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0-09 02:43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学校

李 佳

(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1)

0 引言

当前,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参与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积极性逐渐高涨。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积极强调校企合作,高校也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但从全局来看,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制定科学的策略,选择正确的解决途径,是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合作主体的认识不全面

目前,校企合作教育的典型观念为“学校与产业部门共同制订实施一个教育计划,其中包括适当比例的,与专业学习有联系的,要通过考核评定的生产工作”。这种“典型观念”导致产生两方面问题。一是在校企合作中,忽略了学生的利益。校企合作教育和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学校和企业都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技能锻炼。由于忽视了学生参与企业的高效性,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主要由学校来制订教学计划。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计划忽视了企业这一主体。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规律有很大的差异性,于是学校要制订一个适合企业生产规律的教学计划是有很大难度的。对企业这一主体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了校企合作的教育范围只局限在某个特定行业内,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1.2 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不够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文件来强制和约束,并且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等校企合作教育发达的国家,全部都通过制定详细而具体的法律制度来维护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行政条文来扶持当地的校企合作教育。但是,这些行政条文大部分都属于鼓励和引导方面的政策,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执行力度不大。此外,政府对校企合作教育的财政拨款有限,使得很多学校把经济利益放到了首要位置。部分学校不管硬件设备和教学条件是否达到,积极设置市场紧俏专业,降低门槛,导致培养的学生技能素质达不到企业要求,企业的参与意愿大大降低,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

1.3 校企合作利益驱动力度不大,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作为营利性的经济组织,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利益驱动力度不大,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教育几乎无利可图。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许多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的教育成本较高,企业投入大量经费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能在企业之间任意流动,企业自身未必获益,有可能为其他企业培养了人才,与其这样,不如去招聘会招聘人才,省钱省时省力。正因为如此,即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未必会与学校进入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不愿意在管理、师资、实训条件上投入大量经费,学校和企业难以形成共同的利益出发点,企业的利益驱动力度不大。二是企业过于依赖政府,总希望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减轻企业自身的投入成本。由于企业的利益驱动力度不大,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并不主动,而是被动地走于形式。在企业后续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前景中,很少考虑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利益。

1.4 学校缺乏校企合作的战略高度

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历史不长。学校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主体还处在探索过程中,缺乏合作的战略高度。一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目前,学校主要负责向企业输出人才,忽视了知识转化生产力的服务优势。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需要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应该大力培养和建设优秀的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市场竞争筹码。二是校企合作缺乏理论研究。现在,很多学校只重视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广度,忽视了理论研究。每个学校都应该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独特的校企合作模式。三是校企合作不能与时俱进。很多学校不能顺应市场发展要求,教学内容和职场需求脱节,并不能满足企业实战要求,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学生毕业后对工作无法直接上手,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参与意愿。

2 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对策建议

2.1 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图2所示为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框架。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由于学生实践和实习都需要场地和设备投入,校企合作的投入成本较大。事实上,我国经济不算发达,教育经费的投入并不够。但是,政府可以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例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免收教育税或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奖代补等。政府还可以借鉴德国的中央基金形式的资助方案,即以法律形式向所有企业筹措经费的模式。在德国的中央基金形式中,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根据其资助前景,给予其培训费用的50%~80%;对于资助前景非常不错的企业,可给予100%的补助。这样,一方面,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平衡参与企业的经济负担和由此产生的不公平竞争。二是形成完备的法律体制。为了校企合作发展的长远性,必须在法律层面上确定各方在合作中的义务和责任,做到各个环节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图1 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总体框架

2.2 建立行业协会协调监督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督作用。行业协会在办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协会要将市场信息传输给学校。行业协会的大部分成员来自企业,熟悉市场需求,能准确预测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规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效率和质量,真正使学校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应用技术型人才。二是行业协会要参与制订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行业和企业作为人才的“消费者”,对于“产品”要达到的规格和质量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行业和企业要真正深入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提出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规划教学内容。同时,学校要深入行业和企业一线,深入调查研究,走进企业一线,与行业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培养出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三是行业协会可搭建有效的人才共享平台。行业协会可以从学校和企业中选拔出一批专家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平台既可以提出一些促进本行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还可以带动企业和学校的交流,共同进行科研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帮助企业创新性开发和产业升级。

2.3 构建校企双方的利益驱动机制

构建校企双方的利益驱动机制是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关键。为了校企双方实现共赢,激发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科研创新和开发,促进双方共赢。通过打造科研团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既使企业可实现产业转化和升级,又使学校利用企业设备等资源打造更加强大的科研团队。二是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法律、政策上的保障和倾斜。企业作为营利性的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的,政府的政策支持要到位。目前,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较少,许多企业并不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建设。为了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例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适当减免税收,发放一些贷款,或者其他实质性的优惠政策。三是企业可优先选择人才。由于学生毕业后的流动性,企业会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会流失到其他企业。为了打消企业这一顾虑,应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优先选择优秀学生的权利。四是建立校企双方人才沟通交流机制。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可进行人才交流和共享,使双方的人才优势都发挥出来。一方面,企业可将需要进一步培训的员工送到学校进行深造,加速企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派出优秀的实践生产人员到学校兼职,指导学生的实践技能,举办各种实践技能方面的活动。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创新课程体系,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图2所示为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途径。

图2 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途径

2.4 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关系,以贡献求支持

要使校企合作全方位的开展起来,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切切实实促进企业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一是根据企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既要兼顾到学生的文化和综合素质,又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型。要依托企业,防止课程内容和实践要求脱节。二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使毕业学生和企业实现“零距离”,可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校内教师和学生参加合作企业相关岗位的顶岗实习,实现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共同提升。三是改革学生的考评办法。校企合作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考虑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实践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认定。可采取课程考核、项目考核和行业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分工协作,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全程监控教学质量。另外,学校要重视职业资格考核,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例如,学生只有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对职业资格考核的重视,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动力,培养一大批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学校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