭、赤嘴潜鸭、普通秋沙鸭等未观察到,可能是气候、繁殖种群下降与越冬地南移等自然原因,也可能是受到周边旅游业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需待进一步的调查监测确认;另一方面,近年来在抚仙湖越冬的红嘴鸥种群数量显著增多,1997年的调查中记录不足60只,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千只红嘴鸥在抚仙湖越冬,推测是由于红嘴鸥种群向昆明周围水域扩散,加之游客和当地居民受保护红嘴鸥宣传的影响,为红嘴鸥提供了一定量的食物,使红嘴鸥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
星云湖的鸟类组成与种群数量在本次调查中较为匮乏,本次调查仅记录星云湖鸟类37种,种类与数量均较少,是三湖区中鸟类多样性最低的区域,雀形目鸟类占总科数的55.5%,占种数的66.3%,无国家保护鸟类,生境类型少,鸟类资源匮乏,星云湖的鸟类保护、生境管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杞麓湖的鸟类组成与种群数量在本次调查中最为丰富,记录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腹鹞、游隼。一方面,对比历史调查数据[15],本次调查中鸟类种类多样性有所减少,部分水禽如赤颈鸭、赤麻鸭等,部分猛禽如黑翅鸢、红隼等在调查中未观察到,可能是气候、繁殖种群下降与越冬地南移等自然原因,也可能是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需待进一步的调查监测确认;另一方面,在本次调查中杞麓湖4次观察到稀有物种紫水鸡的存在,这是在玉溪境内首次发现紫水鸡;紫水鸡以往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南、滇西南西一带,20世纪90年代末紫水鸡云南亚种变为罕见繁殖鸟,曾一度被认为是灭绝的鸟种而没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反映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相对完善的标志性物种之一[16]。
本次调查发现,滇中三湖自加入湿地恢复项目以来,杞麓湖的环境整治最有成效,抚仙湖较好,星云湖较差。杞麓湖水质从2001年起长时间处于劣V类,生态退化明显,是三湖区中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区域[17]。近几年,其水质等生态问题在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下得到明显改善,本次调查中观察到湖周边修建了缓冲带以及修筑了堤坝,湖滨深处种植了人工芦苇丛以及搭建了人工桩,环湖路线上定点设立国家保护级、罕见种鸟类标识牌,普及宣传鸟类知识;对比以往杞麓湖水域水葫芦大肆生长的情况,现在湖面上极少见到水葫芦,湖面干净。本次调查中,紫水鸡的出现、红嘴鸥种群数量的大幅上升以及明显的环境改善建设都体现出杞麓湖周边湿地恢复项目对杞麓湖生态环境的良好趋势化影响。抚仙湖由于水位较深、冬季湖面风浪较大、湖滨多陡峭、沼泽滩地较少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去旅游业开发与发展湖边工农业等人为因素,使水禽栖息地和觅食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迁徙水鸟种群数量较少[18]。自2003年起,玉溪市陆续提出了“生态立市”战略、河道综合治理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湖之策后,使抚仙湖多方面完善了生态保护管理,为鸟类生存提供了更好的栖息、觅食场所,鸟类种群数量明显上升。星云湖水质自2003年起至今一直处于中度—重度富营养状态,为劣V类[3],本次调查中发现夏秋季较春冬季水面污染物增多,部分水体呈绿色,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湖水基本丧失饮用功能,导致水生动、植物的死亡,严重威胁着鸟类的食物来源,也对保护动植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星云湖周边的施工工作(修筑隧道)、上游农田区的主要灌溉水(灌溉后的河水将含农田中的大量农药)及周边居民丢弃的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不通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湿地等,是湖水污染的综合因素;外加旅游开发、湖边工农业发展等原因,严重影响鸟类栖息与觅食,使得鸟类组成与分布较其他两湖区少,湿地恢复项目效果不显著,鸟类生境与种群多样性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与管理,可借鉴杞麓湖有效整治措施加强生境管理。
表1 三湖区鸟类名录
续表1
续表1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1];鸟类组成和鸟群数量变化不仅能直接反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和演替,还能体现一个地区人类文明实质水平和生态系统优劣[19,20]。此次调查发现,杞麓湖水质改善,湿地植被最为丰富,鸟类多样性最高;抚仙湖水质良好,周边林地鸟类种类丰富;星云湖较差,鸟类资源状况较差。针对目前的鸟类资源现状,提出滇中三湖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建议。
处理好水污染问题是湖泊的治本之策,按期进行水质监测,有效地处理污染物,减少对水源的污染,严格管控入湖的污染物,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减少农药的喷洒量或者改用残留量较少的农药,正确有效地做好截污、排污。
树种配置、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鸟类种类、数量,做好退耕还湖的工作,恢复一些遭到破坏的湿地植被,合理利用湖区周边的林地资源,做好林地保护工作和恢复湿地的监测工作。
鸟类栖息环境复杂多样,单一栖息生境对鸟类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适当建立湖中心小型生态岛,配置浅滩以及灌木丛,以建立多样的栖息生境来满足鸟类多样性的生存需求。
鸟类是湿地良好的指示物种,加强鸟类多样性的长期监测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反映鸟类资源的波动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湿地环境的健康状况。
宣教展示区是展现湿地类型、动、植物群落、湿地功能及普及湿地生态科学的窗口,是普及鸟类知识、爱鸟护鸟的阵地[21]。
抚仙湖调查共记录到46种鸟类,隶属11目28科,留鸟居多,国家II级保护鸟类1种:黑翅鸢;鸟类优势种为:红嘴鸥、小䴙䴘和白鹭;湖边林地鸟类物种数明显高于其他生境类型,应加强保护。
星云湖调查共记录到37种鸟类,隶属10目24科,留鸟居多,鸟类优势种为红嘴鸥和白骨顶;星云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部分水体呈绿色,藻类大量繁殖,污染较严重,鸟类多样性低。
杞麓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1种,隶属13目26科,其中国家II级保护鸟类2种:白腹鹞和游隼;鸟类优势种为红嘴鸥和白骨顶;发现2群13只紫水鸡。杞麓湖的鸟类多样性在三湖中最高。
通过2018—2020年的8次调查,三湖区共记录67种鸟类,隶属34科13目。3个湖泊因为面积、水深、湿地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鸟类群落结构有较大的不同:抚仙湖水体深度最大,水面最大,适合游禽栖息,涉禽较少;星云湖水质较差,湖面最小,因此鸟类种类和数量均为最少,湿地恢复成效尚未显现;杞麓湖湖滨带正在进行湿地恢复工程,效果良好,调查鸟类种类和数量在三湖中最多,并发现有13只紫水鸡栖息,该物种为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物种,是湿地恢复效果良好的指示。
通过本次调查,建议玉溪市应继续加大对三湖区污染的治理工作,尤其是星云湖周边的面源污染仍十分严重,湖体富营养化未得到有效改善。抚仙湖的北侧冬季有大量红嘴鸥聚集,应是周边人类活动加剧的表现,应引起重视。杞麓湖南侧的湿地恢复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可考虑推广到北侧的湖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